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健康演講稿

  中學生是充滿陽光和活力的新一代。經歷花季、雨季的洗禮,我們的心理是否還一樣陽光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各位老師,同學們:下午好!

  很高興與大家共同探討有關“中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話題,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在中國文學史上,唐代有兩個著名作家,一個是因《陋室銘》而著稱的劉禹錫,一個是寫有《捕蛇者說》的柳宗元。二人是好朋友,都有仕途不順而被貶官的經歷。但劉禹錫性情曠達,人生態度樂觀,雖被貶官,卻能將陋室佈置的“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與“鴻儒”交談,與“素琴”、“金經”為伴,心理保持健康,壽命達70歲。而柳宗元被貶後卻長期心情不暢,氣血鬱滯,終致英年早逝,僅僅活了47歲,連他的作品集《柳河東集》也未來得及整理,是劉禹錫幫助他整理出來的。

  可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與身體健康是有密切關係的。

  中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類:

  1.由學業帶來的心理壓力大。

  2.偏執、敵對。認為他人不可信,自以為是,偏於固執。

  3.人際關係緊張。總感到別人對自己不友善。

  4.抑鬱。表現出對學業、前途、未來沒有希望,精神苦悶、情緒低落。

  5.焦慮、心裡煩躁不安。

  6.適應能力差。對新的環境和生活不適應,不習慣教師的教學方式,或者不喜歡學校的各項活動。

  7.情緒忽高忽低極不穩定。

  8.心理不平衡。當他人比自己強或獲得了高於自己的榮譽後,總感到不平。其中,學習壓力感,是當前中學生存在的最嚴重的心理問題。

  這些問題的產生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我們應當從生理、家庭、學校、社會等生物的、環境的、教育的幾個方面來分析。

  對廣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

  人人都想擁有健康,新的時代對健康的理解包括三個方面: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那麼什麼樣的心理才算健康呢?

  1.要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他們能通過自己與先進人物及周圍人物的對比來認識自己、解剖自己;他們不但能瞭解自己的優點、缺點、興趣、愛好,還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與性格,並據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因而他們具有較高的成功率。

  心理學的調查表明,每個學生在學習的個人動機上是沒有多少差別的,可為什麼結果各不相同呢?除了習慣、興趣、刻苦勤奮等因素外,準確地給自己定位也很重要,我們常用偉人來激發自己,但世上的偉人古今又有多少呢?為什麼不拿昨天的自己做參照呢?只要你的今天比你的昨天有所進步,你就是最好的。具體一點就是:你今天上課認真聽了,作業是自己做的,預習複習你都完成了,該你掃的地你掃的乾乾淨淨,你完成了自己計劃中的內容,你就擁有了成功的一天,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2.要善於與別人溝通,尊重友誼。

  心理健康的人總是喜歡與人交往,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交往中,他以尊敬的、信任的、謙讓的、誠懇的態度待人,團結友愛,助人為樂,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而不是自私自利、猜疑、孤傲。我們的同學大多是獨生子女,且都已進入青春期,這時大家都發現自己的父母沒有過去那麼完美,從而想從同齡人中尋找理解和友誼。一個人有兩、三個朋友就不會感到孤獨,寂寞,但實際生活中不少同學擁有的友誼就象流星般短暫,甚至得到的是抱怨,排斥和迴避。常有人抱怨自己不能被人理解,不能被人接受,這時你最需要想一想的是,難道周圍人都錯了?我有沒有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了別人呢?是不是遇事總想著自己呢?

  在班級中,我們有時會看到同學之間為窗戶開向哪邊而互不相讓,為有人移動了他的桌子,碰掉了他的書而大發雷霆,為一點不如意的小事甚至大打出手。其實,每當你有這些行為時,你失去的不是一個朋友,而是周圍所有的人,因為人人心中都有一把正義的尺,且這把尺在測量別人的時候特別的準。所以同學們要記住一條與人交往的黃金原則,那就是:像你期待別人對你那樣去對待別人。

