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茶文化的感受範文

  在這一新時期,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學習茶藝課有感

  一片看似平凡的葉子,有著不平凡的一生,更給人一種不平凡的感悟,那就是茶。為了提高我校老師的綜合素質,培養女老師賢淑、靜雅的氣質,為了我校將來長足發展,於2015年10月份我校幾位老師報名參加茶藝培訓班。從她們的身上,我們貌似看到了一位位美麗的“茶花女”,一位位清雅的茶藝師。茶葉帶給她們的感悟與變化,讓我們看到茶文化的奧妙,看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再一次讓我們為中國人而驕傲。

  茶,一片葉子的感悟

  周惜珠

  按中國漢字的書寫方式,茶,是人,處在草木之間。茶,是人類面對自然的態度,也是面對內心的態度。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因茶而生,以茶為伴。他們,叫做茶人,他們也叫中國人!

  2015年10月份開始,為以後學校的發展需要,我有幸參加了一個茶藝班。出生在潮汕家庭的我,從小就在茶的陪伴下長大,閒暇時喝功夫茶,生病時媽媽煮的藥茶,我認為我對茶已經很瞭解了,但就在我結束茶藝課程後,就在我看完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後,就在我再一次與茶交上朋友後,感覺心裡有很多話想說,但是我又不知從何下筆。茶,既簡單,又複雜。茶帶給人的一切已不足以用文字表達,我只能說我為自己生長在茶的故鄉而驕傲,我為自己能夠接觸到茶藝而自豪!

  茶,歷史悠久,內容燦爛多彩,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內容,充實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藝起源於中國,與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高山出好茶,清泉泡好茶,茶藝並非空洞的玄學,而是生活內涵改善的實質性體現。就在我學習結束後,聞識的茶名從普洱、龍井到鳳凰單叢、松蘿綠茶,從酥油茶、蟲茶到阿薩姆紅茶和竹葉青,不下三四十種,由此“茶”從一個字的單詞,衍生成為名目繁多的片語,從抽象的樹葉,變成了形態各異的綠葉。茶的奧妙以及其精深的內涵,讓我無數次陷入沉思……

  美麗的茶具

  有那麼一片葉子,從它破土的那一天就意味著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那就是茶,它是人們與天地的一種溝通方式。從老師那裡我認識到中國茶葉四大產區: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南茶區以及江北茶區。一片片的茶樹林,是祖宗給我們的財富,是我們紀念祖先的載體,是我們與天地的一種溝通。在我看來,更是一種孝道的傳承,一代傳一代,有了茶的滋養就像有了祖先的護佑。

  茶,也是一段旅程。從茶的產區,到無茶之地,路因茶而生。從對茶的期盼,到創造屬於自己的茶,人們在永不停息的腳步中,尋找傳統,尋找希望。在路的盡頭,有安放我們心靈的家園。廣袤的大地,中國人因茶而交融在一起。當學習到黑茶中的藏茶時,老師跟我們說西藏原本不產茶,是人們將四川的茶運過去的,而在茶史上,這種運茶更是數不勝數。原來,為了茶文化的延續,人們可以不辭辛苦從南到北,一步一個腳印,這就是中國人,我們有著一種毅力,一種維護中國文化的使命感,更有一種對老祖宗的敬意。頓時我對於自己在子學這個團隊裡工作而心存感激。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教學中,教給他們正確的三觀以及正確的為人處世,讓每個孩子的生命得到提升,真正的綻放他們生命的光彩,為他們自己,為家族,為社會,為中國,為世界!茶,也是這麼過來的吧。

  茶的傳播,在最近的一百多年達到高潮。從亞洲到非洲,茶在所有適宜的土地上,都找了家。茶是包容的,在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手中,茶,呈現了無窮無盡的可能性。無論在故鄉,還是遠方。白族的三道茶、藏族的酥油茶、日本的茶粉茶道、馬來西亞人的拉奶茶……茶將人的命運連線在一起,眾多的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而融合是茶的天性。茶與奶,茶與油,茶與藥,茶與花,茶是人與自然的融合,是這片土地上生命與生命的融合。就在我瞭解到這些的時候,我再一次感慨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再一次感慨我國文化寬容的胸懷,這是一種怎樣的氣魄!同時引起我的反省:我是心量大之人嗎?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能與身邊的人事物融為一起嗎?茶是一位老師,它的“身教”,更是作為老師的我們必須具備的,從它身上,我的靈魂再次得到提升……感恩您,茶!

