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平均分教材分析及教案

  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而運用數學實驗的教學方法則可以迅速達到此項教學目標。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級平均分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

  地位:《平均分》的學習是學生在學習了表內乘法、瞭解了乘法的意義之後進行學習的的,是認識除法的基礎,因此,平均分的教學在整冊教材中佔有特殊的地位。本課作為本單元《除法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通過分桃子的過程使學生感受隨意分與平均分的區別,體驗平均分的意義,為今後繼續認識除法做了鋪墊。

  二、分析學生

  除法的意義是重要的基礎知識,而平均分又是學習除法必須掌握的知識,是學生必須切實學好的。低年級學生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教學中要特別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平均分概念的建立置入學生實際生活中,並通過分一分的活動,讓學生完成對平均分的初步認識,使概念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於學生體會平均分的意義,又可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在教法上,運用情境法、啟發式、引導式、演示的方法進行教學。根據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時特別注重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教學,如: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生動有趣地呈現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整節課的教學中,給學生充分探索的空間,多創設同學之間交流的機會;特別注重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學法上,讓學生把手、口、眼、腦全部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在輕鬆、愉快、充滿活力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有助於學生正確、全面、深刻地認識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平均分教案

  教學內容:

  課本P13~14頁,例1、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準備:

  各種食物若干、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裡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相同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一探究例1

  1、各小組動手操作

  各小組彙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彙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板書課題

  2小朋友再說說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麼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彙報

  三教學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彙報分法。

  A把15個橘子先每個盤子放1個,又在每個盤子放1個,再在每個盤子放1個,也就是一個一個地分,每份分得3個橘子。

  B先每個盤子放2個,又在每個盤子放放1個,每份分得 3個橘子。這樣分快些。

  C在每個盤子放3個,剛好分得每份3個橘子,這樣分更快些。

  D剛才同學們通過不同的方法,把15個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個橘子。這就是把15個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個。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麼?

  三、鞏固應用 內化提高

  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2、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並說出自己的分法。

  3、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彙報。

  4、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5、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例項。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想法和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