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藥吃了會上癮

  提到毒品,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鴉片、海洛因、冰毒等,吸食毒品上癮也為人們所熟知。但是大家或許不知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一些藥物也會上癮,那麼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目錄

吃了會上癮的藥
吃藥的禁忌
吃藥的誤區
給寶寶吃藥幾種方法
避免寶寶吃藥過量方法
藥品的保管原則

  吃了會上癮的藥

  麻醉性止痛藥

  麻醉性止痛藥是以嗎啡為代表的一類止痛藥。嗎啡是鴉片中提煉出來的藥物, 在現有的止痛藥中作用最佳,應用後頭痛或其它部位的疼痛迅速消失,因疼痛引起的不安、煩躁、呼吸急促、心慌等也隨之消失。這類藥的止痛效果好,其最大缺點是易成癮,用藥後可以形成惡性迴圈,即使是小量應用1到2周都可能上癮。

  近年發現像解熱鎮痛類藥,撲熱息痛對乙醯氨基酚、消炎痛、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布洛芬等,這些藥物濫用也會造成一定的依賴性,一旦停藥也會出現疲乏無力、焦慮煩躁、抑鬱、睡眠障礙等症狀。

  安定類藥品

  目前臨床普遍使用的安定類藥物有安定地西泮、舒樂安定、阿普唑侖、勞拉西泮等等。安定類藥品是一類作用於中樞神經的抑制藥,目前主要在抗焦慮、鎮靜、催眠、肌肉鬆弛、抗驚厥、抗癲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於其具有穩定情緒、減少焦慮緊張狀態、改善睡眠等作用,對常見的情緒煩躁、失眠、高血壓引起的頭痛等均有好的療效。但受藥品耐受性作怪,患者服用一段時間後常常要加大劑量才能達到原來的催眠效果,而且患者對藥物易形成依賴性,一旦突然停藥會引發難以忍受的戒斷症狀。不少患者往往因此陷入了非吃不可的怪圈。

  止咳類藥物

  目前常用的止咳藥可分為兩大類:中樞性止咳藥:如嗎啡,可待因類等。外周性止咳藥:這類藥通過降低呼吸道感覺神經末梢對刺激的敏感性而產生止咳效果的。常用的有複方甘草合劑,各種止咳糖漿,口服後,能覆蓋在發炎的咽部粘膜上,使粘膜少受刺激,而達到止咳作用。其中,中樞性止咳藥鎮咳作用強而迅速,但這類止咳藥有成癮性,應該慎用。可待因和嗎啡共存於鴉片中,現在可待因多由嗎啡的酚基甲基化合而成,其鎮痛作用相當於嗎啡的七分之一左右,以片劑、膠囊和液體方式在市場上出現。長期服用含有可待因的止咳糖漿、止咳水,易形成心理依賴,其戒斷症狀類似海洛因毒品。

  非處方的感冒藥

  能引起依賴性或成癮癖的藥品一般是國家嚴格管制的處方藥,因此,很多人認為非處方藥可以放心使用,甚至自作主張加大劑量。然而,事實上一些非管制類藥物,長期或過量服用,同樣會導致依賴。例如,某些常用的感冒藥,因其含有阿片、咖啡因、麻黃鹼、苯巴比妥等麻醉藥品或精神藥品成分,長期連用易積蓄併產生依賴性。

  早前重慶商報就曾報道某男子從我們經常服用的一些感冒藥裡,提煉出毒品“麻古”的原材料。該男子利用新康泰克膠囊、安分偽麻片、白加黑片等日常感冒藥提煉“麻黃鹼”,並以此為主要原料製造出毒品麻古半成品20000餘克而被捕。

  茶葉、咖啡等富含咖啡因食品

  茶葉、咖啡、可可粉以及巧克力等日常消費品,因含有咖啡因、丹寧酸等物質會刺激人體的精神系統。咖啡因是黃酮嘌呤的一種,而黃酮嘌呤對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臟有刺激作用,正是基於這點,運動員經常服食咖啡因,以期在運動比賽中超常發揮。然而,如果過量喝茶或咖啡,人體因此攝入大量咖啡因,而大劑量的咖啡因是一種毒品,能夠導致“咖啡因中毒”。引起一系列的身體與心理的不良反應,比如神經過敏、易怒、焦慮、震顫、肌肉抽搐、失眠和心悸等。

  吃藥的禁忌

  1、吃阿司匹林不能喝酒、果汁。因為酒進入人體後需要被氧化成乙醛,再進一步被氧化成乙酸。阿司匹林妨礙乙醛氧化成乙酸,造成人體內乙醛蓄積,不僅加重發熱和全身疼痛症狀,還容易引起肝損傷。而果汁則會加劇阿司匹林對胃黏膜的刺激,誘發胃出血。

  2、忌濫用瀉藥。老年人常易患便祕,如為此而常服瀉藥,可使脂溶性維生素溶於其中而排出,造成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缺乏。老人便祕,最好調節生活飲食節奏,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必要時可選用甘油栓或開塞露通便。

  3、忌長期用一種藥。一種藥物長期應用,不僅容易產生抗藥性,使藥效降低,而且會產生對藥物的依賴性甚至形成藥癮。

  4、吃黃連素不要喝茶,因為茶水中含有約10%鞣質,鞣質在人體內分解成鞣酸,鞣酸會沉澱黃連素中的生物鹼,大大降低其藥效。因此,服用黃連素前後兩小時內不能飲茶。

  5、吃布洛芬不要喝咖啡、可樂。布洛芬芬必得對胃黏膜有較大刺激性,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及可樂中含有的古柯鹼都會刺激胃酸分泌,會加劇布洛芬對胃黏膜的毒副作用,甚至誘發胃出血、胃穿孔。

