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高一隨筆

  春雨樓頭尺八蕭,何時歸看浙江潮?高一學生是如何寫雨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雨下一整晚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著窗外的雨聲,細細密密地發出刷刷的響聲。這夏夜的雨雖大多是夾雜著電閃雷鳴,勢如千軍萬馬浩蕩來襲,但今夜的雨落得讓人踏實,心裡也不免有一絲絲難撓的情緒纏繞。

  小時候很討厭下雨,因為下雨就不能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了,而現在我卻喜歡這落雨的感覺,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人們都說:“十六歲的花季,十七歲的雨季。”可能這是正值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於雨有無限的遐思的緣故吧!而我戀上雨是因為雨是大自然的精靈,它是小溪,河流,大海的另一個化身。不管她的出場秀是平靜還是狂風亂作,萬鼓齊鳴,最後她都以一個最輕盈的姿態降落到地上。所以在那個美麗的校園裡我喜歡在雨中散步,和她們亦或是一個人。

  是的,總是難以忘記那些籠罩著薄薄白霧的校園的早晨,雨輕輕地飄著,我獨自撐一把小傘,漫步在溼漉漉的小道上,感受雨帶來的清涼。有時候晚自習過後,我喜歡到操場去跑步,釋放一天的學習壓力。小雨將跑道打溼,跑起步來能聽到運動鞋與橡膠摩擦的聲音,就這樣在微弱的燈光下迎著風奔跑,儘管眼鏡模糊了也不去擦,臉上淌著的不知是雨水還是汗水,總感覺這是最愜意的時候。就算地球不再轉動了也好,也讓我感受這黑夜裡張揚的青春。

  窗外的雨聲漸漸模糊了。我又回到了那年夏天。那天早上我們起床發現老天還在發威,雨下了一整晚依舊沒有停。當我們互相擁擠在一把小傘下準備去教室時,發現宿舍外一條稍矮的道路堵滿了雨水,我們只好沿著宿舍窗臺下的草坪小心走過去。雨依舊下很大。到了階梯教室我們發現還有同學被困在寢室,於是我們冒雨過去送傘,儘管運動鞋全溼了,褲子也溼了一半,但我們很開心,小樹也左搖右擺為我們表示讚揚,因為不說也會明白,這是一種甘願付出的同學情……雨聲似乎消失了,我看見那個在雨中奔跑的少年,四周一片安靜……

  清晨,當我睜開眼,看著窗外一洗如新的世界,櫻桃樹葉上還滴著小珍珠,迎面吹來一股涼爽的風。原來,雨下了一整晚。

  篇二:雨

  窗外的雨,憂傷地、惆悵地下著,正如陰沉沉的天,沉鬱寡歡的我緘口不語。思緒是苦澀的,只編織出一段駁雜的記憶,摻著淚水的記憶。

  誰能夠永奪第一不衰不敗?而我這次考試的失誤,接踵而至的是老師不屑的目光,同學譏諷的眼神,我甚至都不敢回想那些冷冷的聲音。我似一隻漂泊的船找不到任何可停靠的港口,平時擁在我身邊的人也故意躲避我、奚落我並揚言:“我們才不願意和失敗者在一起!”

  要知道,那些可都是平時交的“鐵哥們兒”啊!瞧瞧吧,我都交了些什麼朋友!我不值得悲傷、不值得哭泣,只升成了“借我一雙慧眼”的迷惘,怎麼?不值得嗎?居然沒有一個朋友來理解我,都說友誼是一首歌,理解是詞,相互是曲,哼!我的友誼也太陳詞濫調了吧!

  糟糕的心情!

  雨,漸漸大了,大概是我心中不悅吧,總不願離開,盼望雨能淋滅我的心魔。

  嗯?雨怎麼停了?不,誰為我打傘?誰為“失敗者”打傘?我緩緩地回眸,看到的是一張清秀的臉,上面總掛著一隻可愛的酒窩。令我始料不及的是怎麼是她?——我的競爭對手?!

