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師工作個人感想五篇

  近十年的教育教學經歷使我明白教師不僅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應該注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的發展。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中,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過程情感教育顯得更加尤為重要。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有關教師工作個人感想,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有關教師工作個人感想一

  經過暑期政治學習,我認識到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要想成為一名新世紀的合格教師,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樹立事業心,增強職責感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所以,我們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我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範,尊重信任”。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僅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限度的作用。能夠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

  教師愛學生體此刻“嚴”和“慈”上。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又說:“嚴是愛,寬是害”。對學生不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是難以培育出跨世紀的合格的建設者。“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所以,對學生不嚴不行。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訓練來要求。慈,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

  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高,使學生全面發展。“熱愛關心學生”是真摯的師愛,是教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實踐中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現了教師對祖國、對人民、對黨的愛,體現了教師的獨立人格和應承擔的社會職責。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保護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即是敬業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現,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師教書這個職業的具體表現。

  二、培育教師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

  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於對事業的忠誠,他們不是僅僅把教書看成謀生的手段,而是毫無私心雜念地投身其中,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的職責,並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

  他們以自我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我的正直去構築學生的正直,以自我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我人性的完美去描繪學生人性的完美,以自我高尚的品德去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他們應是最能以身作則的人。教師時時處處要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憲法和社會公德守則,遵守校紀校規,以模範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俗話說:“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節節是楷模。”為人師表,身教重於言教。我們必須要用自我端莊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感化學生的行為。

  三、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學生。

  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我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具有十分強烈的質量意識,要真正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塑造學生完美心靈方面下功夫。一個教師僅有對自我的學生充滿執著的愛,才能激發出做好這一工作的高度職責感,才能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獲得豐碩的育人之果。

  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這種愛,是不能以血緣關係和個人好惡為轉移的,教師應當把它無私地奉獻給全體學生。愛是開啟心扉的鑰匙。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那裡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所以,具有愛心,是教師取得教育成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對學生愛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然而,教師僅有“愛的教育”和“奉獻的教育”還遠遠不夠,瞭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才是教師在愛學生這一基礎上的發展方向。

  總之,一個合格的教師應當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有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

  有關教師工作個人感想二

  通過兩天緊張而充實的學習,我受益非淺,特別是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內涵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理論水平,進一步增強了自己戰勝困難,抓好教育教學和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信心和決心。下面我談幾點體會:

  一、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改革工作,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不斷適應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需要。李元昌老師的從教經歷和對教育的執著追求,給我們年輕教師很大的教育,讓我們懂得什麼是教育,怎樣才能教出優秀的學生,讓我們懂得“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一深刻道理。

  二、要謙虛謹慎,不要傲氣。這是宋老師給我的深刻印象。無論是從處理好師生關係還是從處理好學校、家庭、社會關係來講,都必須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始終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要集思廣益,不要主觀臆斷。一定要有很強的__平等、共同學習的意識,遇事多商量、多溝通,經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換意見,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師要心胸寬廣,不要小肚雞腸。一定要有一種容人、容事的寬廣胸懷,能夠聽取各種不同意見,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少一點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理解之心、關懷之心、友愛之心,這樣給學生良好的示範作用。會使教學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物件——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並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於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後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四、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

  五、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麼應為之,什麼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範、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有關教師工作個人感想三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明確指出:“發展與培養是不能給予或傳播給人。誰要享有發展與培養,必須用自我內在的活動和努力來獲得。”就教師而言,“自我的內在的活動與努力”就是教師的自主學習和實踐。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鮮劑”,教師僅有不斷地學習,充分為自我“充電”、“蓄能”、“吸氧”、“補鈣”,才能源源不斷地理解源頭活水的補給。

