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範文
湖南公務員備考考生如何在申論寫作部分上取得高分呢?申論精選範文參考是關鍵的一步,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
用創客夢想照亮奮鬥青春
在五四青年節給清華大學學子們飽含勉勵和期許的回信,是大學生創客們一份珍貴的青年節禮物。在信中指出,他被大學生創客們的活力所感染,更為他們的創新精神所打動,希望當代大學生要有鑽研學問的精進態度,學好基礎知識,提高基礎本領,築實基礎研究,在學習中不僅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學習。同時,也應鼓勵勇於打破常規創新創業的開拓精神。
創客Maker將奇思妙想轉化為現實產品,是夢想的實踐者和實現者。創新創業需要一定的市場前瞻性和科技研發性,大學生是接觸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思維敏捷且富有活力,蘊含極大的創意創新創業潛能。為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教育部早在2007年正式啟動“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2012年初又推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再到去年人社部等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均旨在通過專案實施強化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增強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通過創新學分、科研立項、創業創新競賽等多層次平臺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在創業訓練、專案論證、成果孵化和企業成長上給予大學生創客們系統服務,大量適應和滿足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平臺應運而生。清華大學創客空間協會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當前我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需要走向創新驅動、向中高階邁進。為此,中央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援和鼓勵創新創業措施,通過政府放權讓利的“減法”調動社會創新創造熱情的“乘法”,以政府自身革命帶動重要領域改革,強化政府服務職能,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在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和激勵下,創新創業正成為時代強音,給中國經濟發展輸入源源不斷新動能。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以創新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已是全社會共識。本屆政府勇於自我革命,破除一切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改革攻堅不斷深化、制度建設持續推進,努力給市場和社會留足空間、為公平競爭搭好舞臺;同時注重厚植創業創新文化,鼓勵個人和企業勇於創業創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對中小微企業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國務院常務會還專門部署支援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打造良好創業創新生態環境,為創業創新清障搭臺。
這是個激情澎湃的時代。從北京車庫咖啡、上海新車間,到深圳柴火……,創客空間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學生創客成功創業的“神話”正在將奇思妙想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創客們的夢想正在照亮現實。在政府大力培育創客文化、健全創業輔導指導制度的背景下,創客種子正在更大範圍播散開來,大眾創業、草根創業、萬眾創新浪潮給每個大學生創客們施展才華、實現人生價值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每個胸懷理想、勇於創新創業的年輕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青年願創業,社會才生機盎然;青年爭創新,國家就朝氣蓬勃。”大學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力量。趕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召喚,當下的大學生創客們無疑是幸運的。雖然創業的路是艱辛的,但有夢想有激情、願意腳踏實地努力創新創業的年輕人,在政府更多積極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下,一定能夠用今天的青春力量鑄就明天的輝煌。
二
讓法治方式貫穿信訪工作
最近,國家信訪局裡多了一個新“工種”——律師。自今年8月以來,首批24名律師輪流到國家信訪局參與接待,只要工作人員認為有必要或者信訪群眾有需求,都可諮詢他們。據悉,目前全國多地的信訪工作中已引入這項制度。
