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克服說話膽怯心理

  在別人伶俐的口舌、獨到的見解、逼人的語勢面前,有些朋友產生卑怯心理,或緘口沉默,或支吾其辭,一副笨嘴拙舌、口訥語遲的樣子。作為談話場面的一分子,出現此類窘境,不僅有礙自身能力的發揮,也不利於各抒己見的良好氣氛的形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一、克服表現慾望,注重表達效果

  有時我們說話產生卑怯現象,並不是小覷自己的緣故,而是極強的表現慾望造成的。說話之初一心想著一鳴驚人,壓倒他人:當發現別人口才卓絕、見解精到時,心理上產生失落感、挫折感,情緒受到衝擊而一落千丈。對此,要培養樸實、自然的說話風格,把自己的意思圓滿地表達出來就行了,不要期望值太高。這樣心態平穩,卑怯意識也無從談起。有個教師參加省裡的一個教研會,發言時揮灑自如,從容自若。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人何以如此練達?關鍵是他心態平穩、正常,沒有過高的期望。

  二、增強責任感,消除退卻情緒

  在別人出色的表現面前,一旦產生了卑怯現象怎麼辦?打退堂鼓草草收場,難免尷尬,給以後說話也帶來惡性迴圈。此時要增強說話的責任感,以力陳己見為職責,堅持下去決不退卻,怯懦心理反會得到克服。人往往就是一口氣,頂了下去,口舌也隨之麻利起來,卑怯現象會自動克服。某一文學徵文評比,一同學名落孫山,他在那些嚴肅的評委面前一種卑怯感主宰著他,但他覺得自己應該力陳己見,幫助評委科學評判,起初語言?嗦,一旦挺了下來,話也順暢起來,自己的意思也準確地表現出來。

  三、從生理的角度進行心理調節

  生理與心理是互動互制的。心理的變化會引起生理的相應變化;同理,生理的調節也會對心理產生影響。當說話產生怯懦現象時往往不由自主,難以控制,通過生理上一些調節措施,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通過深呼吸、搓手、舒展四肢、走動、洗涮等方式,都可以使卑怯緊張的心理消除、緩解。有個青年在公眾場合說話出現卑怯心理時,採用漱口、扭擰面板等獨特方式緩解和轉移自己的卑怯情緒,效果也很顯著。一次面對幾位專家,他開口發言時口舌哆嗦,他喝了幾口水,狠扭了自己幾下,頓時卑怯心理沒了蹤影。

  四、以心理暗示進行心理放鬆

  心理的毛病用心理的方法去矯治最直接最有效。心理卑怯現象是心理誇張性感受所致,必須讓心理感受重新歸位。要達到這一要求,需要採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對對方做客觀、正確的認識,對自己做準確、公正的評估,這樣就能保持清醒,樹立信心。如當別人說話顯示出我們所無法達到的優勢時,我們可做這樣的暗示:這是他的優勢所在,我同樣也有優勢,一樣是他比不上的。一個女孩對一個善搭腔會交友的青年羨慕不已,但她暗示自己:我會分析善演說,他比得上我嗎?結果在這個青年面前不再有卑怯心理,守住了方寸。

  五、擴大自己的交往範圍,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

  膽小害羞的人往往因為膽怯而不敢與人交往,結果僅限於很小的朋友圈子,變得越來越孤僻、退縮。膽小退縮的人很少與人交往,並不是他們自恃清高,而是相反,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不受歡迎的,別人不願與之交往的。如果他們形成了這樣消極的自我概念,即對自我的一種穩定的認識,那他們在行動上就會有意無意地表現得讓人很難接近,很難交往。當你認為自己是可愛的,被別人接受的時候,你就會表現的自信,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可愛的,人們願意與之交往的,而交往的人越多,就越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從而在別人面前就不那麼膽怯退縮了。

  六、加強對對方的認識,提高自信心

  說話的卑怯現象,從本質上說是對對方評估過高引發的。過高地評價了對方,悲觀地評價了雙方的關係,從而看輕了自己,產生距離意識和崇拜意念,此時既卑且怯,也就自然而然了。我們要加強對對方的認識,切勿對對方過高認定,更不要神化,要還其本來面目,把他看作一個平常人。同時談話者都是平等關係,發言時也以講民主為宗旨,不要人為把雙方關係拉開。正確認識自我,擺正自己位置,提高自信心,這樣還談得上卑怯心理嗎?有個青年教師生性懦弱,在領導和德高望重的老教師面前常有卑怯現象。如果他能把對方看成平等的交往物件,視作自己的同事,卑怯現象當會徹底消除。

