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筷子是存還是廢

  繼2005年6月由國家林業局和商務部分別提出,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釋出了一次性筷子強制性系列國家標準之後,10月10日,以上4個部門又聯合召開新聞釋出會,進一步呼籲正確引導和規範一次性筷子的市場秩序——一次性筷子的存廢之爭再次被擺上檯面。

  十一五稅改綠色理念 用一次性筷子要繳稅

  以後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紙尿褲等,可能要繳消費稅。因為它們消耗資源量大,還嚴重汙染環境。這訊息是由國稅總局相關負責人在19日開幕的“中國財稅論壇2005”會議上介紹“十一五”稅改方向時透露的。

  一次性筷子:存或廢?一次性筷子使用起來非常方便、衛生,可以有效降低傳染病的傳播,且已成為一種產業,經濟效益可觀。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生產一次性筷子450億雙。如此巨大的消耗量,足以顯示出人們日常生活對其的需求度。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對使用一次性筷子提出了強烈的反對意見,他們認為一次性筷子特別是一次性木筷對森林資源造成驚人浪費,且用過的一次性筷子難以處理,給環境造成巨大汙染。有人甚至算過這樣一筆帳:製造450億雙筷子需要耗費木材166萬立方米,砍伐大約2500萬棵大樹,減少森林面積200萬平方米。如何處理好生產一次性筷子與保護環境和森林資源之間的關係將成為影響一次性筷子命運的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

  國標成了速生林的保護傘

  2005年6月,由國家林業局和商務部分別提出,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釋出了一次性筷子強制性系列國家標準。這個標準包括木筷和竹筷兩部分,在生產技術和衛生指標上均有所規範,對一次性筷子的產品型別、檢驗規則、包裝、標誌、貯存及運輸等進行了明確規定。

  部委出臺相關國家強制性標準,可以視為政府對民間爭論的一種迴應。這種迴應再次表明了國家允許生產一次性筷子的態度,但也對相關衛生要求和用材要求做出了嚴格的規定。北京市環保餐具聯合組織祕書長董金獅說,這一標準的制定,主要著眼於三大方面,即節約森林資源,保障消費者健康和規範行業健康發展。

  在6月釋出的國家強制性標準當中,對製造一次性筷子所採用的木材做了嚴格的限制。標準要求生產木筷所使用的原料必須是樺木、楊木、椴木、馬尾松、雲杉、冷杉等常見速生樹種。這些速生樹種,因容易成活、生長速度快、可重複利用,所以可以替代天然森林在製造一次性筷子產業中的地位。速生林的廣泛應用,大大降低了生產一次性筷子對森林資源的破壞,因此速生林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一次性筷子的保護傘。可是這把保護傘能承受多大的風雨?

  一次筷子系列國標出臺,下步將定回收標準

  速生林加速土地貧瘠

  速生林是一種輪伐期短的人工林,廣泛用於造紙、家居裝修、制筷等行業。在一般人看來,似乎有了速生林,需要大量木材的一次性筷子製造業就不會對天然森林資源造成破壞。但是,林業專家有不同看法。

  首先,速生林長得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快,更重要的是,速生林對環境、對土地害大於利。工業用速生林大多品種統一,達不到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效益,且無法形成平衡的生態鏈,故容易發生病蟲害。在天然林裡,落葉、枯枝、倒樹,能夠積蓄成厚厚的腐殖層,有機營養豐富,滋養土地。中國林業科學院的楊承棟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我國速生林種植的科學化程度還沒達到一定水平,對於如何正確經營速生林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由於速生林生長週期短,還沒有形成腐殖層時成材被伐走了,土地營養‘收支不平衡’,所以存在一定退化”。正是對土地只耗不養,再加上化肥催生、農藥殺蟲,土地貧瘠化的速度很快。在農村,很多農民都知道,種過速生林的地方,別的東西很難再生長了。

  雖然速生林的種植可以減少對天然森林的砍伐,但是速生林也不是萬金油。速生林對土地的危害註定了它暫時無法得以大肆的種植。所以對一次性筷子的生產,也必須進行適當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