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遞青春正能量演講稿

  傳遞青春的正能量,讓我們身體裡流淌的血液迸發出激情!青春的我們要勇於承擔起我們的責任,踏實認真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傳遞青春正能量的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演講叫做《青春需要正能量,青春擁有正能量》。

  我們,撇下無知迎來了屬於我們的青春。青春,讓我們肆無忌憚,暢然釋懷,體味風那樣的自由,感受雲那般的自在,因為青春賦予我們的是生命的巔峰,我們無須成熟,我們不再無知,我們唯有執著。青春裡的正能量。強大的能量助我支撐起堅定的信念,讓我對充滿挑戰的明天信心滿滿。

  人生是對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燈,失去了這燈的作用,就會失去生活的勇氣。因此,只有堅持遠大的人生理想,才不會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爾斯泰將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輩子的理想,一個階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個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時、一分鐘的理想。當你聽到這裡,同學們,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理想?

  誰的青春沒有過悲傷?誰的青春不曾想過放棄?又有誰的青春沒有挫折與困境?可是,我不再懼怕,我知道在我身邊終會有一種正能量,像熾熱的陽光般溫暖我心房,帶我走向美好的明天。而我,也會成為他人的正能量,盡我所能去鼓勵和溫暖像曾經的我一樣無助的人。

  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麗,卻短暫。作為一名大學生就應該在這一時期,努力學習,奮發向上,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每個人主宰著自己的明天。

  有一位哲人說過:“夢裡走了許多路,醒來還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不能躺在夢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僅要有理想,還要大膽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在理想中躺著等待新的開始,如果不僅遙遙無期,甚至連已經擁有的也會失去。同學們,你們是否也正在夢幻的理想中彷徨呢?

  前人說得好,“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那些無志之人的“志”,就是美夢,就是所謂的“理想”,他們把自己的藍圖構畫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罷了。同學們,你是立長志之人,還是常立志之人呢?在青蔥歲月裡,每當我憂傷迷茫、徘徊無助時,總有一些人或物鼓勵著我,散發著積極昂揚的光芒溫暖著我。

  做一個有正能量的人,讓自己有動力去前進。正能量是一種強大的能量,它勢必包括一個積極地推動力,只有這樣才能讓你的學業,事業,生活質量等得到進步。沒有動力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就如同汽車沒有汽油,火箭沒有燃料,植物不再吸收陽光,你只會混沌地過每一天,做著同樣的事,到了這個點自然做該做的事,也沒有什麼遠大的目標和理想。難道這樣不夠可怕嗎?你甘願沉默得像一潭死水原地踏步著,也不願多些動力去迎接每日的太陽增添能量嗎?當然不是了,當你擁有正能量後,你會很自然地邁出你的步子,並且有動力去奔向新的起點。

  青春需要正能量,正能量將為我們插上翱翔的翅膀,飛向廣闊蔚藍的天空!最後我想用梁啟超的話來結束今天的演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讓我們灑一路汗水,飲一路風塵,嚼一跟艱辛,讓青春在紅旗下繼續燃燒;願每一位青年都懷抱著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斷乘風破浪,奮勇前進!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志們:

  我演講的題目是《青春傳遞正能量演講》。

  什麼是正能量?

  曾幾何時,我們學會了抱怨,抱怨社會的不公,抱怨人世的冷漠,必須承認,這個世界並不總是那麼的美好,我們的人性也並不總是那麼的高尚,很多事都曾經一度讓人們感到道德的迷茫,但當我們看到最美司機吳斌在生命的危急關頭,用工作的堅守與責任保衛了他所有乘客的生命安全、最美教師張麗莉為救學生而雙腿截肢的感人事蹟的時候,我們看到了社會的正能量。

  記得剛來辦公室不久,就遇上了百年不遇的“7.23”水災,那時候有打不完的檔案,加不完的班,有時幾天都沒回家了,剛到家,飯都沒來得及吃一口,一個電話打來又要加班,感覺自己都快得電話恐懼症了,真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了,可是看到我們的領導、我們的祕書白天頂著烈日去查災救災,晚上回到單位還要加班統計災情,寫彙報材料……白靜的臉都被晒成了黑紅色,衣服也顧不得穿得如以前整齊,但個個都精神抖數,幹勁十足。這就是我身邊的正能量。

  這麼多正能量包圍著我們,感染著我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鞭策自己前行呢!

  有位哲人說過:平凡與真情是鍛造人生的兩件法寶。內心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始終用一顆溫暖的心去面對人生。積極、樂觀、豁達、從容、樸素、簡單、寬容、善良……這些都是生命的正能量,任何平凡的崗位都是展示各種才華的舞臺。在本職崗位上恪盡職守、埋頭苦幹,熱情工作,這就是我們的正能量。或許你被別人踩腳後的一個微笑,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的一個不經意的舉動,正是你孩子眼中最好的文明範本;再或許你孝敬父母、真誠待友、誠實守信、努力工作的樣子都是你孩子心中的正能量。

  所以請喚醒自己的正能量,盡情釋放自己的正能量吧,世界將會因為我們的正能量而變得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

  篇3

  餘秋雨說過,選擇你愛的事業,愛你選擇的事業,並用百倍的信心、勇氣和努力去澆灌,無論將來成功與否,你都能說:“我終身無悔”!

