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褲如何清洗

  內衣褲是我們最貼身的東西,特別是對於內褲來說,潔淨衛生十分重要,但很多人都會發現,內褲在穿過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發黃的現象,那麼內褲怎麼清洗呢?下面小編為您詳細說明。

  清洗內褲的方法

  每天換洗別積攢

  職業女性工作緊張、家務繁重,為了節省時間,不少人一次買回十幾條內褲,來不及每天洗時,就積攢起來,等週末一起洗。“這種做法不可取,雖然你每天都更換新內褲,但是如果不及時清洗,內褲上的分泌物在室溫下會繼續滋長細菌,時間長了更不容易清洗乾淨。”內褲一定要做到當天換當天洗。

  肥皂揉搓3—5分鐘

  有的女性洗內褲時往往是匆匆揉兩把,有時甚至連肥皂都不打。內褲還是要用肥皂洗的,婦科常見的兩大病菌——黴菌與滴蟲都能被皁液的鹼性環境殺滅。使用肥皂就能起到這個功效。對於搓洗的時間,最好能打好肥皂後認真地搓揉3—5分鐘,讓細菌與肥皂充分接觸。

  沖洗乾淨

  揉搓完畢後,一定要在流動的水中充分沖洗,把肥皂泡沫徹底洗淨。女性的分泌物偏酸性,而肥皂是鹼性的,清洗時酸鹼接觸生成鹽,如果不及時沖洗乾淨的話,時間長了,內褲就會發硬,不利於健康。

  不要和襪子一起洗

  有些女性習慣將每天換下來的內褲、襪子、秋衣等混在一起用洗衣機洗,對此,內褲絕對應該單獨清洗。人的腳上會滋生黴菌等多種病菌,如果將襪子和內褲一起混洗,黴菌就可能被沾染到內褲上。另外,家庭成員的內褲也要分開清洗,不能混在一起洗。

  炎症期,內褲要用開水燙

  對於患有黴菌或炎症的女性,要穿棉質內褲。洗淨後,要放在開水中燙一燙,或者直接煮一煮,這樣能徹底清除病菌。

  在太陽下晒乾

  內褲的晾晒很關鍵,洗淨的內褲一定要在太陽下晾晒,紫外線可以殺滅上面的病菌,對健康非常有益。如果實在晒不著太陽的話,也一定不要放在潮溼的衛生間裡晾乾,應該掛在陽臺等通風的地方自然晾乾。

  內褲清洗注意事項

  1、內褲要天天換,天天洗,及時洗。不要讓內褲過夜,否則容易滋生細菌,且增加清洗的難度。

  2、內褲必須是手洗。內褲一般相對較小,為增加摩擦密度,建議用拇指與食指捏緊,細密的搓弄,這樣才洗得乾淨、徹底;

  3、洗液必須肥皂水,器皿最好是專用的,水最好是涼水;

  4、洗淨的內褲,切忌直接暴晒。應先在陰涼處吹乾,再置於陽光下消毒。否則,內褲容易發硬、變形。

  內褲發黃的原因

  女性內褲發黃的原因

  尿液

  人體的尿液成酸鹼性,帶著人體的排洩物和所分泌的渣滓所以通常是黃的。女性上完廁所後,沒有使用紙巾擦拭私處,尿液會留在褲襠上,慢慢地內褲就發黃了。

  炎症

  有婦科炎症的女性,白帶會發黃,時間久了就會越來越黃了。

  經血

  大多女性在月經期間都會不小心將經血弄到褲襠上,一旦沾到內褲就不容易洗掉,總會有黃黃的留在內褲上。

  男性內褲發黃的原因

  分泌液汙染

  男人青春發育後,內分泌旺盛,其胯部汗腺及陰莖分泌物大增,於是在內褲時便形成了尿液殘留、汗液及陰莖分泌液性興奮分泌液及殘留精液的混合汙染。

  血膽紅素多

  任何導致血膽紅素增多原因,均可造成分泌物及汗液中的黃色素含量增多而導致在貼身衣物上留下黃色印跡。

  陰囊太潮溼

  中醫的說法叫溼氣太重。有些男士的內褲總是潮溼的,可能是陰囊溼疹。它表現為陰囊部位老是潮潮的,略有些癢。

  1、急性發作時,症狀多為陰囊面板潮紅、瘙癢、有丘疹,瘙癢撓得多了,能露出光滑的紅色面板。

  2、亞急性發作時,症狀為陰囊劇烈瘙癢,不思飲食,大便稀,小便黃,有時有水皰輕度糜爛。

  3、慢性發作時,瘙癢時斷時有,精神緊張、飲酒、食辛辣食物時瘙癢加劇,陰囊面板摸起來較硬,面板表面顏色呈暗紅或紫褐色,這種病是面板病之一,又是男科病的一種,身材較胖、區域性多汗者易患此病,以中老年男性患者居多。

  生殖器感染

  生殖感染也叫性傳播疾病。較常見的生殖感染有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銳溼疣、沙眼依原體、軟下疳、生殖器皰疹、滴蟲病、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