  3.要善於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美國前總統布什有句名言:如果你能調動情緒,你就能調動一切。可見在人的社會交往中情緒的重要性。其實我們都想擁有輕鬆,活潑,快樂的心態,可生活中總有挫折,失敗和不幸。當一個健康的人心態失衡時,都能在一月內自行恢復。在調整情緒的過程中,你可以向家人和朋友訴說,寫寫日記,寫完了再撕掉,當與父母難以溝通時可以給父母寫個留言條,當你怒不可息想要動武時,先做個深呼吸,再從一數到十,想想犯錯誤的成本是不是太大。戰勝自己是控制自己、走向成熟的標誌。要提升自己,就首先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曾經有個同學,因為瑣事與同學發生爭執,他把磚頭捏在手上,手上印出了血,但磚頭始終沒有扔出去。他說如果我把磚頭扔出去,後果我無法控制,我不僅是要不要賠醫藥費的問題,也不僅是能不能上學的問題,我可能要為自己一時的衝動後悔一輩子

  4.要提高面對挫折和困難的承受力,建立自我防禦機制。

  心理健康的人對周圍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觀的認識;能正視困難與挫折,勇於面對現實,找出問題的病結和解決的辦法,而不企圖逃避,推卸責任;他們憑理智辦事,能聽取別人合理的建議與意見。我們的生活中並不總是充滿鮮花和掌聲,挫折與困難總會不期而至,給我們帶來緊張,煩惱,焦慮甚至恐懼,這些不良情緒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學習。

  在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後,我們需要適當安慰自己來一點阿Q精神,暗暗的告訴自己昨天已成過去,明天還很遙遠,我要把今天過好。其實只要你在前進,你在攀登,就會有不同的參照系,就會遇到困難,就會有挫折,挫折將伴隨著你的學習,伴隨著你的工作,伴隨著你的生活。

  但是挫折並不可怕,挫折其實魅力十足!挫折留給人們可能有傷心有失望,但更多是教訓,是經驗。經受了挫折,我們才真正認識到要攀登巔峰需要艱難跋涉,要成功必須付出代價,經受了挫折我們更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學會堅強,這就是挫折的魅力所在。

  同學們,希望你們能按上述四個標準對照檢驗自己,要求自己,正視現實,自尊自愛,善待自己,誠懇、謙讓,團結互助,以愉悅的心境,飽滿的情緒,堅定的信念,昂揚的鬥志,百折不回的精神,去面對生活的挑戰,做一個永遠健康快樂陽光的中學生。

  同學們,國外有句格言:“我是我心靈的主宰。衷心祝願同學們掌握好自我情緒之舵,乘風破浪,在學習和將來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篇2

  當你看到身邊一個又一個離家出走的孩子,你是為青少年不良道德行為扼腕痛惜還是為越來越多的病態心靈捶胸哀嘆!老師們,國家有那麼多教育未成年人的法律,地方有那麼多保護青少年的法規,而現實生活中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出走、自殺,甚至犯罪?老師們,你為什麼不走進孩子的心靈,聆聽他們的心聲呢?我至今還為沒有和一個孩子溝通而內疚。那是一個叫張育先的孩子,家裡很窮,父親也不管他。我把他帶到我的教工宿舍,每個週末與我同吃同住,我義務為他輔導,把工資給他作了學費。幾個月後,張育先變得守紀律了,變得愛學習了。

  我多麼慶幸自己的付出有了回報!然而,一個午間,我意外地發現張育先的課桌裡放著一包煙。我來不及思考,當眾給了他一耳光。同志們,我錯了嗎?我違背教師的職業道德了嗎?同志們,可我當時只有一個想法:我把你當弟弟,你竟然欺騙我!旁邊一個學生這時輕聲對我說:“曹老師,那包煙是他送給你的!”當我拿起那包煙,當我發現煙盒上赫然貼著一張標籤“送給好大哥曹老師”時,我的腳開始顫抖,我的心開始懺悔。同志們,我逃脫得了學校的處分,但能逃脫傷害一顆無辜心靈的自責嗎?我至今忘不了去年五一期間我班學生周勇離家出走的事件。周勇出走那天,留給他父親一封信:“爸爸,我恨你,因為你吸毒,你逼走了媽媽,因為你經常打我罵我,我害怕回家。”我忘不了五月五號那個深夜,唐校長與十幾名老師在大街小巷,在網咖劇場,在江堤公園四處奔走。我忘不了周勇父親在黑夜裡一聲聲淒冷的嚎哭“兒啊――”。五月八號,我在班裡召開了緊急班會。我首先進行了全班心理調查:假如你考試不理想,你父母打了你,你怎麼想?老師們,你猜我們的學生怎樣看待他們的親生父母?有的說“父母侵犯了我的人權”,有的說“他們不尊重我”,有的說“打就打唄,我吃他的喝他的,沒辦法”……

