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元宵習俗

   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元宵佳節,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1:合肥 “試燈節”

  過去,合肥民間歡度元宵節,通常從正月十四就開始了,在四鄉農村尤其熱鬧,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而廬州城裡主要集中在鼓樓鎮淮橋一帶,也是燈籠高懸,人頭攢動。以前,農村一年到頭沒有什麼娛樂節目,所以把正月十五鬧花燈看得十分重要,不玩過癮不罷休。許多人家從正月十三晚上就點起了燈籠,手藝精湛的還會把燈籠紮成動物的形狀,甚至讓裡面的畫面動起來,俗稱“走馬燈”。“試燈粑粑”現在在肥東還有保留,是那裡頗負盛名的傳統小吃。過去“試燈節”,農村都做米麵餅,用於檢查家中扎制的紙花燈是否牢固,謂之“試燈粑粑”。直至今天,其本意已不復存在,但這一傳統依然儲存。在合肥廬江地區,元宵節又稱“小年”,除了放鞭炮外,偶爾還會有戲班子唱戲,從街頭走到街尾,而鄉民們也會給一些菸酒作為回報。

  2:六安 “送燈”

  在六安,不同的地區習俗也有一點不一樣,在金寨縣山區元宵節人們會放鞭炮慶祝節日,這個習俗在很多地方都保留著,和安徽南邊城市不一樣,靠北邊的地區在元宵節還有“送燈”的習俗,而送的燈是面燈,面燈是指用玉米麵、蕎麥麵等做的燈。有些地方用白麵做的叫“銀燈”,用玉米麵做的叫“金燈”,用養麥面做的叫“鐵燈”。別放地區多有這種習俗,面燈可以直接吃,也可以點,所謂的點燈就是這麼來的。除了點燈外在金寨還有“送燈”的說法,如果家裡當年有親人去世,在元宵節家裡就會點燈,不過這個燈是紙糊的燈,但如果是關係比較好的親戚家有人去世,則送彩燈。

  3:宿州 “花燈節”

  在宿州,元宵節又稱“花燈節”,因為這一天他們會點燈,而這個燈就是面燈。

  元宵節當天,在宿州鄉下地區,家家戶戶都會蒸麵燈,這個面燈不僅形狀多樣,用途也很多,既可以用來吃,也可以點。在宿州鄉下有一個說法,女孩子在元宵節的時候一定要吃麵燈,這樣才不會青眼眶,不然出嫁的時候化妝不好看,因此,在這一天,大人們都會要求孩子吃麵燈。在這裡,每到過元宵,家家戶戶都會把家裡所有的燈開啟,燈火通明特別熱鬧,而大人們還會拿著面燈到桌子下、床底下以及豬圈等地方照一下,驅走黑暗。而且在這一天還會有“送燈”的習俗,如果村裡某戶人家有親人去世,那麼在元宵節那天就不能點燈,需要其他鄰居送燈,而且送燈有個講究,必須是雙數。在宿州鄉下過元宵最開心的莫過於小孩子了,不僅有可口的面燈可以吃,還可以跟著家人去給鄰居送燈,更讓他們開心的是在元宵節,小孩子晚上可以出門玩,家家戶戶的小孩一起排隊點燈,並且繞村子走一圈,寓意著去除病蟲害。

  4:池州、安慶 “舞龍”

  在池州和安慶這些靠南方的城市,在元宵節這天會有舞龍和舞獅子等表演,有民間組織自發組成團隊,一般會先到政府部門去表演,而其他人家會用放鞭炮的形式“接龍”,而表演結束,村民也會給一點打賞錢。而在池州,還有放孔明燈的習俗,整個縣城燈火通明,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