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的形成條件
自古以來,人類都在嘗試對臺風預測、預警、預報和預防。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有哪些
颱風的形成至少有兩個條件:
1、比較高的溫度
2、充沛的水氣
燒開水時,鍋底的水會往上升,這是因為鍋底的水受熱膨脹的原因。空氣也是這樣,當底層的空氣受熱後,就會往上升。在氣溫較高的區域裡,正好碰上大氣裡發生的一些擾動大量的空氣就會往上升,使地面的氣壓降低,這時上升區域的外圍空氣源源不斷流入上升區裡,因地球自轉的關係,使流入的空氣像車輪一樣轉動起來,這就是產生颱風的一個原因。當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後,其中的水氣冷卻凝結成水滴,要放出熱量,這又助長了低層空氣不斷上升,使地面的氣壓降的更底,空氣旋轉的更加猛烈,這就形成了颱風。什麼地方同時具有這兩個有條件呢?只有在熱帶的海洋麵上。那裡的海洋麵上的氣溫非常高,使低層空氣可以充分接受來自海洋麵的水。那裡又是地球上水汽最豐富的地方,而這些水汽是颱風形成發展的主動力。沒有這個原動力,颱風即使形成也會消散。其次,那裡離赤道有一定地球自轉所產生的偏轉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於颱風發展氣旋使環流和氣流輻合的加強。第三、是熱帶海洋麵情況中緯度單純。因此,同一海域上方的空氣,往往能保持較長時間的定常條件,使颱風有充分的時間積蓄能量,醞釀出颱風。在這些條件配合下,只要有合適的觸發機制,例如:高空出現輻散氣流或南北半球信風在赤道稍北地方相遇等,颱風就會在某些熱帶海洋區域形成並增強。根據統計,在熱帶海洋,颱風常常產生在洋麵溫度超過26、27度以上的地區。 根據統計,產生颱風的海洋,主要菲律賓以東的海洋、我國南海、西印度群島以及澳洲東海岸等。這些地方海水溫度比較高,也是南北兩半球信風相遇之處,因此一年中常有20多次颱風誕生。
颱風對人類的影響
颱風除了直接或間接威脅人體生命外,還會給人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專家們研究發現:颱風呼嘯的聲音會直接影響人體的神經中樞系統,從而使人產生包括恐懼在內的一些心理障礙。颱風來臨時天氣驟變,氣溫突降,人體的寒冷感覺會突增,這會使得人體呼吸道區域性溫度降低,極易誘發如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病人的病情,也極易因颱風影響而復發;一些發熱病症,一遇涼風也會加重病情。多數心肌梗塞患者對降溫明顯的大風過程有顯著的敏感症狀,這樣的過程對關節病症、胃部病症的影響也非
常顯著。但以上這些是完全可以預防的,主要是在臺風期間不要外出直接接觸颱風,做好保暖,準備藥物。
颱風是一種低氣壓的天氣過程,低氣壓本身對人體健康也有不利影響,主要是影響人體內氧氣的供應。大氣的氣壓下降,會導致人體發生一系列生理反應,如呼吸急促、心律加快、頭暈等症狀,神經系統也會產生障礙。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大多數肺結核患者咳血、血痰加重的程度與低氣壓環境有密切關係。患者的病情惡化,大多數是在低壓環流形勢下發生的。
颱風過後,受災地區的人們更要謹防疾病,主要有三類:
一是容易感染腸道傳染病,如霍亂、傷寒、痢疾、甲型肝炎等;
二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鉤端螺旋體並流行性出血熱、瘧疾、乙型腦炎等;
三是各類面板病,如浸漬性皮炎、蟲咬性皮炎等。對以上疾病的預防,主要是多注意食品衛生,保護好水源,飲用水要消毒等。
當前觀察颱風的方法
颱風發生於熱帶海洋上,前已談及,但海洋麵積廣大,氣象測站稀少,在以往颱風發生後很不容易發現,必待颱風移至有島嶼或船隻附近方可發覺,然後將各測站同時間的氣象報告繪於天氣圖上,隨時比較觀察,才能判知颱風的位置、強度、行進路徑。
但在目前,因氣象觀測方法進步,對臺風的觀測也日益精確可靠,除在天氣圖上判知外,尚可採用下列各種觀測:
1、施放無線電探空儀,以氣球攜帶能測高空各層之氣壓、氣溫、溼度、風向及風速,並能自動發出無線電報之儀器,偵知高空各種氣象情形。
2、以飛機攜帶各種必要儀器在臺風可能發生之地區上空偵察有無颱風發生,當颱風發生以後,也可以在臺風內各方向、各高度穿越,實地偵測颱風內各種現象。但目前西北太平洋地區這種飛機觀測已從民國76年9月起停止作業。
3、自飛機上在臺風之頂端投下附有降落傘之無線電探空儀,偵測颱風內部各種現象。
4、利用氣象雷達可以看出在三、四百公里內颱風之位置、動向、雲雨分佈的情況。
5、用氣象衛星更可定時拍攝照片傳至地面,對臺風之位置、大小、 移動方向等皆可提供正確資料。上述各種裝置和方法,氣象先進國家都已普遍採用,成效非常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