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自駕遊攻略

  賀蘭山下的“絲綢之路”重鎮,沙漠之中的綠洲,風景如畫的“塞上江南”,獨特的西夏文明,這裡是銀川。我們一起來回看絲綢之路的文明吧。

  概述

  銀川市,簡稱“銀”,古稱“興慶府”、“中興路”,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全區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和金融商業中心,歷史上曾作為西夏王朝的首都。銀川位於銀川平原中部,西倚賀蘭山,東臨黃河,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城市總面積9527.3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106平方公里。

  銀川自古有塞上明珠的說法,城西有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區西夏王陵。市內多穆斯林風格建築,擁有南關清真大寺、承天寺塔、海寶塔、西夏王陵、玉皇閣、鼓樓等眾多著名古蹟。附近的賀蘭山風景神奇壯美,擁有巖畫,大漠,沙湖等眾多奇特的自然美景。

  歷史

  銀川位於“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裡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銀川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春秋戰國時期,銀川是匈奴等民族的遊牧地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全國為36郡,銀川屬北地郡,並派大將蒙恬屯墾寧夏。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朝夏國赫連勃勃改建北典農城為“麗子園”,為當時的風景遊樂城市和駐兵,屯糧重鎮。

  北周建德三年574年置懷遠郡、懷遠縣。隸靈州管轄。

  唐儀鳳二年677年懷遠縣城遭黃河水患沖毀,第二年在故城西今銀川興慶區築懷遠新城。宋改懷遠縣為懷遠鎮,是當時著名的“河外五鎮”之一。鹹平四年1001年党項族佔領懷遠鎮,先後改置為興州、興慶府,公元1038年,党項族的首領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並形成了獨特的西夏文化,銀川作為西夏的都城1。

  元明清以後,銀川一直屬於中央政府的管轄,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銀川市為自治區首府。

  環境

  雖然距離銀川不遠就是戈壁和沙漠,但銀川卻是一片綠洲。歷史上由於黃河不斷改道,銀川湖泊溼地眾多,古有“七十二連湖”之說,現有“塞上湖城”之美稱。全市有溼地面積3.97萬公頃,其中天然溼地佔溼地面積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處,面積100公頃以上的湖泊20多處。其中寶湖、閱海和鳴翠湖先後建成為溼地公園。

  民族

  銀川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為回族,根據2010年的人口統計。漢族人口占75.48% ,各少數民族人口占24.52%,其中回族佔23.06%。

  旅遊季節

  銀川深居西北內陸高原,屬中溫帶半乾旱氣候,四季分明,降水稀少。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

  春季和秋季時間較短,氣溫涼爽,夏季炎熱但時間較短且無酷暑,適合旅遊。冬季漫長,溫度略低,此時植被大多枯黃缺少生機,不適合旅遊。

  銀川年平均日照時數2905.8小時,是全國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最多的地區之一。

  最佳出遊時間

  5月-10月,是去銀川旅遊的最佳季節。此時陽光充足,氣候較為乾燥,每年的五六月間,寧夏會舉辦“花兒會”,九月會舉辦寧夏銀川國際黃河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