  總之,全班60人,在幾個人的渲洩下,表示理解父母的竟然不到1/4。我惶恐地請周勇父親給孩子們講話。當孩子們看到周勇父親差點跪下來乞求學生告訴他兒子的下落,當孩子們明白十八中的老師們幾個晚上苦苦尋找,有的孩子哭了,有的孩子埋下了頭,最後有一個孩子坦白周勇住在他家裡。我開始醒悟:我們要用真愛與孩子們對話,我們要用智慧與孩子們交流啊!老師們,“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我們可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啊!假如我們瞭解學生!我們會發現:為一個籃球誤判責罵裁判的孩子也有那麼一點可貴的集體榮譽感,時常盜取他人文具的孩子也能為特困生捐獻一毛錢,一向冷漠自負的孩子也會為自己的成績流淚……假如我們尊重學生!難道我們會在男女生親密嬉戲時,一本正經地宣講“男女生交往要有分寸”;難道我們會在兩個孩子因誤會打架時,大聲吼著“回去把你家長叫來”……

  假如我們關心學生!我們就應該多給學生一些寬容,多給學生一些溫暖……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萊特說:“當孩子對我說話的時候,我總是蹲下身子,耐心聆聽他的心跳。”同志們,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心靈,撫慰孩子心靈的創傷,塑造孩子健康的靈魂吧!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學生如何才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如果我問一位同學:“你健康嗎?”他也許會說:“我當然健康!瞧,我壯的像小牛犢。”可是你健康不應是指體格健壯與否,還應包括心理在內的健康。

  那麼,如何讓自己的心理更健康?我們從下面幾點來注意:

  1.不要對自己過分苛求: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對自己要求近乎吹毛求疵,往往因為小小的瑕疵而自責,結果受害者還是自己。為了避免挫折感,應把目標要求定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懂得欣賞自己已有的成就,自然會心情舒暢了。

  2.對他人期望不要過高:很多人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若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便會大感失望。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思想、優點和缺點,何必要求別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3.疏導自己的憤怒情緒:當我們勃然大怒時,會做出許多錯事或事態的事。與其事後後悔,不如事前加以自制,把憤怒轉移至另一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之上,練就一種阿q精神。

  4.偶然亦要克服:一個做大事的人處事是從大處看,只有一些無見識的人才會向小處鑽的。因此只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小處又是亦無需過分堅持,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5.暫時逃避:在生活受到挫折時,便應該暫時將你的煩惱放下,去做你喜歡做的事。如運動、睡眠、看書等,等到心境平衡時,再重新面對自己的難題。

  6.找人傾訴煩惱:把所有的抑鬱埋藏在心底只會令自己鬱鬱寡歡。如果把內心的煩惱告訴你的知心好友或師長,心情會頓感舒暢。

  7.為別人做點事:助人為快樂之本,幫助別人不單使自己忘卻煩惱,而且可以確定自己的存在價值,更可以獲得珍貴的友誼。何樂而不為呢?

  8.在一段時間內只做一件事:依據美國心理輔導專家喬奇博士發現,構成憂思、精神崩潰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面對很多急需處理的事情,精神壓力太大而引起精神上的疾病,要減少自己的精神負擔,不應同時進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心力俱疲。

  9.不要處處與人競爭: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為他們太愛競爭,使自己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其實人之相處,應該以和為貴。

  10.對人表示善意:我們經常被人排斥是因為人家對我們有戒心。如果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己的善意,對交朋友,少數敵人,心情自然會變得平靜。

  11.娛樂:這是消除心理壓力的最好辦法。娛樂方式不要太要,最重要的是令心情舒暢。

  只有適時的接受必要的心理輔導病擁有健康的心理,我們才能順利而輕鬆的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更好的適應新的環境,不斷保持與增進身心健康,是人生健康豐富的發展,邁向自我實現。

  謝謝大家!

  看完“”的人

1.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演講稿3篇

2.大學生心理健康演講稿6篇

3.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演講稿

4.關於心理健康的演講稿

8.心理健康校園廣播稿精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