信訪工作,被稱為“天下第一大難事”。案件大多錯綜複雜,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相當一部分還是其他渠道未能解決的矛盾糾紛;其次,信訪人員情緒較為敏感,大多遭遇過訴求表達的挫敗,心中已鬱結一定的不滿。引入律師接訪,給信訪群眾以專業的法律引導,不僅能為其注入維護權益的底氣,也能有效引導其理性表達訴求。讓訴訟的歸訴訟,信訪的歸信訪,破解訴訟與信訪交叉、法內處理與法外解決並存的亂象,同樣是信訪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
做好信訪工作,引入律師是一方面,但更關鍵也更為核心的,是有關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信訪案件,除去涉法涉訴的可交法院或檢察院外,還有大量現實難題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妥善處理。有一個真例項子:某區城管部門拆除一處私搭違建,引發居民上訪。原來,這名群眾的原住房屋已成危房。違建要拆,人要住處,雙方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難處,怎麼辦?單走法律程式顯然不夠,還需要政府部門多方協調。諸如此類的困境有很多,有關職能部門必須強化責任擔當,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調解、疏導等辦法,把群眾困難解決好。
信訪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把它做好需要十八般武藝,但歸根到底要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將法治方式貫穿工作始終。長期以來,“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信訪亂象飽受詬病,主要癥結就在於一些人員處理相關問題時不按規矩,只求息事寧人,傳遞了錯誤訊號。當今社會,群眾的訴求日益多樣多元,公平意識和權利意識水漲船高,倘沒有一定之規,做工作時因人而異、因事而定,很可能激化矛盾和不滿。只有以法治為衡量尺度,開展工作於法有據,解決問題依法依規,才可能避免信訪部門“老鼠鑽風箱兩頭受氣”,同時也讓群眾有一個明確預期,知道自身訴求“誰來辦”“怎麼辦”。只有立好規矩,講清規矩,執行者守好規矩,才能帶動群眾相信規矩,共同推動信訪走上法治化軌道。
當下,全面依法治國正在推進。強化法治之力,構建更加高效規範、和諧有序的信訪新格局,必將進一步推動“以人民利益為重、以人民期盼為念”落到實處,讓廣大群眾感受到尊嚴和公平。
三
民族之魂的涅槃
----內外兼顧 弘揚本土文化
中華文化,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延續五千年並從未中斷過的古老文化,除了擁有其鮮明而多樣的個性以外,更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與靈魂。然而,面對多元化、現代化的經濟與社會,本土文化卻呈現流失之勢,並且濫用的現象也不斷增多。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本土文化賴以生存及發展的土壤“變質”--外因;另一方面,本土文化在應對社會變遷的適應性、創新性方面也存在“後勁”不足之弊端--內因。因此,弘揚本土文化,不僅要注重培養文化發展之外部環境,也需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自身深刻內涵,做到內外兼顧,濟達天下。
本土文化這粒“種子”,由萌芽至茁壯成長,離不開外在環境的滋養和培育。民間文學藝術,作為本土文化的一種表現方式,凝聚著中華文化的精髓。然而,對民間文學藝術的傳承一般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並且在傳播中往往需要以地方語言及民俗器物作為傳播載體,以致於民間文學藝術具有區域狹隘性。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社會環境和人口結構急劇變換,使得民間文學藝術賴以生存的基礎條件正在消亡。因此,保護我國民間文學藝術,需注重土壤的培育,營造本土文化得以生存和延續的外在氛圍。
誠然,本土文化的傳承需要來自外界的孕育。但,文化的發展不能僅僅只是一個由外而內的過程,更須本土文化本身的不斷改變與創新,使其之內涵能適應社會發展,這亦符合“新舊事物交替乃發展之本質規律”這一社會基本特徵。
本土文化的延續,亦須關注其由內而外的改革創新,這不僅是一種突破,也是對既有特色的一份尊重,更是一種持續發展的強勁後力。以民間剪紙藝術為例。上世紀末,由於剪紙藝術在表現形式、傳播方式上單一、陳舊,與人們急速變化的價值觀、審美觀相脫節,以致傳承人出現斷檔,剪紙藝術面臨傳承危機。近年來,民間剪紙藝人多年苦心鑽研,推陳出新,通過改變其色彩搭配和裝裱方式,使其經濟價值大幅提升,其藝術魅力也被廣泛認可,逐漸走出“消失”之僵局。是故,秉承“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之”之原則,創新本土文化自身內涵,使之適應時代變遷、社會需求,是本土文化具有強勁發展動力的核心。
中華本土文化之所以堅強,不僅是其本身之深刻內涵,亦在於我們對於她的尊重-----尊重她的沉澱,所以重視營造一份適合她成長的土壤;因為重視,所以中華文化歷久彌新。“內外兼顧,方能濟達天下”,中華本土文化也需不斷改革與創新,以便延展出精彩的空間。“文化強,則國強,文化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當本土文化這輪紅日初升之時,必將為國家發展帶來其道大光之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