  6、忌亂用祕方、偏方、驗方。老年病多長期、慢性,易出現“亂投醫”現象。那些未經驗證的祕單方,無法科學地判定療效,憑運氣治病,常會延誤病情甚至釀成中毒,添病加害。

  7、忌朝秦暮楚。有的老年人治病用藥“跟著感覺走”,今天見廣告說這好,便用這藥。明天見誇那,又改用那藥。用藥品種不定,多藥雜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容易引出毒副反應。

  8、忌依賴安眠藥。長期服用安眠藥易發生頭昏、頭脹、步態不穩和跌躍,久用也可成癮和損害肝腎功能。治療失眠最好以非藥物療法為主,安眠藥為輔。安眠藥只宜幫助病人度過最困難的時刻,治療時應交替輪換用毒性較低的藥物。

  9、服用抗生素前後兩小時內不要飲用牛奶或果汁。因為牛奶會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藥效無法充分發揮。而果汁尤其是新鮮果汁中富含的果酸則加速抗生素溶解,不僅降低藥效,還可能生成有害的中間產物,增加毒副作用。

  10、服鈣片不要吃菠菜。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鉀,進入人體後電解出的草酸根離子會沉澱鈣離子,不僅妨礙人體吸收鈣,還容易生成草酸鈣結石。專家建議服用鈣片前後2小時內不要進食菠菜,或先將菠菜煮一下,待草酸鉀溶解於水,將水倒掉後再食用。

  11、忌濫用補藥。體弱老年人可適當辨證地用些補虛益氣之品,但若為補而補,盲目濫用,可變利為害。民間就有“藥不對症,蔘茸亦毒”的說法。

  12、忌時間過長。老年人腎功能減退,對藥物和代謝產物的濾過減少。故老人用藥時間過長,會招致不良反應。老年人用藥時間應根據病情以及醫囑及時停藥或減量,尤其是對於毒性大的藥物,更應按“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則,掌握好用藥時間。

  吃藥的誤區

  忽視服藥時間

  大部分人在患病後,只注重對症選藥,認為只要對症下藥就能治好病,其實不盡然。要使藥物發揮最佳的療效,除了對症用藥,按量服藥外,適時服藥也是十分重要的。選擇好適當的服藥時間,既可使藥物達到預期的效果,減輕疾病的症狀,還可減輕因服藥而產生的不良反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睡前服藥

  許多人有在晚上臨睡前服藥的習慣,認為服完藥後立即休息,能幫助藥物的吸收。其實,服完藥馬上就睡覺,特別是當飲水量又少的時候,往往會使藥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進入胃中。有些藥物的腐蝕性較強,在食道溶解後,會腐蝕食道黏膜,導致食道潰瘍。情況較輕微者只是吞嚥時感到疼痛,嚴重者可能傷及血管而引起出血。許多患藥物性食管潰瘍者就是因為曾在近期睡前服過膠囊類藥物,如抗生素膠囊、感冒膠囊等,或是服用了顆粒狀的止痛藥而造成的;另外有些藥物是不宜在睡前服用的,如降壓藥,止咳藥等。

  藥量過大或偏小

  通常治療量可獲得良好效果。一方面超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尤其是老人和兒童。另一方面有人為了預防疾病或害怕藥物毒副作用,認為小劑量比較安全。其實這樣非但無效,反而貽誤病情,甚至產生耐藥性。

  時斷時續或療程不足

  藥物發揮療效主要取決它在血液中恆定的濃度。如不按時服藥,達不到有效濃度,就可能無法控制疾病發展。藥物治療需要一定的時間,如尿路感染需要7~10天,才可治癒。若用藥兩三天,症狀有所緩解就停藥,就可成為慢性感染。

  突然停藥或當停不停

  許多慢性疾病需長期堅持用藥控制病情,鞏固療效如精神病、癲癇病、抑鬱症、高血壓、冠心病等。如停藥應在醫師指導下逐步進行,不要擅自停藥。否則會舊病復發甚至危及生命。一般藥物達到預期療效後就應停藥,否則會引起毒副作用如二重感染、依賴性以及蓄積中毒等。

  忽視中藥的副作用

  有些人片面地認為中藥沒有副作用,便隨心所欲地使用中藥。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即使是再“安全”的藥也可能會發生毒副反應。所以說沒有絕對安全的藥,這一點中藥和西藥是一樣的。

  不合理地聯合用藥

  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常可增強療效。但配合不當會產生拮抗作用,以致降效、失效,甚至引起毒性反應。如羚羊感冒片與複方阿司匹林片合用,因為羚羊感冒片系鹼性藥,複方阿司匹林片系酸性藥,兩者合用後療效降低。

  飯後半小時吃藥的好處

  有利於藥效發揮

  飯後半小時吃藥能夠避免藥物和食物一起運送到小腸,這樣的話胃部不能正常吸收藥物,藥物也就不能發揮正常的藥效。飯後半小時吃藥食物得到消化之後,胃部能夠正常吸收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幫助藥效發揮。

  不會阻礙身體吸收微量元素

  飯後半小時吃藥能夠避免藥物與食物中的微量元素髮生化學作用,影響身體吸收微量元素。

  減少胃部傷害

  需要飯後服用的藥物一般刺激性較強,很容易對胃黏膜造成刺激影響,而飯後半小時之後吃藥一是避免了胃酸對於藥物的影響,二是食物能夠幫助緩和藥物的刺激,減少胃部刺激傷害。<<<返回目錄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給寶寶吃藥的幾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