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研員教研工作計劃

  對於小學語文教研員它們在教學工作進行前應該要提前準備怎麼樣的教研工作計劃呢?來參考一下其他教師們的計劃吧!下面請欣賞網路編輯為你帶來的 ,希望你能夠喜歡!

  一

  一、總體情況: 我是一名剛剛擔當教研工作的新手,中小學教研的各項工作還不熟悉,且各項活動亟待開展,儘管如此,在教研室各位領導的精心指導,中心校同事的積極配合下,我一心一意抓教研,踏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1、加強學習:我深知自己業務水平亟待提高,於是在完成市局要求的學習任務外,自學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課程改革精神,學習課程標準,學習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指導意見,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做好*、業務讀書筆記,為今後的教研工作和課改實驗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視導聽課80節,其中優等課32節,佔40%,良好課40節,佔50%,不合格課8節,佔10%. 3、共組織教研活動16次,形式有:新教材培訓、新課程觀摩課、教材分析、研討課、課題研究、新教師培訓. 4、圓滿完成了進校組織的小學語文、數學、思品、英語,中學語文、數學、生物、英語等學科新課程培訓觀摩課,成功組織了市局教研室組織的小學語文、數學兩科的教研視導工作,較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新課程改革的推動工作,併為下一階段新課改工作做好準備.

  二、具體工作情況: 1、教研理論水平及指導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作為一名教研新手,我認真學習,努力鑽研教育教學理論,深入基層學校,視導聽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教學指導的水平.一方面加強自身學習,一方面努力實踐.實踐中,指導教師用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與任課教師一道,研究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組織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做出了努力.視導工作中,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給他們提供機會,搭設舞臺,引導他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他們將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向整合.東峽口小學的李文萍老師、隔灤河完小的全力剛老師,是我們在視導工作中發現的教學新秀,他們雖然剛剛畢業一年,但是有著嫻熟的教學技巧、紮實的教學基本功,中心校利用全鄉教研觀摩課的平臺,給他們充分地鍛鍊機會,並代表我鄉成功接受了市局領導的視導,受到市局領導、全鄉各小學領導及學科任課教師的普遍好評. 2、教研視導務實求本. 教研工作,不止侷限於工作時間的八小時.假期、週六、週日到單位工作、幫助青年教師備課、研討等是常有的事.為使學科任課教師準確把握教材,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教研員除利用假期進行教學分析、教材分析外,開學初,把質量較高的課展示給學科任課教師.這樣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使教師感到非常受益.日常在上班之餘,也隨時在思考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每次教研活動,中心校都精心設計,細緻安排,寧願自己多辛苦,也要為一線教師提供優質的服務,受到全鄉教師的一致好評. 3、教研活動形式多樣. 教研員的基本職責有:組織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學研究活動,幫助廣大教師執行教學計劃,鑽研、掌握教學大綱和教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總結推廣教學經驗,組織教改實驗,探索教學規律,推動教學改革.為此,本室教研員根據我區學科教師的實際情況,努力探索適合我區實際的教研活動形式,僅在組織觀摩課的教研活動中,就有做課教師先上課、再說課,然後教研員進行評析;做課教師先說課,再上課,聽課教師進行評課,然後教研員評析;教研組成員分別備課,由一人執教,成員教師再進行比對、評析,教研員再進行總結;觀看錄影課,採取隨時暫停和回放的方法,教研員與教師共同用教育理論、課程標準、學科教學的特點,分析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之處,使任課教師形象直觀的理解恰當的教法和學法,在實際教學中,完善自己的教學,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目的. 4、強化科研意識、質量意識 每個學科教師,都有自己學科、學段的科研課題,在教研的同時,充分發揮教研組及骨幹教師的作用,強化科研意識,注重課題的研究,注重階段成果的總結、積累和推廣. 強化教學質量意識.精心組織期末質量的監測安排,針對以前個別教師利用閱卷、登統中的疏漏環節徇私舞弊、製造假成績,本學期末中心校從安排考場、組織考試、分年級分學科閱卷、微機登統等諸環節進行了縝密籌劃,確保教學質量檢測的真實性、可靠性.

  三、存在不足: 1、教師現代資訊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2、教研活動的過程的實效性、成果的普及性還應加強.

