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用絲瓜栽培技術
絲瓜通常有食用和絡用兩種,絡用絲瓜簡稱絲瓜絡,又稱絲瓜筋、天羅線,是絲瓜長老後乾燥老熟果實的維管束部分。那麼,絲瓜絡的栽培技術有哪些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育苗
以營養缽育苗為主,用此法一是可縮短緩苗期,使幼苗生產健壯,可以使幼苗移栽後不傷根,根系發育良好,增強幼苗抗逆效能。
1.營養土的配製
主肥肥園土7份加3份腐熟的豬糞或堆肥,所有原料搗細搗碎,噴入殺菌、殺蟲的農藥消毒,即製成營養土。
2.苗床選擇
選地勢高燥、靠近水源、肥力中等的地塊做苗床。
3.精細播種
為使絲瓜生長有足夠的營養生長期,一般絲瓜種子於3月15日左右播種,每缽放1—2粒種子,並在缽面輕覆一些細熟泥,稍微踏實後用薄膜覆蓋,再用小拱棚覆蓋。
適時移栽
為確保移栽質量,絲瓜秧苗移栽的秧齡為35—40天,即於4月20日前後移栽。移栽要做到三帶:一帶出嫁苗,移栽前4—5天,要兩頭揭膜煉苗,同時苗床畝追人糞尿200—250千克,加碳銨2.5—4千克。二帶起身藥,定植前2—3天,在床內全面噴施90%敵百蟲800倍液,防治或消滅床內的窩子蚜和黃守瓜,並噴施75%百菌清防治霜黴病、炭疽病。三帶護根土,定植前輕輕去掉缽殼並輕放,以防缽土鬆散,使幼苗返青塊。移栽密度為1200株/畝,比常規種植的密度高一倍,高密度栽培則利用一株結一個大瓜,從而獲得高產,一般畝產可達125-130公斤。
搭棚標準
絲瓜全田種植,必須搭棚。可用竹木或水泥杆做成樁頭,一般棚高控制在2米左右,棚頂用小尼龍繩子縱橫紮成正方形,要結實牢固,能經得起鮮瓜重量的負荷和颱風暴雨的侵襲。
大田管理
每株絲瓜要用編織絲絨或舊絨線引藤上棚,以利絲瓜藤蔓延平衡。當藤蔓長到1.67—2米時,進行整枝,整枝方式是留單蔓整枝,靠一條主蔓結瓜。在開花旺盛時期,要及時摘去雄花,老葉,以利雌花開放。在結瓜時,一般是去劣留優,一株絲瓜留一個瓜。
施肥標準
絲瓜吸肥力強,要求施足基肥、輕施苗肥,多次追施瓜肥。一般畝施有機肥1千公斤,碳酸氫銨3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草木灰20公斤作基肥。成活後即施10公斤碳銨加10公斤磷肥沖水澆施。定瓜後,當小瓜長至15cm左右,應畝施複合肥50—60公斤,在離根30—40公分處開溝散施,以後每隔十天施肥1次。
採摘加工
採摘一般以瓜體由軟變硬,瓜柄轉黃,瓜蒂變軟並有黃色環帶,手捏時可聽到輕微暴裂聲,瓜蒂凹度逐步變大時為採摘標準。脫皮,絲瓜採摘後,需經脫皮方可得絲瓜絡,脫皮主要以水浸爛皮方式,將摘下的鮮瓜,用木棍敲破外皮或用劃破皮層,在河中浸數天,再脫去爛表皮,攤晒乾燥,甩出種子,即為絲瓜絡。
病蟲防治
絲瓜主要病害為絲瓜霜黴病,主要蟲害為瓜卷螟。
1.絲瓜霜黴病一般環境條件下不易發生,發病時大量葉片枯死,直接影響絲瓜絡產量和質量。
防治方法:
1降低田間溼度,做到雨後及時開溝排水,及時摘除老葉等。
2病害初見時應及時摘除病葉,以減少病菌擴充套件。藥劑防治可選500倍甲霜靈早期灌根,初發病時用2000倍瑞毒黴進行噴霧,每隔7天一次,連防1~2次。
2.絲瓜卷螟一年發生數代,以7—9月份發生數量最大,主食葉肉,危害嚴重,防治方法可在幼蟲盛發時,用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防治,如百靈3000倍液,殺蟲單1000倍液防治。
絲瓜絡形態特徵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粗糙,有稜溝,有微柔毛。莖須粗壯,通常2-4枝。葉互生;葉柄粗糙,長10-12cm,近無毛;葉片三角形或近圓形,長寬均為10-12cm,通常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中間較長,長8-12cm,洗端尖,邊緣有鋸齒,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綠色,有疣點,下面淺綠以,有短柔毛,脈掌狀,具白色長柔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於總狀花序的頂端,花序梗粗壯,長12-14cm,花梗長2cm;花萼筒鐘形,被短柔毛;花冠黃色,幅狀,開後直徑5-9cm,裂片5,長圓形,長0.8-1.3cm,寬0.4-0.7cm,裡面被黃白色長柔毛,外面具3-5條突起的脈,雄蕊5,稀3,花絲6-8mm,花初開放時稍靠合,最後完全分離;雌花單生,花梗長2-10cm;花被與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長圓柱狀,有柔毛,柱頭3,膨大。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長15-30cm,直徑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成熟時肉質,成熟後乾燥,裡面有網狀纖維,由先端蓋裂。種子多數,黑色,卵形,扁,平滑,邊毋狹翼狀。
莖有5稜,光滑或稜上有粗毛;卷鬚通常3裂。葉片掌狀5裂,裂片三角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有鋸齒,兩面均光滑無毛。雄花的總狀花序有梗,長10~15cm,花瓣分離,黃色或淡黃色,倒卵形,長約4cm;雌花的花梗長2~10cm;果實長圓柱形,長20~50cm,直或稍彎,下垂,無稜角,表面綠色,成熟時黃綠色至褐色,果肉內有強韌的纖維如網狀。種子橢圓形,扁平,黑色,邊緣有膜質狹翅。花果期8~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