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龍抬頭的詩

  龍抬頭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二月一日作》

  白居易

  園杏紅萼坼,庭蘭紫芽出。

  不覺春已深,今朝二月一。

  去冬病瘡痏,將養遵醫術。

  今春入道場,清淨依僧律。

  嘗聞聖賢語,所慎齋與疾。

  遂使愛酒人,停杯一百日。

  明朝二月二,疾平齋復畢。

  應須挈一壺,尋花覓韋七。

  :《二月二日》

  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

  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

  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

  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

  更作風簷夜雨聲。

  :《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初二龍抬頭,驚蟄遍地走耕牛。

  男士解禁去理髮,祈保孃家健康舅。

  綻罷梅花未全凋,迎春花開掛樹梢。

  春暖群豔爭先放,俏麗牡丹獨佔鰲。

  老來攜妻踏青忙,夕陽興趣逸情爽。

  郊野園林多走遍,悅情盡灑度時光。

  有關龍抬頭知識點介紹:

  龍抬頭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在廣西中北部壯族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抬頭,八月二龍收尾"的說法。

  恭祭華胥氏過“龍頭節”,充滿了崇拜龍的思想觀念,以為龍治水行雨,決定莊稼豐歉,萬萬得罪不得。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抬頭”。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二月二這天大多數農家都吃“鼓撅”手搓麵條,俗稱“頂門棍”。為什麼吃“鼓撅”?有人說,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說,過春節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幹活過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這天吃攪團的,說是給龍糊鱗整甲,使龍抖擻精神昇天降雨。有幾句諷刺懶婆娘的民謠說:“過了正月二十三,懶婆娘愁得沒處鑽。又想上了天,沒鞋穿;又想鑽了地,沒鏵尖;又想上了吊,丟不下二月二那頓油攪團。”當地還有在這天炒豆子的習俗,民謠曰:“二月二,龍抬頭,家家鍋裡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雲降雨保豐收。”有人還在附近的藥王廟裡燒香叩頭,祈保平安。

  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明人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薰床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春雨貴如油",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同時,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還祈望龍抬頭出來鎮住毒蟲。清潘龍陛《帝京歲時記勝》:“二日為龍抬頭日,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都人用棗糕、麥米等油煎為食,曰薰蟲。”《掌故大詞典》。

  俗話說“龍不剪頭髮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不過,其實正月剪頭死舅舅是屬於誤傳。不剪頭是“思舊”,而不是“死舅”,這是從明末清初開始流傳的風俗。據瞭解,因明清兩朝髮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國民必須剪髮。當時有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裡不剪髮以表示“思舊”,但又不能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於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並一直流傳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