與健康相關的生活隨筆

  身體健康是一切事情的根基,如果一個人連健康都沒有了,談何其他。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關於身體健康

  今天早上我去醫院看眼睛了,因為眼睛感覺乾澀好久了,我知道這是用眼過度導致的。

  我的本職工作是編輯,業餘時間寫寫自媒體,白天在單位對著電腦七八個小時,晚上到家還要寫東西,下班路上也經常看手機,每天盯電子螢幕的時間大概十二到十四個小時,我多次下決心少看手機不熬夜,卻經常做不到,所以眼睛越來越難受。

  本來我並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但好友告訴我,她的一個鄰居半年前視網膜脫落了。

  她鄰居是做財務工作的,上班時需要對著電腦,下班後則喜歡追劇,經常抱著手機看韓劇到夜裡兩三點,後來出現視物模糊等問題,和我一樣,她也知道是用眼過度導致的。

  雖然也有提醒自己要收斂,實際上卻並沒這樣做,直到有一天晚上看劇時一隻眼睛忽然失明,去醫院檢查被告知視網膜脫落了,急需手術。

  好友的鄰居和我們同齡,30多歲。“可能再也無法回到工作崗位了,至少無法從事與電腦相關的工作。”好友說。

  當然,視網膜脫落與她1000多度的高度近視也有直接關係,我聽後非常震驚,嚇得馬上把檢查眼睛這件事提上了議程。

  檢查結果顯示是嚴重的乾眼症,醫生是這麼和我說的:“乾眼症是盯電子螢幕時間過長和睡眠不足引起的,用藥只能緩解症狀,想徹底好起來必須保護眼睛。”

  醫生又補充了一句:“別不當回事,只能是你自己注意,否則症狀會更嚴重。”

  其實不去醫院,這些道理我們也懂,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我們懂道理卻無法做到。

  從去年12月份到1月份,我忙裡偷閒三部韓劇。整個2016年我都沒看劇,年底像惡補一樣三部,有時在地鐵上看,有時中午休息時看,這三部劇對我的乾眼症絕對沒起到好作用。

  醫生的話讓我做了三個決定:第一個放棄追劇,第二少刷朋友圈,第三,那就是儘量不熬夜,保證睡眠。

  前三十年拿命換錢,後三十年拿錢換命,這是健康界常說的一句話,現實卻是很多人糟蹋健康,並不是拿命換錢即工作需要,而是用來娛樂,比方說,追劇、玩網遊、閒聊,該睡不睡,該起不起,加上不健康飲食,甚至不運動,引發的健康問題。

  2.善待身體

  一些健康問題是職業病,比方,長期坐辦公室,長期伏案等導致肩頸的問題,越是這樣,越要鍛鍊身體。

  我在2014年之前經常感覺肩膀和頸椎難受,最難受的時候,早上坐到辦公室就開始痠疼,甚至覺得有一塊骨頭往外頂著肩膀,我都想把它摳出來。

  我嘗試過去做按摩,但收效甚微,後來開始運動減肥,鍛鍊了一陣兒後,驚訝地發現,我的頸椎竟然不怎麼疼痛了,這真是個意外的驚喜。

  去年3月份到11月份,因為工作單位離家遠,我下班後又要寫文等原因,我一時疏忽了鍛鍊,不但體重開始反彈,11月份前後竟然接連感冒三次。

  我家小朋友也受到了波及,反覆被我傳染。你看,你不善待身體,身體遲早會懲罰你,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而已。

  我接受了身體向我發出的求救訊號,重新開始鍛鍊,力爭每天快走半小時到四十分鐘,這之後,明顯感覺身體狀態好了很多。

  我婆婆也有類似經歷,她有段時間去檢查身體,很多指標都不合格,這一度搞得我婆婆非常緊張甚至焦慮,後來聽從醫生建議開始鍛鍊身體,每晚飯後快走一小時,半年後去複查,意外地發現很多指標竟合格了。

  在鍛鍊這件事上,只要你科學運動,身體必然會回報你。

  3.珍惜生命健康

  昨天一則新聞,蘇州一名30歲的男子開車1400公里回老家過春節,期間聚會、訪親友、打牌喝酒各種嗨,又從老家開車趕回蘇州,到家後半夜突然呼吸急促,口吐白沫,送醫後經搶救後死亡,初步推斷原因為猝死。

  主治醫生說,長時間的旅途勞頓,加上春節期間極易暴飲暴食,作息不規律,沒幾天又要再趕回蘇州,這個過程非常疲勞,這很可能是猝死的誘因。

  年僅30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就這樣離去了,任誰都會覺得可惜。遺憾的是,它雖然上了社會版新聞,但大家頂多看一看,或者看到的瞬間抱有“還是要注意身體啊”這樣的想法,卻少有人真的去做什麼改變不正常堪憂的生活方式。除非身邊的朋友或親戚發生類似的事情,才會真正讓一個人警省。

  我們小區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也是一個男的,那個人比我還小兩歲,本來和父母同住,那段時間在加拿大的妹妹生孩子,父母趕去伺候月子,只剩他一個人在家。

  有一次他和同事一起喝酒喝了大半夜,半夜心肌梗死,因為一個人住,也沒人發現。週一他沒去上班,週二依然沒去,同事給他打電話,卻沒人接。

  因為是夏天,屍體很快變臭,樓下樓上的鄰居都聞到了味道,像從他家散發出來的,多次敲門無人應,就和物業反應了情況,那時人已經去世三天了。

  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麼沒了,雖然我並不認識他,但因為就發生在斜對面的樓上,還是覺得非常震驚。過勞、暴飲暴食、大量吸菸飲酒是心肌梗死的重要誘因。

  而這些都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表現。

  培根曾說過,疾病是逸樂所應得的利息。這話真是不假,很多頸椎問題,滑鼠手,不都是玩手機、玩電腦導致的嗎,而類似上邊的兩個例子,恐怕就不止是“利息”了,而是成了索命利器。

  遺憾的是,很多人都是一味放縱,直到身體出現狀況,身染重疾才發現健康的可貴,但想挽救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