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安全隱患有哪些

  非處方藥並不意味著沒有副作用,不能隨便亂吃;藥不是越新越好,因為新藥往往存在臨床經驗不足、不良反應沒有被發現等缺陷,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吃藥安全隱患,歡迎大家閱讀。

  :

  1、過分迷信抗生素,這種不當的用藥行為將使人群產生肌體耐藥性,使用藥品的劑量越來越大,在造成藥品資源浪費的同時,還直接影響我國人口素質。

  2、在用藥習慣方面,許多人為了增強療效而自行加大服藥劑量,有的人有頻繁更換藥物的習慣,還有的人用茶水、牛奶等飲料服送藥片;

  3、在自我用藥時,人們最注重的是藥物療效,而治療週期幾乎被忽略,多數人對更深層次的如耐藥性、服藥時間不對等方面明顯認識不足;

  4、由於存在同一種藥品會有不同名稱的現象,所以重複用藥是消費者自我醫療時最常見的問題;

  5、一些人生病不願上醫院,憑經驗到藥房買藥服用,但多數市民極度缺乏安全用藥常識,4%的人看不懂藥品說明書,如果藥不對症,就跟服毒沒什麼兩樣;

  6、選擇藥品時不聽醫生指導,而是認為價格越貴的越好、產品越新越好、廣告越多的越好,近1/5的人看藥品廣告吃藥;

  吃藥安全應該要注意:

  自行選藥應慎重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體制更加靈活,人們購買藥物相對更加方便快捷。再加上俗語"久病成良醫"的誤導,當患上感冒、頭痛、發燒等"小病"時,往往憑藉"經驗、直覺"自我診療,一些人更是秉承"小病去藥店,大病才去醫院"的觀念,有些藥店促銷導致人們蜂擁而至搶購大量藥品的報道屢見不鮮。然而,藥品是特殊商品,而不是蘿蔔白菜,況且受自我診療水平的限制,可能藥不對症,而一旦用錯了藥,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自行選藥要慎之又慎,千萬不能盲目採購、更不能囤積藥品,以免延誤了病情,耽擱了寶貴的診療時間。

  不要動輒就輸液

  臨床用藥原則是"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靜注",必須輸液時應注意療程,病情緩解後改用口服或其他給藥途徑,嚴格掌握劑量和療程,以避免不良反應和相互作用的出現。可是很多患者卻主動要求醫生為他輸液,甚至認為不輸液就是白住院了,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想法。在正規醫院接受治療,醫生都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等因素,綜合考慮後才會決定給藥途徑,這些都是經過大量的實驗研究與臨床研究得出的。

  口服藥吸收慢,不良反應相對比較輕,相對輸液更安全,而輸液、靜脈注射,藥物則直接進入血管,雖然見效快,但是一旦發生不良反應或其它問題,往往是比較嚴重的,尤其是在基層,急救設施不完善,一旦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往往因搶救不及時而導致嚴重後果。"

  吃藥並非多多益善

  “少而精“應該是醫生給藥、患者用藥的基本原則。因為任何藥物的作用都有兩面性,“是藥三分毒“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一種藥物既有治療的作用,也有可能存在不良反應的情況。再加上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複雜,可能增加發生不良反應的機率,對人體造成損害。 另外對於治療同一種病的很多藥物,雖然商品名不同,但可能含有相同的成分,聯合用藥容易引起藥物疊加,等於加大了藥物劑量,不良反應的危險性也會成倍增加。因此用藥前應仔細閱讀說明書,儘量避免不必要的聯合用藥,原則上應遵循’能少不多’的原則,儘量減少藥物對機體功能不必要的干預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