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發生時正確的逃生措施

  發生火災生命危在旦夕,幾乎所有人都會驚慌失措,但您千萬要保持冷靜,去想對策。那麼,你知道發生火災怎麼逃生嗎?下面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發生火災怎麼逃生

  1、沉著冷靜:根據火勢實情選擇最佳的自救方案,千成不要慌亂。凡火災倖存者大多方寸,不大呼大叫,而是根據火勢、房型冷靜而又迅速地選擇最佳自救方案,爭取到了最好的結果。

  2、防煙堵火:這是非常關鍵的,當火勢尚未蔓延到房間內時,緊閉門窗、堵塞孔隙,防止煙火竄入。若發現門、牆發熱,說明大火逼近,這時千萬不要開窗、開門,可以用浸溼的棉被等堵封,並不斷澆水,同時用折成8層的溼毛巾捂住嘴、鼻,一時找不到溼毛巾可以用其他棉織物替代,其除煙率達60%~100%,可濾去10%~40%一氧化碳。另外,應低首俯身,貼近地面,設法離開火場,以避開處於空氣上方的毒煙。

  3、設法脫離險境:底層的居民自然應奪門而出。樓上的住戶若樓道火勢不大或沒有坍塌危險時,可裹上浸溼了的毯子、非塑制的雨衣等,快速衝下樓梯。若樓道被大火封住而無法通過,可順牆排水管下滑或利用繩子緣陽臺逐層跳下。

  4、儘快顯示求救訊號:發生火災,呼叫往往不易被發現,可以用竹竿撐起鮮明衣物,不斷搖晃,紅色最好,黃色、白色也可以,或打手電或不斷向窗外擲不易傷人的衣服等軟物品,或敲擊面盆、鍋、碗等。

  5、切不可因貪戀錢財而貽誤脫險時機。

  防止火災應控制好10種火源

  1、人們日常點燃的各種明火,就是最常見的一種火源,在使用時必須控制好。

  2、企業和各行各業使用的電氣裝置,由於超負荷執行、短路、接觸不良,以及自然界中的雷擊、靜電火花等,都能使可燃氣體、可燃物質燃燒,在使用中必須做到安全和防護。

  3、靠近火爐或煙道的乾柴、木材、木器,緊聚在高溫蒸汽管道上的可燃粉塵、纖維;大功率燈泡旁的紙張、衣物等,烘烤時間過長,都會引起燃燒。

  4、在熬煉和烘烤過程中,由於溫度掌握不好,或自動控制失靈,都會著火,甚至引起火災。

  5、炒過的食物或其它物質,不經過散熱就堆積起來,或裝在袋子內,也會聚熱起火,必須注意散熱。

  6、企業的熱處理工件,堆放在有油漬的地面上,或堆放在易燃品旁如木材,易引起火災,應堆放在安全地方。

  7、在既無明火又無熱源的條件下,褐煤、溼稻草、麥草、棉花、油菜子、豆餅和沾有動、植物油的棉紗、手套、衣服、木屑、金屬屑、拋光塵以及擦拭過裝置的油布等,堆積在一起時間過長,本身也會發熱,在條件具備時,可能引起自燃,應勤加處理。

  8、不同性質的物質相遇,有時也會引起自燃。如油與氧氣接觸就會發生強烈化學作用,引起燃燒。

  9、摩擦與撞擊。例如鐵器與水泥地撞擊,會引起火花,遇易燃物即可引起火災。

  10、絕緣壓縮、化學熱反應,可引起升溫,使可燃物被加至著火點。

  火災造成的危害

  “ 火災”,是指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在各種災害中,火災是最經常、最普遍地威脅公眾安全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災害之一。人類能夠對火進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火,給人類帶來文明進步、光明和溫暖。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會給人類造成災難。所以說人類使用火的歷史與同火災作鬥爭的歷史是相伴相生的,人們在用火的同時,不斷總結火災發生的規律,儘可能地減少火災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對於火災,在我國古代,人們就總結出“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的經驗。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在社會財富日益增多的同時,導致發生火災的危險性也在增多, 火災的危害性也越來越大。據統計, 我國 70 年代火災年平均損失不到 2 . 5 億元, 80 年代火災年平均損失不到 3.2 億元。進入 90 年代, 特別是 1993 年以來,火災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上升到年均十幾億元,年均死亡 2000 多人。實踐證明,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就越來越突出。“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的危害”是對消防立法意義的總體概括,包括了兩層含義: 一是做好預防火災的各項工作, 防止發生火災; 二是火災絕對不發生是不可能的,而一旦發生火災,就應當及時、有效地進行撲救,減少火災的危害。

  火災不僅毀壞物質財產,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還直接或間接危害生命,給人們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危害。每年都有許多兒童被火災奪去生命。同時因兒童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災也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