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關於責任的演講稿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責任,言行中都折射著一份擔當。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1

  為什麼負責?為生命負責,為生活負責,為學習負責……是軍人,就要承擔保衛祖國的責任;是工人,就要承擔建設祖國的責任;是教師,就要承擔培養祖國棟樑的責任;是學生,就要為自己負責。

  學生,作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我們也要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同學之間鬧矛盾,我們要耐心勸他們:“退一步海闊天空”;有的同學身體不舒服,我們要真誠的關心他們;有的同學在學習上有困難,我們要盡其所能地幫助他們;班裡的桌椅倒了,我們要輕輕扶起擺好;地上有垃圾了,我們也要主動彎腰撿起。

  每當我們邁著輕快的腳步走進美麗的校園,就要暗暗對自己說:我是在為自己學習,為自己努力,現在的學習就是為了以後的成功!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人人都為自己負責吧!

  這個世界到處充滿責任:生活、學習、家庭、社會……我們學生的本份就是學習,認真學習就是為自己負責。老師佈置的作業,不僅要及時完成,還要認真地把每一個字都寫工整,寫漂亮。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人人都變得愛讀書,善思考,會負責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您們好,我是602班學生江綺麗,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學生。

  一看到這個題目,我立即想到了好萊塢膾炙人口的大片《蜘蛛俠》。這部電影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男主角彼特心愛的伯父對他說的一句話:“能力愈大,責任就愈大。”這句話貫穿了《蜘蛛俠》三部曲,每當彼特對蜘蛛俠這個身份感到迷茫和厭棄時,他便想起這句話。這是支撐他不斷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做有意義的事情的信念。

  到底何為“責任”,這兩個字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有兩個:一是指分內應做的事。

  談到這一點,我想起了老師跟我們講過中國清朝末代光緒皇帝的故事。

  他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後的第九位君主,他在位的34年裡,始終處在慈禧太后的操縱之下,生活沒有自由,婚姻不能自主,備受摧殘和迫害,最終含冤九泉,命運令人扼腕嘆息。近代啟蒙思想家梁啟超先生談到光緒時,曾說:“中國四百兆人中,境遇最苦者莫如我皇上。”曾任光緒皇帝起居注官的惲毓鼎回憶:從來沒有見過光緒展露笑容,總是一副戰戰兢兢、愁眉苦臉的樣子。

  雖然,光緒的一生並不幸福,但他短暫的一生中,曾抓住稍縱即逝的時機,他在自己並不短暫的傀儡生涯中毅然吹響了改革的號角,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維新變法運動,由此打開了中國百年變革大潮的閘門。“他是一位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的皇帝。”喻大華教授說, “在維新運動發起之際,光緒皇帝並沒有必勝的把握,他不是不知道變法失敗的下場,但他不顧個人安危,義無反顧地掀起了維新運動,這體現著一種奮鬥的精神和獻身的品格。”

  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但它打開了中國百年變革大潮的閘門,指明瞭中華民族未來前進的方向,解放了被禁錮千年的國人的頭腦。可見,光緒是一位失敗的皇帝,也是一位失敗的英雄,他是中國百年變革的先驅者和獨立富強大業的獻身者。

  是什麼力量讓這麼以為苦命的皇帝在艱辛的帝皇生活中,依舊義無反顧、不顧個人安危呢?也許這就是他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責任感。

  他失敗了,但他依然是英雄!

  同學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我們都耳熟能詳,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舜帝“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大禹是人、舜帝也是人,我也是人,大家都是人。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學生》。 在演講之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一個公交車司機在行車途中突發心臟病,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鐘,他做了三件事:

  1.把車緩緩停在路邊;

  2.用最後的力氣拉動了手動剎車閘;

  3.把發動機熄滅,確保了車和乘客、行人的安全。

  這名司機名叫黃志全,所有人都記住了他的名字。

  他用行動告訴了我們什麼叫有責任心,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人若有了責任心,無論他在什麼崗位,他都是一個高尚的人。

  林浩,汶川大地震年齡最小的救人英雄少年。他被壓在了廢墟之下,經過兩個小時的艱難掙扎終於爬出了廢墟。僅9歲半的小林浩沒有驚慌的逃離,而是再次鑽到廢墟里將兩名同學背出了廢墟,在救援過程中,小林浩的頭部和上身有多處受傷。

  當記者問他:為什麼不自己逃走而是留下來救同學時,他說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話:我是班長。

  小小的孩子已經知道責任的份量。懂得承擔責任,但有的人呢?

  有的同學早晨背起書包匆匆忙忙地去上學,等到了學校後才發現該帶的東西沒有帶,總是用“忘了”作為藉口。

  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裡,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軋,幾分鐘後又被一小型貨櫃車碾過,18人路過,卻不伸出援手。最後每個人都用“沒看見”作為藉口。

  孕婦劉冬梅誕下一嬰兒,護士告知是女嬰,生下來已死亡。嬰兒被裝進塑料袋、打了結、扔進廁所。近40分鐘後,親屬趕到檢視竟發現,死嬰沒死,仍在吐泡、活動,而且是一名男嬰。醫護人員用的是“未仔細檢視”為藉口。

  無論他們找到了什麼藉口,他們的責任心缺失是不容質疑的。 社會中的每一名成員,都有屬於自己的責任。比如: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責任;維護治安是警察的責任;教書育人是老師的責任;努力訓練,為國爭光,是運動員的責任。

  那麼,我們小學生的責任又是什麼呢?

  我們生活在一所學校,一個班級,那兒就是我們的家,作為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責任維護這個家。

  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不是把責任心掛在嘴上,而是體現在具體的行動中:

  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房間、整理學習用品.在課堂上遵守紀律、專心聽講、積極思考,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不懂就問。課間不追逐打鬧等等就是對自己負責。

  在家尊敬老人、聽父母的話、替父母長輩做事、主動承擔洗碗掃地等家務勞動,就是對家庭負責。

  我們與同學互幫互學、不打架罵人、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做事不以自我為中心,心中有他人,就是對他人負責;

  我們遵守學校紀律、認真做好值日工作,積極協助老師共同管理班級,維護班級的榮譽,就是對班級集體負責;

  我們平時勤儉節約、不亂花錢,見到紙屑主動撿起,不亂丟垃圾,積極捐獻財物給他人是對學校和社會負責。

  責任心,不是遙不可及,它就體現在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從小有了這種責任意識,長大了才會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負責,對工作單位負責,對社會負責,才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責任心是一個人最可貴的品質,希望大家都來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看完“”的人

1.青少年學生責任演講稿

2.關於責任的學生演講稿

3.中學生關於責任與擔當演講稿

4.中600字

5.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小學生演講稿

6.學生關於責任與擔當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