  一個教師要從事研究,首先必須具備必須的教育科學理論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概念、範疇、原理等,能在實踐中恰當地運用,瞭解教育動態,掌握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在倡導終身學習的今日,教師更應強調自主學習。教師要樹立崇高的教育夢想和信念,具有高度的職責心和使命感,喚醒自主學習和成長意願,克服等待和依靠的惰性的想法與習性,在日常教育教學的同時,依據自身專業發展的個性需求,自主選擇,自主學習,自主研修,促進專業的自我發展和成長,持續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平。

  首先,給自我制定出學習計劃,每週學習一篇教育理論文章,每月訂閱一本教育雜誌,每學期讀一本教育專著,並作學習筆記。多看現成的教育報刊雜誌,及時掌握學校教育科研的新動向、新思路和熱門話題,多瞭解各種專門性的科研資訊,為日後進行科研選題積累資料。在學習時要注意方法,以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作為衡量標準,對自我的教育教學理念、教育教學水平、教育教學本事等進行梳理,確定問題,構成學習專題,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循序漸進地學習、實踐。

  同時,用適當的和理解的方式,對自我平時的學習情景做積累性的記錄,把這些記錄整理成學習資料夾,這樣不僅僅能夠作為自我學習的評價,還能幫忙自我認識學習的實力、缺點、傾向、習慣以及下一步的學習需求。此外,還能夠有意識地從批判的角度去閱讀,學會與書本對話,養成在書的邊緣空白處寫下評語、隨感等的閱讀習慣。“他山之石,能夠攻玉”,教師在借鑑他人的教育教學經驗及理念的同時,建構起自我的理論體系,並以此來審視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科學研究,以優化教學。

  “一次充電,永遠放電”的時代已經過去,教師應當成為終身學習的楷模,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理念僅有不斷地更新,教師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弄潮兒。

  有關教師工作個人感想四

  本學年,我的教學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前些年,一直與初中生打交道,我與他們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模式,而自從來到特教學校以後,面臨的全是年齡最小的孩子,最大的不過一年級,工作物件中,最小的只有兩歲,雖然多年前我也教過這麼小的孩子,接觸他們之前我也有心理準備,但真正進入課堂,還是差點讓我適應不過來。

  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很差。關於這一點,班主任也做了很多努力,但這些孩子與我之前接觸的孩子確實有差別,也許是因為離縣城近了一些,眼界開闊一些,膽子也就更大了一些,老師的要求常常被他們當成耳邊風,有時甚至不得不“動粗”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一個月下來,我感覺到很吃力,特別有兩三個學生,也許是因為太小,上課常常不知道應該怎麼聽課,老是盯著一個地方玩,或者看著別人玩,不管是老師講課還是做作業,一節課起碼要點名五六次。

  但是,面對這些問題,我還是想了很多方法去解決。常常把這幾個學生找到辦公室,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直到他們把學習上的問題搞懂。課堂上,採用他們最能接受的簡單方法教學。比如,應該題中,很多學生理解力有限,通常搞不懂用加法還是減法,我就採用了幾種方式教學。第一,畫圖,在黑板上畫出來,表示得清楚明白,學生一看就懂了。第二,做表格,找規律,一方面能讓學生理解題意,另一方面還可以為連加連減找規律,為以後二年級學數學打基礎。實在不行的,就用第三種方法,告訴孩子們,如果問題裡面出現了“多多少”“少多少”“便宜多少”“貴多少”“大多少”“小多少”“還差多少”“差是多少”,那麼這道題做減法,如果是“一共多少”“和是多少”就用加法,讓孩子們增強對這些字眼的重複記憶,在多次的練習中,加強理解,不用再死記硬背。

