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又好看的春節手抄報
春節手抄報在春節的時候會經常看到,主要是宣傳關於春節的知識,讓大家多瞭解春節的習俗,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1
2
3
4
5
內容一
年夜飯吃什麼
團年飯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燭燒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有計、魚寓年年有餘、蠔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財、腐竹寓富足、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利。
1、餃子:招財進寶
在中華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
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係,最常見的韭菜餡寓意著久財之意,因為久即時間長、久遠,謂之久財。冬季典型的白菜肉餡即百財之意。香菇最有養生功效,將其包進餃子餡裡寓意著鼓財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狀如同向上的箭頭,或為股票大盤的走勢,向上、飽鼓之意,謂之鼓財。最後還有南京人愛吃的酸菜,據說有算財之意。
2、雞:有計
除夕一桌豐盛的團年飯桌上,自然少不了雞。除夕晚上吃年夜飯,在許多地方開席時首先要吃的菜就是雞,因為寓意吉利。年菜必須有一隻雞在餐桌上,因為“吃雞起家”。廣州本地客家人拜神還要用雞鵝做“頭生”,都會選“走地雞”,喻求生生猛猛。
為了減少脂肪和卡路里的攝入,在烹飪前還是烹飪後去皮。其實,在雞皮和雞肉之間有一層薄膜,它在保持肉質水分的同時也防止了脂肪的外溢。因此,如有必要,應該在烹飪後才將雞肉去皮,這樣不僅可減少脂肪攝入,還保證了雞肉味道的鮮美。
3、豬脷:大吉大利
豬脷代表著一年都大吉大利,所以豬脷每到過年的時候,就會被老街坊搶著來買的!
內容二
春節起源
有說“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臘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可以認為是“年”的雛形。但“年”的名稱出現卻較晚,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曆法在歷史上的不同朝代,年的時間不一樣。夏代以一月為一年之首;商代以十二月為歲首,周代以十一月為歲首,秦代以十月為歲首。西漢時,漢武帝下詔推行太初曆,才明確規定一月初一為歲首,以之為夏曆新年。年的時間到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漢武帝公元前140 年~前 87 年繼位,決定重修曆法使之統一,司馬遷建議創立了太初曆,把春節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們所採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後,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但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的年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襲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