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西遊記讀書心得一千字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翻開了《西遊記》看一遍,閱讀西遊記的重重艱險困難,你有怎樣的讀書心得呢?本文是,歡迎閱讀。
1
《西遊記》這部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我覺得最為之震撼的,是文中那些個曲折離奇的情節,更有那暗藏著的,人們可望不可及的理想,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每每讀《西遊記》,會情不自禁地憶起那些精彩的故事,三打白骨精,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情陷女兒國„„更有甚者,看書的同時,腦海裡總跳出六小齡童版的電視劇,深入人心的。不管是那個古靈精怪的孫悟空,還是一身正氣的唐僧,或是憨厚老實的沙僧,又或者那個愛自作聰明,搞怪的豬八戒,對於咱們七零後的人來說,它給予我們太多的樂趣。如此美好、純真的童年記憶,想來不是什麼東西能輕易取代的。
“我是從哪裡來的”,不由得記起小時候,懵懂的我們常愛問媽媽這類白痴的問題。想來有此種經歷的人不少,而且得到的答案也相差無幾,媽媽們總是摸摸咱們的頭,笑臉盈盈,滿臉的愛意,“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哈,如此,我就是孫悟空。得到滿意的答案,蹦跳著繼續玩鬧起來。現今想想,自打咱們出生,小孩的皮性,任性,真是令媽媽們操粹了心,不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孫悟空嗎。無怪乎,總是聽人說,父母對孩子有操不完的心。如今,我已為人母,兒子愛玩愛鬧的天性,對此自然是更加的感同身受。
不管是過去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紀,抑或此時的我,在《西遊記》裡,給我印象最深的,始終是孫悟空。如果說,小時候佩服的只是他的武功蓋世,無所不能。那麼此時的我,更敬佩他的知恩圖報,寬巨集大量。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想,孫悟空用他的所作所為予以最好的詮釋。五百年前,孫悟空大鬧天空,被如來佛壓在了五行山。唐僧途經,信手撕去了符咒,讓它重獲自由。就這份恩情,孫悟空竟用自己的一生來回報。大家都知道,西天取經的路上,驚險重重,妖魔叢生,如果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沒有孫悟空的從旁相陪,任憑唐僧是如何的執著,怎樣的努力,也是取不回來真經的。在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途中,孫悟空斬妖除魔,明察秋毫。為了唐僧,孫悟空拋卻榮華,放棄享受,更不惜捨命相救,這是多麼高尚的品格。對於人情冷漠的當今社會,更加的難能可貴。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一路上經過九九八十一難,這些故事貫穿《西遊記》始終。書裡,師徒四人團結一心,不畏艱險。最後,他們終於如願以償,取得了真經。也給賞讀的我們以啟示,生活中,每每經歷困難,就想著放棄,為何不能像唐僧師徒般,堅持不懈,抗爭到底。此時,我更是不禁自問。如此完美的結局,相信表達了吳承恩大師對生活美好的祝願和追求,因為他堅信,邪惡永遠戰勝不了正義。想來,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如此,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也不應該輕言放棄。因為,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戰勝困難,走向成功。
2
《西遊記》是明代傑出的小說家吳承恩所著的長篇神化小說,範文之讀書筆記大全:西遊記讀書筆記800。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他一生貧寒潦倒,四十三歲才考中貢生,做過縣丞,但與長官不合,罷歸故鄉。吳承恩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社會矛盾與民-族-矛-盾異常尖銳激烈的年代。統治階級荒淫無度,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社會黑暗沉滯,個人境遇坎坷,遂使吳承恩將激憤的情懷盡情的傾注到了他的詩文之中,更加集中的傾注到了《西遊記》之中。《西遊記》是他晚年會到故鄉後的作品。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花果山上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鬥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儘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儘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鍊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西遊記》的主要故事是寫孫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種種困難,最後取經成功。唐僧取經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唐代的僧人玄奘前後用了十七多年的時間,從長安出發,走了幾萬里路程,從印度取得了六百多部梵文佛經回來。玄奘曾口述他西行的見聞,由門徒辯機寫成大唐西域記一書。後來,門徒惠立和彥棕又寫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述了玄奘西域取經的詳細經歷。宋代以後,取經故事已在民間廣泛流傳,出現了帶有神話色彩的話本,並在舞臺上演出。吳承恩的《西遊記》直接繼承了有關取經故事的民間文學素材。