  七、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樹立自信的心理打下基礎

  自信的心理不是平空產生的。如果你要參加一個考試,但是你一點都沒複習,那麼再膽大自信心理的人也不敢認為自己一定能考好,更何況是一個本來就不自信的膽小退縮的人呢?心理就更沒底、更會緊張了。又如,當你要在許多人的場合做一個講座,但是你卻沒有認真準備,那你在上去之前肯定會對自己是否能夠講好產生懷疑。當然對於那些很有演講經驗,很會控制場面,調節氣氛,能夠即興發揮的人來說,就另當別論了。但是對於本來就膽小退縮的人來說,每一次失敗可能都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所以我們在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就會為自己樹立自信心理打下基礎,為自己取得成功提供了可能性。而每一次成功又成為膽小退縮的人嘗試下一個任務的動力,從而形成一個良性迴圈,最終使自己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敢於嘗試新的東西,迎接更多的挑戰,為自己爭得更多的發展機遇,贏得更多成功的體驗。

  八、對失敗進行正確的原因歸結

  通俗地講叫“歸因”,就是把某件事的原因歸結於什麼,是歸結於客觀自身還是歸結於主觀自身。失敗對於膽小退縮的人來說經常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每當遇到失敗的時候,膽小退縮的人往往垂頭喪氣、耿耿於懷,這是因為他們總是把失敗歸結於主觀自身的內部原因,即認為自己能力不夠,或者認為自己不聰明,這種歸因肯定就會使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對自己的自信心理無疑是一個打擊,那麼在以後遇到類似的任務或者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時,這些膽怯退縮的人就會選擇逃避、放棄,因為他們曾經失敗過,而且失敗的原因他們認為是自己不行,沒有能力勝任,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惡性迴圈,使膽小退縮的人更退縮,更缺乏自信心理,更沒有勇氣去嘗試新的任務,所以一個人的“歸因”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影響到他們對待其他事情的態度,從而可能會對自己處理一些事情的能力真正產生不良的影響。

  相反,如果你能對失敗進行積極的“歸因”,即比較客觀地“歸因”,那情況可能就大不一樣了。例如,當你考試沒考好時,你不必灰心喪氣、一蹶不振,重要的是要冷靜地分析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了?如果是自己沒有複習到,下次把沒弄明白的弄會就是了;如果的確是自己努力了還是沒有做出來,那也一定不要給自己貼上“我很笨”這個標籤,這個標籤太重了,它會在無形中壓抑你的勇氣和創造能力。你可以向那些做對的同學請教,不僅向他們學習解這道題的方法,還可以請他們介紹他們的學習方法供你借鑑。即使那些同學比你聰明一些,那你也沒必要自卑,因為研究已表明大多數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都屬於中間水平,所以我們可以依靠後天的勤奮努力來彌補,別忘了;笨鳥先飛!

  九、注意身體語言

  所謂身體語言,指的不是我們說的語言,而是我們的身體姿態、動作、表情向人們傳遞的資訊。羞怯的人不好意思與人說話,與人面對時不敢看對方的眼睛,所以給人的印象是冷淡、閃爍其辭,但實質上這種身體語言傳遞的資訊是我膽怯,我害怕,我不安。但是,與之交往的人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他們會把這種身體語言誤解為冷淡、自負,從而避之千里,這使膽怯者更加遲疑不安。其實,膽怯的人不與人打招呼或說話,並不是他們沒禮貌或冷淡,而是怕說出不合適的話而已。

  美國心理學家阿瑟·沃默斯認為,只要將身體語言作些調整,就能產生令人吃驚的直接效果。他使用了面帶微笑、坦率開通、身體前傾、友善性的握手、眼睛對視、點頭來使得外在印象親切、隨和。他宣稱這將獲得友好的回報,陌生人也不在那麼可怕了。

  其實,我們沒必要期待知道了如何來改變膽小退縮的一些方法之後,就肯定能立竿見影,馬上就變得膽大、自信了,這是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特別對於一個膽小害羞的孩子來說,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敢於嘗試新的領域、勇於迎接挑戰的自信、樂觀的人,還需要勇氣和持久的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