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讀的經濟學書籍推薦

  經濟類的書籍是我們必看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經濟新常態。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的一生必讀的經濟學書籍,歡迎參閱!

  一生必讀的經濟學書籍

  1、《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吳曉波 浙江大學出版社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是作者近年來研究中國經濟變革史的集大成著作,對中國歷史上十數次的重大經濟變法的種種措施和實踐作了系統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變,坦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了中國式改革的歷史脈絡,又剖析了隱藏在歷代經濟變革中的內在邏輯與規律。辯駁得失,以史為鑑,實不失為一部簡明的“中國經濟史”。

  2、《郎鹹平說:蕭條下的希望》 郎鹹平 東方出版社

  《郎鹹平說:蕭條下的希望》一書的內容設定大體上可以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2013年中國乃到國際形勢進行了總結,指出國際形勢是由亂到穩,中國經濟是由亂到變;第二部分是中國的具體經濟形勢進行了歸納,指出蕭條已是大勢所趨;第三部分-也是本書最大的亮點,是對束縛中國企業發展的枷鎖進行了梳理,具體包括審批、壟斷、稅費、融資、地價、人才、社會、假貨、國際化以及法律枷鎖十項;第四部分是對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行探討,具體講述了李嘉誠的商業佈局,家族企業的傳承之道;第五部分以目前我國光伏、工程機械、電子行業、汽車、電信、電子商務、食品加工以及紡織品等主要行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挑戰為切入點,在簡單敘述表面現象之後,對引發各個現象背後的原因,進行鞭辟入裡的分析。同時,作者在書中還引用了大量的調研資料及真實案例,對於中國企業應對時下的經濟危機、尋找經濟復甦之路具有指導意義。

  3、《海盜經濟學》 彼得·裡森 萬卷出版公司

  《海盜經濟學》將讀者帶入了17世紀末到18世紀早期的海盜世界。作者彼得?裡森告訴我們原來海盜虛張聲勢的張牙舞爪與惡魔式的狡詐都只是表象,他為我們揭祕了隱藏在海盜那臭名昭著的、有趣的有時又赤裸裸的行為背後的經濟學內涵。我們所知道的海盜行為和海盜們表現出來的寬容與博愛原來都是在追逐利益的過程中,對於普遍經濟狀況的理性反應。

  4、《王二的經濟學故事》 郭凱 浙江人民出版社

  《王二的經濟學故事》用生動有趣的寓言故事來說明經濟學的本質,非常通俗易懂,即使沒有經濟學基礎的讀者也能讀懂。而對於有經濟學功底,甚至是專業圈內的人來說,會提供另外一種看待經濟學的獨特視角。本書有趣、清晰、幽默、深刻、理性、溫和,對於大眾讀者和經濟學界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品質的經濟學通俗讀物。

  5、《長尾理論》 克里斯·安德森 中信出版社

  這是一個里程碑,《長尾理論》體現了資訊革命帶來的最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被我們忽視的一方天地,彙集在一起其影響卻劇烈地震撼著我們的生活和經濟,長尾蘊涵著豐富的理念和商機,將徹底地顛覆現存企業的運作方式。安德森的洞見是富有原創性的,且組織得井井有條。

  解讀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書籍

  1、《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李揚 李平 李雪松 張平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從2011年GDP增速告別兩位數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逐年遞減。受到國內資源環境約束加強、國際經濟復甦不穩定的雙重壓力,中國經濟進入結構趨於優化、物價漲幅趨於適度、新增就業趨於穩定、經濟增速趨向潛在水平的“新常態”。2015年,國內外發展環境仍然複雜,世界主要經濟體復甦不均衡,使外部需求對我國出口的拉動作用難以大幅上升,而國內投資增長可能緩中趨穩,消費持續保持平穩增長,受服務業發展的拉動力,深化改革釋放的改革紅利,轉型升級帶來的巨大潛力,2015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預計增速7%左右。

  2、《中國經濟新常態》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 人民出版社

  《中國經濟新常態》是國內首部系統性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經濟新常態”思想的理論著作,對於準確把握、深刻領會、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關於“經濟新常態”的重要論述極具參考價值。

  3、《梅花與牡丹: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消費崛起》 姚餘棟 李巨集瑾 浙江大學出版社

  本書從我國消費與供給的歷史與現狀分析對比入手,敏銳地發現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人口結構變遷等因素,讓社會消費從高儲蓄率的“梅花時代”轉為需求多樣化、相容幷包的“牡丹時代”,並睿智地指出,中國未來的消費需求將不僅停留在量上,且會向更高層次轉化,這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

  必看的經濟學書籍

  1.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著,1942 年出版中譯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不要看標題,直接跳到第七章“創造性破壞的過程”。再看看四周,你會發現這種情況比比皆是。

  2. 《一切待售: 市場的好處和限度》

  Everything for Sale: The Virtues and Limits of Markets,羅伯特·庫特納Robert Kuttner著,1996 年出版。

  自由市場可以調動人們的創業熱情,但也造成了亞洲金融危機。庫特納讓人們思考為何看不見的手是有用的,但有時卻不管用。

  3.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第十二章,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著,1936 年出版中譯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儘管凱恩斯作為文匠享有盛名,但其作品大多比較晦澀和過時。令人稱奇的例外是本書的第十二章,該章講述了金融市場讓我們著迷和困惑的原因,其意義超越了時間,文筆生動詼諧。

  4. 《流行的國際主義》

  Pop Internationalism,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著,1996 年出版中譯本中信新近再版了。

  這位經濟學家在一系列頗富爭議和很有意思的文章中稱,有關國際貿易的大多數看法都是一派胡言。克魯格曼針對政治家、記者甚至經濟學家同行的懶惰想法,甚至在提出批評的同時都沒有忘記給他們上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