  “嗯——你來幹嘛?來奚落我的?來嘲笑我的?來......。”我突然哽咽了。我仰望著她。就是她——緩緩地收起傘,同我一樣坐在雨中,只不過她多了一份平靜。少了許多雜念。

  “其實我考不好時也常常到雨中來靜一靜,可是久而久之,我聽到雨其實是會唱歌、會舞蹈、會引導的一個有靈性的東西,他的道理還夠我們用大半輩子,但眼睛、耳朵是得並用了……”

  “風兒好和煦,雨兒多頑皮!淅淅瀝瀝,彷彿要告訴我什麼哩!”我閉上了眼睛用心聆聽。

  “雨有多麼寬廣的胸懷啊!到哪裡都滋潤著萬物,無論人們說他多渺小、多微不足道,他都無悔地執著地為大地的生機添一份力。你也許得有雨一樣的胸懷去包容朋友的過失,他們雖然不理解你,但,你們起碼有過曾經的歡樂,不是嗎?漫漫長路,有一種真情叫相互,讓我們走累了一起扶持,走遠了一起回顧......”

  “一次的失敗算什麼?成功者爬起是立在跌倒之上的,用失敗的絆腳石壘鋪出一條成功的大道,你一定能成功,請相信你的對手!”

  “為什麼不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進行到底呢?”

  ......

  雨中,不知什麼時候走去了一個身影,只留下我和一把精緻的花傘。我還是我,或者完全不是,以前的我脆弱、稚嫩,就像一束馨香待綻的花,需要太多的滋潤,而現在她的信賴、她的支援、她的理解、她的友情就像這場雨滌盪了我,化入了雨,改變了我。以後每一次的雨裡,都聽見一個甜美的噪音給我太多的啟迪。

  篇三:雨的抒情

  雨,好像是千萬支魔指;好像是千萬條琴絃,彈出了千變萬化的聲音。

  春雨柔軟,夏雨粗獷,秋雨蒼涼,冬雨肅殺;因季節變化,情調各異。但是,雨色一樣美麗,雨聲一樣動聽。

  在圖畫音樂和詩歌裡,有許多描寫雨的佳作。線條色彩和音樂旋律,空靈剔透。

  輕細的雨花,像飄忽的霧,白茫茫的,輕吻著人的臉,微微覺著癢;又輕輕濡溼著衣裳。雨傘彷彿是風帆,在雨色濛濛中載浮載沉;也像一隻只大翅膀,東南西北,無邊無垠,因風四處飄航。

  沉默的雨,無聲勝有聲;逗人的雨,真叫人喜悅。可以不必穿雨衣,在戶外躑躅漫步,雨似蜜似酒,滋潤著心靈。

  ——這夢幻似的雨,這奇異的雨,夢幻似的教人幻想。

  記得杏花春雨的江南,雨點敲打著船篷,雨中也有梨花的幽香。記得西湖的夏雨,元氣淋漓,滿湖荷葉被打得篤篤地響。記得天目山的秋雨,重霧深鎖,萬木蕭蕭,撐天的松柏經雨洗滌,顯得格外蒼勁。記得富春江的冬雨,如泣如訴,兩岸茅屋炊煙陰陰沉沉,像一幅染溼了的鉛筆畫。

  細雨微風的夜,適宜讀詩和散文。狂風暴雨的夜,則宜恐怖神怪小說。要不然,便邀幾位知己,泡幾杯濃茶,買一包花生米,點上一支洋燭,又當另有一番情趣。風雨更宜懷人,懷人常不寐;一聲風一聲雨,都似離人低訴。

  那年夏天,和友人在春秋閣小坐。那時候,菱角已經成熟,蓮池潭上,鄉人駕著小船,忙於採摘;天空的白雲,和水面的白鷺相映成趣。陣雨驟來,如萬馬奔騰;半屏山忽然不見了,只有密密的雨,密密地替蓮池掛上了珠簾。陣雨裡,那些採菱角的船,依然從容地遊移搖盪。船上的人連蓑衣也不穿。

  臺灣南部雨量不多。尤其是高雄,灰土漫天;樹枝樹葉上厚墩墩地堆積著塵埃,經陣雨一淋,蒼翠碧綠。雨後的壽山,嫵媚地俯視默默的愛河;銀鱗似的水波也被青青的山染綠了。

  河堤上,那一排水泥柱上,那一排路燈的瓷罩,白玉球似的鑲嵌在山水之間,依稀是西湖的景色。

  “春雨樓頭尺八蕭,何時歸看浙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