  難忘記,當上村官兒的那個日子。20XX年9月27號。這一天,我正式成為了一名工作人員,一名服務農村的工作人員,一名大學生村官兒。就像20XX年6月8號我正式成為一名黨員的那天一樣,我激動,我興奮,我驕傲。

  難忘記,老百姓那高興的眼神。在鎮財政所,我主要的工作是稽核家電下鄉的資訊,老百姓每買一臺家電,就有一份單子需要經過我的手進行稽核。雖然每天的工作比較單調,但是稽核的單子越多,就越說明老百姓們生活變好了,國家家電下鄉的惠民政策落實了。老百姓那高興的眼神,是我瞭解國家惠民政策的力量源泉,是我認真稽核每一份單子的精神食糧,是我回訪每位購買者的不竭動力!這幾年國家的政策都在向三農傾斜,每項惠民政策能不能落實好,能不能讓老百姓都受益,多思利民之策、多謀為民之舉、多做惠民之事,是我們每個基層工作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這讓我更多的感覺到了身上的一份責任,一份使命——為人民服務的使命!

  難忘記,基層工作者的默默奉獻。在秋收防火工作的一線,晝夜巡防在田間地頭,兩三天才能回一次家;在維穩工作期間,20多天沒能回家。這些工作,看似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可言,但它需要一份責任心,一份對待工作的認真態度;這些工作,從一開始的新鮮感到後來的疲憊,我真切體會到凡事想要做好都不容易;這些工作,只是基層工作的任務縮影,真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我真切體會到基層工作者的不容易。20多天不能回家,對於我們新來的沒有什麼家庭負擔的一群人,幾乎沒有什麼大不了,可是想想周圍的領導、大哥大姐們,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但我從來沒有聽到他們有任何一句的抱怨,沒有看到他們有一絲的工作懈怠。他們帶著強烈的責任心,抱著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日夜奮戰、無怨無悔。這種精神,在悄無聲息的感化著我,這種精神,在慢慢的注入我的骨髓。有這樣一群有幹勁的領導和同事,我相信,在他們的影響下、幫助下,不管再苦再累的工作,我同樣可以像他們一樣努力的做到最好!

  難忘記,轉變身份後的渴望。從一個學生跨步到一名工作者,身份的轉變,我沒有不適應,更多的是對各種工作的好奇,更多的是在想我能做多少,我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有多好,年輕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我也一樣!我從小就想做個對他人有意義的人,從小學到大學接受的教育就是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國家有用的人,對他人有用的人。我希望看到別人對我投來信任的眼神,希望看到我帶給他人多多的歡樂!

  難忘記,選擇工作的糾結判定。我大學學的是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目前這是一個熱門的專業,也是一個容易找到一份收入不錯工作的專業。但當北京工作的通知和大學生村官的通知同時出現在我的面前時,我猶豫了,是去北京拿一個月四千的工作並且半年後提升專案組長的機會,還是去當這個只有三年合同一個月1700塊錢並且我所學的技術大部分都會無用武之地村官。因為有選擇,我糾結了好多天,想了很多,到底什麼才是我想要的。最終我選擇了來到這裡,選擇了自己的家鄉,選擇了做一名基層的服務人員。因為在我的內心深處總有一種聲音在迴盪,那就是,我是一名黨員,應該紮根基層,應該去為人民服務。那就是,我是一名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應該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奉獻回饋在農村。那就是,我有著家鄉的情節,這裡是我的家!還記得第一天從鎮上的宿舍裡醒來時睜開眼看到窗外的一片田地,聽到鳥兒們在外面唧唧喳喳的叫聲,深呼吸聞到一陣陣鄉土的氣息。心敞亮了,笑開心了,那時我便肯定的知道了我的選擇是正確的。我相信,在這裡我一樣可以展現自我的價值,一樣可以有一個無悔的青春!

  各種難忘記,是我的思想彙報;各級領導關懷,是我前進的不竭動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會繼續的努力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吃苦在前,做好自己的份內工作。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段都有每一段的精彩,我相信我自己,我會時刻的把握好自己,踏實,努力,肯幹,不忘學習,珍惜每一次學習與鍛鍊的機會,不斷地去提升自我。

  總有一種記憶能給我們以永恆的遐想與懷念;

  也許時間能沖淡記憶,也許歲月能改變山河;

  但有種激情永遠閃耀著光輝,有種精神成為歷史的永恆;

  這就是我們當代青年鑄就的精神;

  這就是國家和人民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

  這就是意氣風發、敢於拼搏的大學生村官!

  凝聚前行正能量,砥礪奮進正青春。

  看完“”的人

1.傳遞青春正能量演講稿

2.傳遞青春正能量演講稿4篇

3.青春正能量演講稿精選3篇

4.唱響青春正能量演講稿

5.青春正能量的勵志演講稿

6.傳遞正能量演講稿3篇

7.弘揚青春正能量演講稿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