  四、努力方向: 1、從教研員的角度,繼續虛心學習:向書本學、向兄弟單位學、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提高、完善自己,開拓進取,把不斷學習,作為我們工作的重要一部分,用新的理念指導教學實踐,把好學科教學的船舵. 2、繼續創造性的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不斷探索符合時代需要的教研模式,不斷提高本學科教師的素質.不斷鍛鍊我們的教師隊伍.實實在在的做學問,實實在在的搞好課堂教學,實實在在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實在在的搞好課程改革. 3、繼續為一線教師創造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一如既往地公開、公正、公平地發現新人,培養新人,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的作用,以點帶面,使學科教師隊伍,形成一潭活水,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4、繼續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盡心竭力地搞好教學研究. 5、繼續加強與其他科室的合作,樹立全域性一盤棋的思想,在中心校的統一領導下,人人爭做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學的專家.

  二

  一、 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精神為指導,紮紮實實進行校本教研,在推進課程改革,實施課程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實踐,把最新的理念運用於實踐,在實踐中提高我們理論水平。提高全體教師語文專業素質努力開創語文教研工作新局面,促進長豐中心學校教育的新發展。以優異成績穿越新一年。

  二、思路明目標

  一 圍繞一箇中心。

  2009年教研工作繼續以課改為中心,在實施新課程中積極開展各項有效的教研活動,推動課改的深度跟進。

  二 發揮兩個作用

  為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充分利用和整合我校教研資源,充分發揮兩個中心教研組合力研究的作用,深入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方式。

  三 做好三個服務。

  1、 教研職能為教育決策服務,科學研究實施新課程教學質量的考核評價和學習質量的監控辦法。

  2、 為教師教學服務

  認真研究新教材,探索理念下的理想課堂,探討以學定教。幫助教師有效反思的教學行為。

  3、 引領和解惑服務

  針對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產生的困惑和出現的疑難問題,提供理論專業引領和答疑解惑的迴應服務,做好課改的引領者、服務者和促進者。

  四 促進四個提高。

  1、 提高教研意識的行為轉為能力。

  2、 提高教研水平——針對新課程教研的新要求,需要改進、變革、尋求新的教研方式和策略,提高教研水平。

  3、 提高教研自身的教研的教研能力——身為教研員就要加強修養,不斷提高自身人格魅力,重視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

  五 抓住三個重點

  1“校本研訓”作為重為戲,重在迴應與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幫助教師多角度反思問題教學行為,總結與昇華教學經驗,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2、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研究的突破口,努力探討教學質量。

  3、紮實抓好班級,教師之間學習交流活動,推動課改的順利推進。

  三主要工作

  一 常抓教研,抓實抓好,堅之以恆。

  1、 加強與教學同步的常規教研,把教研貫穿在教學實施和教學反思的全過程。

  2、 深入課堂,不斷探索新課程理念新路子。

  3、 認真紮實抓好“年級學科集體備課”活動,共同探討,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共同提高。

  4、 開展優質課、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教學案例、評選活動。

  5、 抓好教學質量檢測及分析,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6、 組織積極參與各級舉行的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和培訓等活動。

  7、 開展有益的學科競賽活動,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

  二 課題研究與網路教研。

  1、 課題研究要基於問題開展研究,針對課程改革的實際,開展專題性的研究,有效迴應和解決好新課程實施的難點問題。

  2、 利用網路開展教研活動,藉助資訊科技手段進行助學、助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深化教學研究為動力,以教師的可持續發展為本,努力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在全面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深入研究課堂教學,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探索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以教研組為教研工作的主陣地,做到“端正方向,主攻課堂,提高質量”。重點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新課改理念”這一主題。在全面實施新課程的同時,加強教學質量的檢查、分析和管理力度;繼續深入發揮已有骨幹教師的作用,建設一支學習型、研究型的小學教師隊伍。

  二、本期工作目標:

  1.加強常規工作管理,做到以常規促教研。

  2.繼續深化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要將新課程標準培訓理論化為工作開展的實際,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參研熱情。

  3.各校教研組需以“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的新課改理念”為主題開展研討活動,組織相應的教研活動,做到定年級、定學科、定人員、分階段。注重實效的總結與推廣。

  4.強化教研組的職責與職能。教研組不能夠形同虛設,要發揮一定的作用。以教研處為主導,以教研組為主體,促進教研水平的提高。

  5.做好教師優質課的評比工作。

  6.加強集體備課的探究工作。

  三、具體措施:

  1.常規工作要求:

  1抓好開學初學科計劃的書寫指導工作,計劃需按照學校發放的計劃式樣進行書寫,根據從上到下的一般原則,寫一份操作性強、符合要求的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的計劃。

  2進一步完善理論學習制度,堅持每週三週四下午放學後一個小時為理論學習時間週三為集體備課,週四為教研活動。切實加強教研組工作,搞好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各教研組組長要切實負起本教研組教研工作的職責,組織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專題學習和研究。教研活動不能流於形式,寧精勿濫,真正體現“人人齊參與,共同促提高”的活動實效。今年,我們將開展“把準目標,提高實效”的新課程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推動廣大教師真正把握新課程的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通過教師自我反思,同伴輔助和專業引領三條基本途徑,紮實開展集體備課、案例研究,使教師不斷提高教學素養,提升教學智慧。進一步營造濃郁的學習和研究氛圍,提高理論和研究水平。