《西遊記》是一部偉大的浪漫注意長篇小說。它不僅創造了一個神奇的,豐富的幻想世界,而且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優美完整的藝術形式。全書共一百回,第十四回以前,穿插著大鬧天宮,魏徵斬龍,唐太宗入冥,劉全進瓜,和玄奘奉昭取經等內容。其中大鬧天宮是《西遊記》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在這裡塑造了孫悟空這一叛逆的英雄形象。揭露了天宮統治者的腐朽無能,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中人民堅毅無畏的反抗鬥爭精神。後八十六回寫玄奘師徒西行取經,經歷了數十番離奇古怪的災難,終於達到了西天,取經成功,表現了他們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和征服自然的英雄氣概。全書幽默詼諧,充滿活力和樂觀精神。
3
說到文學經典,國人腦海裡首先映出的都是“四大名著”,的確,這些都是值得一讀的不朽的名作。同為“四大名著”,與《紅樓夢》的閨閣閒情,《三國演義》的
風雲叱吒,《水滸傳》的江湖豪情不同,《西遊記》因為它的生動有趣而被人們熟知。 在我小時候,電視裡還常常放86版的《西遊記》,我也跟著好幾集,之後又零散地讀過幾章譯成白話的,現在終於有機會原版,雖然對文言文尚不熟悉,但《西遊記》用的是半文言文,而且口語化的文字讓我讀起來並不吃力。既然讀了原版,相對於之前淺顯的認識,就一定會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眾所周知,《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說,也就是故事中的人物、情節都不是真實存在的,是作者對現實生活感受理解的基礎上加入想象創作而成。但是其中的人物,卻又都具有鮮亮明確的性格特點,這個聰明機智,那個陰險狡詐,讓人過目難忘。 印象最深的大概也就是孫悟空了。他的頑固,他的機警,他的忠心······他是完全自由自在的,可以很好也可以很壞。一開始,我並不喜歡這隻任性妄為的猴子,但又確實敬佩他隻身漂洋過海學藝的勇氣和毅力。後來被如來壓到五行山下也是料想中的事情,只是五百年,何等漫長,他又該忍耐怎樣的寂寞。但也是這五百年,教他沉下心性,洗去浮華。一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他便有了擔當,認定了一條要走到盡頭長路。無邊法力不再用於打打鬧鬧,更多的向善的一面也體現了出來,剛毅,勇敢,敏捷······這些都在最膾炙人口的一章“屍魔三戲唐三藏”裡有了集中的體現。
縱觀整個章節,從頭至尾, 只有孫悟空神志清晰,不忘斬妖除魔的使命,三次打死化成人形的白骨精,這裡是嫉惡如仇,聰明勇敢,毫無畏懼。但是最終被師父誤會遣回花果山,“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止步,良久方去”又描寫他感性的一面,他的忠誠,他從不曾在妖魔鬼祟前露出的柔軟,一剛一柔的反差讓人為之動容。這樣的悟空,怎能讓人不愛呢?
再看豬八戒,正與悟空性格相反,一直胡言亂語,以至於師父動搖決心。他搬弄是非,好吃懶做,有事畏畏縮縮,可以說是一個充滿缺點的人物,但卻又不招人討厭。他總是被喚作“呆子”,他淳樸善良,即使常常幫倒忙,但出發點總是好的。一路上卻也不能少了他,髒活累活總是他來幹,也能夠給原本艱辛的旅程帶來歡笑。一個人不可能全是優點,也不可能全是缺點,正是性格的不完美造就了多姿多彩的人生。 說說師父吧。“唬得戰戰兢兢,口不能言”“驚下馬來”這些語句給我們的是懦弱膽小的形象。但唐僧又不全然是這樣的,他有出家人的慈悲大度,但卻過於善良,成不了大事,所以需要徒弟們幫助才能度過難關,取得真經,當然這與他本身義無反顧、一心向佛也有很大關係。所以說一切都是相輔相成的吧。
最後,就剩沙僧沒談了。也難怪我把他留在最後,沙僧一直都是一個沉默寡言,不爭不搶的角色,作者也沒有花過多筆墨來描寫。但從悟空離開只囑咐他好好護師父周全來看,他是最讓師兄放心的人,正是他的可靠才使取經之路變得更加順利。 故事結局是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真經。一路上四人相互扶持,雖然有過懷疑爭吵,分分合合中,不變的是赤膽忠心。雖然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無論是生動的人物還是曲折的情節,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中寄託的是更多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