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地震災害的措施

  近年來,地震災害頻發,因此我們必須做好。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嗎?以下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1、加強對各類建築物的抗震設防管理。各地區要根據當地的地震構造背景和建設場地的不同條件,盡最大可能地對現有各類建築進行抗震加固,對新建房屋一定要按照當地的抗震設防標準進行設計和施工,達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無損。”的目標。

  如:汶川地震後,在北川等極重災區城鎮,儘管80%以上房屋建築倒塌,但凡是採取科學合理抗震設防措施的房屋建築,仍能“立而未倒”,達到了大震不倒、減少人員傷亡的減災效果。在地震重災區,依據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進行抗震設防的重大建設工程,均經受住了這次特大地震的考驗。有1996座水庫都沒有產生破壞和出現嚴重後果。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也取得顯著減災成效。在什坊縣的師古鎮,有80%的農村民居損壞,而該鎮的巨集達新村建設的農村地震安全民居100%完好無損,甘肅文縣臨江鎮的農村地震安全民居在地震中也安然無恙等。

  2、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努力提升地震應急能力。各級政府、部門、社群和鄉村,都應該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應對地震災害的預案,積極開展建立地震科普示範學校、示範社群和示範鄉村等活動,進行必要的地震應急演練。

  在汶川大地震發生時,震中地區平時建立的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在地震中也表現出應急措施得力、臨震處置方法得當,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減災實效。如:德陽孝泉中學、綿陽桑棗中學等是近年來建立的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地震發生時疏散快速有序,全校師生均做到了無一傷亡。而我市大關縣、綏江縣近年來建立的部分中小學地震科普示範學校,在汶川地震時也做到了在極短時間內就快速有序地疏散了處在教室裡的學生。

  3、加強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和普及。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和引導,讓更多的人瞭解和掌握防禦地震災害的基本知識,發現各類異常情況能及時向當地防震減災主管部門報告,也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環節。

  4、汲取教訓,防患未然。作為一個地震多發地區,我們應該從魯甸地震到汶川地震這一系列地震災害中進行認真總結和反思,對地震災害決不能抱以僥倖心理,每一個人在平時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都要牢固樹立防震減災意識,才能達到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的目的。

  地震時應急主要措施

  1、遇震時一定要鎮靜,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或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和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如跨度小的廚房、廁所、牆角或桌子、床等傢俱下進行躲避。

  2、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邊和陽臺上。絕對不可以使用打火機或蠟燭,因為空氣中可能含有易燃易爆氣體。

  3、避開高大建築物,如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高層建築、立交橋、高煙囪、高門臉、女兒牆及橋樑、隧道、峭壁陡坡或海邊等;避開危險物,如變壓器、電線杆、路燈、廣告牌、吊車等,更不要在狹窄的巷道和樓梯上停留。

  4、遇到山崩、滑坡,要橫著與滾石前進方向跑,切不可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溝、坎下;特別要保護好頭部。

  5、處於泥石流區域時,應迅速向泥石流溝兩側跑離,切記不能順溝向上或向下跑動。要避開山腳、陡峭的山坡、山崖等。

  6、實施平時設想好的各種避震方式方法,帶上必要的救護藥品及避震器物。

  7、儘可能迅速逃離建築物,轉移到空曠場地。來不及逃出時,儘量躲在室內牆角或支撐結構較多的空間部位及器物之下。

  8、迅速切斷電源和煤氣管道,迅速遠離易燃易爆及有毒氣體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