  3集體備課、教研活動內容及形式

  教研是學校生命力所在,課堂是教研的主陣地。為了提高教師 的課堂教學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學校要積極組織開展主題教研活動。

  集體備課程式定內容→各自備課→集體討論→優化預案→執教者教前準備

  集體備課教研組長負責召集組內教師,確定教研內容,大家分頭備教學預案,集體備課時,交流教學設想,集思廣益,討論出最佳設計方案。以抽籤的形式確定上課教師,執教者結合學情和自己的教學特色予以調整、深化。教研組長要收集好每位教師的教案,並作好集體備課記錄。集體備課時,討論亮點與不足之處,還要針對缺陷點提出對應性的改進設計。這樣,同一教材內容,人人經歷獨立備課,集體討論調整,深化了同題教研。

  教研活動由教研組長和年級組教師共同制定活動計劃,內容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可以是教學活動中的困惑、收穫、心得體會、設想等等。每次活動確定一箇中心,每位教師準備好發言的文字材料,活動中教研組長作好記錄。

  4以建立教師學習型組織為依託,為教師創設自主學習、潛心研究、勇於創新的工作氛圍。引導教師養成讀書的習慣,使教師在讀書中實現精神和氣質的薰陶,智慧和思維的啟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要凝集課堂教學,採取寫教學隨筆,教學日記,教學案例,讀教育名著、專著,講教學故事,開展教學反思,教育論壇等研究方式,促進教師人人成為研究者,形成教科研校園文化。本學期,積極開展“四個一”活動,即:通讀一本教育理論專著,訂閱一本教育雜誌,執教一堂課改創新課,撰寫一篇教育論文或一份優秀教案。教師要建立每日讀書制度,並及時記錄對自己有啟發、受用的內容,要求每週完成一千字的讀書筆記,月底交教研處、校長室檢查,學期結束學校要進行優秀文摘評比活動。

  5聽課要求:學校領導不定期、不定科進行隨堂聽課,指導工作;教師就同科目聽課達20節,按要求作好聽課筆記的記錄和評課,以達到共同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2.優化師資隊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鍛造一支事業型、複合型、科研型的教師隊伍。

  1學歷培訓是校本培訓必備的內容。我校教師的學歷均已達標,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學校要求45週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通過自考或函授,取得大專文憑;35週歲以下的教師三年內取得本科學歷,鼓勵教師向研究生學歷發展,使學校教師的學歷向更高層次邁進。

  2開展師資培訓,優化師資隊伍。一是進行新課標培訓,加強學習,提高對新課標的認識,研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新課改理念”,集中組織教師觀看優秀課例光碟;二是加強現代資訊科技培訓,要求每位教師會上網瀏覽,會下載與傳送資訊,35歲以下青年教師學會製作課件 ;三是要深化業務培訓實效,將培訓的內容轉化為工作開展的實際。

  3指導全體教師制訂個人三年發展規劃,並對教師三年發展規劃達成情況進行過程考核、檢測、評價。積極開展校級青年教師教學評比,搭建舞臺,讓青年教師崗位成才,力爭3-5名教師在市、區教學評比中獲獎。提高科研意識,營造科研氛圍,培養3—5名科研骨幹教師。進行各年級段學科的“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逐步形成學校教學特色。加強教研組建設,形成濃郁的教研氛圍,開展專題教研活動。形成科學的科研過程管理常規,完善教科研管理的評價激勵機制。提高教師科研能力,讓教師學會由問題提煉到課題的能力。形成一支較穩定的骨幹教師隊伍,培養校級、市級骨幹教師。

  3.大力開展業務競賽。

  青年教師是學校的骨幹力量,學校理應創設各種條件,促進他們的專業成長。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有提高。學校開展教師系列的基本功競賽與各項業務競賽。如青年教師的三字、普通話、說課、教學設計、評課、教學案例撰寫等系列競賽,有學校賽前的指導,賽後的點評,教師賽前的準備,賽中的練兵,賽後的改進。

  4.積極實施“青藍工程”。

  為了優化教育、教學組織機構,形成教師“以老帶新”的有機協調,進一步強化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在教學上、生活上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建立“新老教師傳、幫、帶制度”,老教師從政治思想上和業務上給青年教師引路子,組織青年教師與老教師開展結對子活動,分段設梯子,幫助青年教師逐步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