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地震逃生知識

  今年來我國許多地方都有地震的發生,因此做好相應的地震知識學習是很有必要的,那麼在學校等公共場所地震時應該怎麼辦呢?一起和小編學習一下。

  :發生地震時的自救方法

  地震作為自然界最嚴重的自然之一,一直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生產安全。因此如果發生了地震,我們沒有立即作出正確的應急處置的話,所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在學校發生地震時該如何自救。

  地震具有突發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開始時,如果正在屋內,切勿試圖衝出房屋,這樣砸死的可能性極大。權宜之計是躲在堅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沒有堅實的傢俱,應站在門口,門框多少有點保護作用。應遠離窗戶,因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樓房、樹木、電線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築物。儘可能遠離高大建築物,跑到空地上去。為免地震時失去平衡,應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沒有空地,應該暫時在門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窯、隧道或地下通道內,因為地震產生的碎石瓦礫會填滿或堵塞出口。除非它們十分堅固,否則地道等本身也會震塌陷。

  地震時,木結構的房子容易傾斜而致使房門打不開,這時就會眼睜睜地把命丟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門,首先開啟房門是明智之舉。

  發生大地震時,擱板上的東西及書架上的書等可能往下掉。這時,保護頭部是極其重要的。在緊急情況下可利用身邊的棉坐墊、毛毯、枕頭等物蓋住頭部,以免被砸傷。

  即使在盛夏發生地震,裸體逃出房間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體容易被四處飛濺的火星、玻璃及金屬碎片傷害。因此,外出避難時要穿上儘可能厚的棉衣和棉製的鞋襪,並且要避免穿上易著火的化纖製品。

  地震時,不要在道路上奔跑,這時所到之處都是飛瀉而下的招牌、門窗等物品。因此,此時到危險場合最好能戴上一頂安全帽子之類的東西。

  地震時,大橋也會震塌墜落河中,此時停車於橋上或躲避於橋下均是十分危險的。因此,如在橋上遇到地震,就應迅速離開橋身。

  在公共場所遇到地震時,裡面的人會因驚恐而導致擁擠,這是由於驚恐的人們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緣故。這時需要的是鎮靜,定下心來尋找出口,不要亂跑亂竄。

  :不同處所避震要點

  在學校教學樓內 在學校中,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識。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後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裡,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教學樓內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裡,決不可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

  在街上行走 地震發生時,高層建築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樓外側混凝土碎塊以及廣告招牌、霓虹燈架等,可能掉下傷人,因此在街上走時,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儘可能做好自我防禦的準備。要鎮靜,應該迅速離開電線杆和圍牆,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躲避。

  在商店遇震 在百貨商場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靜。由於人員慌亂,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此時,應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邊避開商品陳列櫥,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後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處於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但樓梯往往是建築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服務員要組織群眾就近躲避,震後安全撤離。

  在家庭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後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

  室內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炕沿下、堅固傢俱附近;內牆牆根、牆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在公共場所避震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牆壁或柵欄處。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用書包等保護頭部;等地震過去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在商場、書店、地鐵等處:選擇結實的櫃檯、商品如低矮傢俱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櫃檯; 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 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物或懸掛物。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在戶外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震後自救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地震後,往往還有多次餘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儘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此時,如果應急包在身旁,將會為你脫險起很大作用。

  在這種極不利的環境下,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溼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發生後,環境進一步惡化。

  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儘量儲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求救訊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儘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

  維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訊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儘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