  對於注意力極差的孩子,我則採用了一幫一的方法。因為這類孩子比較多,如果光憑我一個人,肯定是照顧不過來,不能讓他得到充分的提高。在課堂做題的時候,先做好的孩子就拿過來檢查,他們過關之後,我立即把他們安排到注意力差或者基礎差的孩子身邊,要求他們幫助後者完成習題,但是不能直接說答案。就算是做題錯了題的孩子,只要他搞明白了自己為什麼錯,改正過來之後,都可以為別的同學做小老師。這樣,提高了學生做題的積極性,他們不再覺得做練習題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反而有一種爭得當小老師的榮譽感,不僅如此,在講題的過程中,也讓這些小老師自己也得到了充分的鞏固與提高。減輕了我的壓力,基礎差一些的同學都能得到一對一的講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基礎差一些的學生,我還經常聯絡他們的家長,請他們配合老師的教學,在學生放學回家後,給孩子做家庭輔導,家長也及時把他們在輔導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我,讓我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有了更深的瞭解。特別是有些家長反映到的這個問題讓我為之警醒:家長講的方法與老師講的方法不一樣,家長中,爸爸講的、媽媽講的,甚至別的家長講的方法又各自不同,所以,有時候孩子能聽明白,有時候孩子就是坐飛機,怎麼也聽不懂。於是,我把我教的方法教給家長,這樣效果就更好一些了。但是,還有一些孩子,家長卻無法給孩子有效的輔導,甚至自己也不會做一年級的數學題,面對這樣一類問題,我還在深深的思考。

  這些,都是我之前教中學生沒有的經驗,在這一年裡,讓我意識到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路要走,教到老,學到老,沒有一種現成的方法可以用一輩子,不可能一輩子面對同一型別的學生,學生變,老師也要跟著一起變。學生各式各樣,家長各式各樣,那麼,我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就也要各式各樣,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教學方法沒有誰新誰舊,只有誰更管用,誰更省力,所以,將來的工作還任重而道遠,我將會一直努力,讓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

  有關教師工作個人感想五

  經過“三生教育”的學習,作為一名教師,讓我懂得了“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學校德育範疇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關心自我和家人。”也懂得了“三生教育”要著眼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成人、成才,著力開啟學生心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提高健康水平、培養學生的愛心、感恩之心和職責感、正義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脈相承。

  如今,許多學生的生命意識淡漠,缺乏對生命應有的熱愛,尊重與珍惜,生命是一個過程,一個悲喜交加的過程,它讓我們嚐到了酸、甜、苦、辣、鹹的不一樣味道,有的人經受不了打擊,承受不了它的負重,從而放棄了脆弱的生命。其實,應對生命,我們要不屈服、不放棄;應對災害,要堅強勇敢,團結互助;在困難和挫折中,要磨礪生命的意志,展現生命的意識,展現生命的光輝。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開展了“三生教育”手抄報,在班級中展示,讓學生對“三生教育”認識得更全面,更深入。同時,在上語文課時,我也把“三生教育”貫穿到教學中。如,在上《傷仲永》一課時,講以了人要會學習、會生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對待學習態度也不一樣了,家長和學生都不重視後天的教育,不懂如何生存。其實,學習就是為了生存,學無止境,這就詮釋了世間的舊事物,總是不斷的被新的被新事物所代替,所以要懂得後天的教育。

  生命需要彼此尊重,人類來自大自然,是大自然進化的結果。我們的生命都孕育於大自然界,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大自然。在上《斑羚飛渡》一課時,讓學生從圖片中感受到一群生性溫順的斑羚,被人類逼上了悲痛崖,面臨種群滅絕的時候,做出了令人震驚的飛躍。人類為了私利,不惜破壞生態,肆意亂殺,作為人類一份子,在震驚的同時,你不能想到什麼,從而引出思考:我們該如何對待生命、生存。從而教育學生,我們對大自然要抱有感激之情,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產生了深深的矛盾時,要學會和諧相處,相互依存,建設一個生態環境。

  總之,經過深入學習“三生教育”,有利於讓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珍視生命、善待生命;懂得如何生存,保護環境,提高各種本事;也有利於在生活過程中,獲得生活體驗。僅有經過“三生教育”,才能正確引導學生珍愛生命,學地生存,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