  通過這次茶藝課,讓我感悟最深的莫過於茶如人生,人生如茶。或許有人會覺得這個年齡的我們沒經歷過什麼,談人生有點稚嫩,但至少,它讓我認識到人生。地區不同,品種不同,加工方法與沖泡方法也不同,就像每個人生下來後生長的環境不一樣,接受的教育不一樣,但其人生是一樣的:苦盡,甘來。沒有人是一帆風順的,茶葉在加工過程中經受高溫、揉捻等多種程式,去掉了對身體無益的某些化學物質,經過沉澱才終於有了我們看到的茶,才有了那令人回味無窮的茶湯。看看自己,看看身邊的每一個人,誰不是經過了洗禮才有今天的呢?原本的我們幼稚、自大、自私、愛看人毛病、愛怨人,多少次的吃虧,多少次的跌倒,才讓我們明白什麼是有意義的人生。我們把稜角磨平,只為更好的成長,只為有茶一樣的芬芳。當品味到甘、甜、苦、澀、酸等味道各異的茶的時候,我深切地感悟到了人生的苦辣酸甜。茶從到嚥下的過程就好像一個人生的歷程。茶有不同的味道,人生也有各種各樣的經歷。品茶要用心才能品出味道,人生也要用心經營才能創造出燦爛的人生。不品嚐甘苦何以有回甜?不經歷風雨何以見彩虹?

  泡茶,更需一顆安靜的心。由靜而定,由靜而雅。作為一個女子,賢淑、靜雅是我們的追求。當我置身茶藝教室時,心是靜的,當我看到老師們泡茶時,那是雅的。頓時覺得,人生都在那茶葉的沉浮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整個世界安靜得唯有那片葉子的聲音。原來,茶可以這麼美……

  茶的世界,人來人往,有的人找到了人生的歸宿,有的人實現了靈魂的救贖,有的人發現了生命的詩意,有的人重建了與祖先的聯絡,而更多的人把茶視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我,也從茶中得到另一種精神的喜悅,也有了人生的另一種體悟。就像《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裡所說的:“它本是一片樹葉,最初與人類相遇時,它被當做一味解毒的藥方。幾千年前,它經由中國人的雙手,變為一道可口的飲品。它步入了唐朝詩人的殿堂,它成為遊牧民族的生命之飲。它藏進僧侶的行囊,與佛法一起東渡日本,並在那裡上升為一種生活的信仰。它登上大航海時代的貨船,與瓷器、絲綢一道,滿足著歐洲人對東方古國的想象。它豐富了英國文化中最精緻優雅的禮儀,並跟隨日不落帝國的腳步在世界各地生根。它走過漫長的旅程,生命歷經枯萎、重生、綻放,或許只是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們,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時間。”

  這是我學習茶藝的心得體會,但茶帶給人的遠遠不止這些……茶,讓我思索,給我感悟,讓我成長。感恩一切!

  2

  學習茶藝的心得體會

  因為個人對茶的喜愛以及今後要從事茶銷售這一行業,報名學習了茶藝。

  學習過程中,我對茶有了進一步的 瞭解。無論是茶的歷史文化、茶的分類、喝茶 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沒有了 解過的。現在是淺淺地學習了一些入門知識,但濃厚的茶興 趣已被激發,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繼更深入的學 習茶,讓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在當代社會,能有 機會以茶會友,是很風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緣 坐在一起學茶、品茶、賞茶、鑑茶,喝茶談笑,很令人享受,十 分愜意。

  如中國傳統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淵源流長、博 大精深,茶藝亦如此。初級班給了一把打 開“茶道”這隻潘朵拉神盒的鑰匙,將原來飲茶 的習慣及愛好的淺浮和模糊,引向明瞭,開啟 更多愉悅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藝課程,接觸到淺略的中國茶 文化理論,學習到綠茶泡法、生活泡法茶藝表演。因為原本對茶 的喜愛,淺閱過茶藝相關的書籍,學習中對茶 藝的閱讀便有了更多的渴求與熱情。在老師授 課時,我們也渴望老師能傳授更多的知識,我想學習 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茶藝學習,對我來說,才是剛剛開始。

  3

  學習茶文化的體會

  茶的韻味,是由心的味道決定的,所以佛家常講“茶禪一味”。禪意太深,但弄茶時,專注於安處自在的深處,常常帶我走入青燈古寺的寧靜。

  我經常會在嫋嫋的茶香中,聞到自己內心的孤獨,喜悅,但更多的是篤定。無論在都市的喧鬧中,還是在空谷幽靜的山野,那杯盞之間發出的清脆,有如鍾罄之聲,讓人洗盡鉛華。

  當年學習茶文化,是因為生命裡一位摯愛的親人喜歡,於是也試著去品嚐。儘管苦澀繞於舌間,情境的愜意與美好,卻牽著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說飲茶時,茶的品質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飲人的心境,是決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學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師的教導是真誠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實的,陪著自己慢慢的品,淺淺的嘗,心事說盡,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盡顯人生百態。

  如今,學會了這份知識豐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讓我摸清了這個難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雖然各據一方,倒真地體會到一點點物是人非的人生況味,但那份情懷,卻如這茶香,在心的最深處,揮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於任何情境下,都擁有一份不被打擾的心情;於任何因緣中,保持最真摯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