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電影劇情介紹

  《雄獅》講述了戴夫帕特爾主演的被澳洲夫婦收養的印度男孩,在多年後憑藉谷歌地球技術和腦海中留存的記憶找尋失散的家人的故事。雄獅電影詳細劇情是什麼呢?下面Sara小編給大家分享雄獅電影,歡迎閱讀!

  

  《Lion》中文譯:《雄獅》根據暢銷書《漫漫尋家路》《A Long Way Home》改編而成,講述了五歲時Saroo在印度火車上不小心與家人走散,他在加爾各答的街頭流浪了幾個星期,之後被送進一所孤兒院,並被澳大利亞的一對夫婦收養。25年後,已經擁有了新名字、新家庭和全新人生的他,仍保赤子之心,他開始憑藉隱約的記憶,通過現代科技谷歌地球去尋找過去的家。

  自2016年11月影片在北美院線上映以來,《雄獅》獲得如潮好評。影片所傳達出來的對於自我的認知與生活的哲學探究引發人們思索,而其中瀰漫糾纏的對於家的態度與情緒更是令無數觀眾產生共鳴。

  這部被命名為《雄獅》的電影,名字雖力量感十足,敘述方式卻不疾不緩,娓娓而來,波瀾不驚的筆觸與沉穩震撼的畫面緩緩訴說家庭的圓滿與破碎,愛的得到與失去。詩意的畫面和白描的手法跟蹤一個男孩的成長,闡釋個人在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文化越來越多元的世界中探尋自己身份的歷程。

  著名導演加斯·戴維斯執導,曾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有出色表演的戴夫·帕特爾擔綱主演,將成年後男主的執著與渴望演繹得入木三分,澳大利亞國寶級女演員妮可·基德曼一改往日靚麗性感形象,在片中飾演了一位大愛無私的母親,“斯巴達勇士”大衛·文翰和“龍紋身女孩”魯妮·瑪拉均貢獻不俗演技。此外,小Saroo的飾演者Sunny Pawar成為本片最大驚喜,明亮能言的“眼神殺”俘獲人心無數。離家兩萬裡,遙遙有歸期。正是憑藉如此真實動人的故事,再加上導演精緻溫情的鏡頭語言以及一眾主創貢獻的逆天演技,才使《Lion》有了向觀眾講述一個好故事的基礎。

  雄獅電影影片評價

  戴維斯在影片中毫不誇張但又不乏新意地展示了薩羅童年時經歷的貧苦骯髒以及種種危險,還展示了他成年後強烈的情感衝擊,講述了一個精彩生動的故事,其中的深刻內涵使得這部影片不僅是一部優秀的敘事片,還是一部“很有分量”的片子。總而言之,《雄獅》是當季最好的作品之一,它建立在真實故事的基礎之上,帶著觀眾從一個獨特的角度體驗了真正迷失的感覺,並且告訴了大家尋找自我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時光網評

  該片是如此的感人和真摯,沒有虛偽的情感或人為操縱的痕跡。《紐約觀察者》評

  真實的故事加上主創們無可挑剔的演技,使整部影片兼具野性與優雅。《紐約每日新聞》評

  雄獅電影精彩影評

  《Lion》譯名:《雄獅》,這部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等六大重要獎項提名的電影,即將在中國引進。從他另外一個片名《漫漫回家路》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關於“回家”與“找尋”的故事。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的是一個小男孩薩羅,跟隨哥哥來到火車站,不慎坐上火車來到加爾各答,流離失所一段時間後被安置在少年救助站,隨後幸運的被澳大利亞一家中產階級家庭收養,25年後,通過谷歌搜尋,終於找到回家之路,與親人團聚的故事。

  其實,故事本身並沒有太多離奇之處,這樣的事例可能在很多國家都曾發生過。但是電影拍得很有味道,小薩羅從從小孩到成人,從迷茫到找尋,這一路的曲折艱辛被導演拍攝的細膩溫暖,充滿情感。這便是奧斯卡入圍影片的魅力,不僅在劇作上呈現出紮實豐滿的優良品質,而且在導演、表演、攝影、配樂等各個方面也頗具特色,無愧於第7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配角的殊榮,併入圍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的6項提名。具體而言,本片在以下五個方面值得稱道:

  第一,回家主題,溫暖人心。

  電影開場就是碧海藍天、森林荒原的航拍鏡頭,然後緊接著便轉場至小薩羅的初次登場,黃色蝴蝶圍繞著他漫天飛舞,那個場景,既美好又純真。而這一場景,在成年薩羅在重壓之下想要放棄找尋的檔口再次出現,正是這兒時的記憶讓他堅定了信念,也終於找到了線索。隨後在薩羅坐上飛機返回家鄉的過程中,開場那一幕幕自然景象也再次出現。這不僅預示著男主角“漫漫回家路”即將圓滿,也讓觀眾直觀的感受到男主角那份對於故鄉的依戀——即便飛躍崇山峻嶺,我漂洋過海也要來找你!

  第二,真摯親情,催人淚下。

  藍雨星城在觀影過程中,經常不由自主的淚如泉湧,按捺不住心底的那份感動。比如妮可基德曼飾演的養母在機場迎接小薩羅,母子倆第一次見面。從機場到車上,再回到家中,一直到養母給小薩羅洗澡。妮可基德曼始終在面帶微笑的看著這個小孩,那份笑容如春風、如陽光,和煦溫暖,簡直就是這世上最甜美的笑,讓觀眾感受到人間的美好。真的,沒有孩子的人可能理解不了,當你有了孩子,就會覺得他是上天派來的天使,那份憐惜之情就如同妮可基德曼的眼神,像一塊磁石,牢牢的吸附在孩子的身上,片刻也不會離開。而對孩子來說,他們是最懂得感恩的,你對他好,他一定也會對你好。所以當養父母收養的第二個孩子存在一定精神問題的時候,小薩羅看見養母默默哭泣,慢慢走近她,輕輕拭去她的眼淚,深深的給她一個擁抱……那一幕也超級催淚,這便是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感!

  第三,人間大愛,感天動地。

  最讓人感動的是養母向薩羅坦承當初收養他們,並不是因為他們無法生養,而是他們從一開始就認為——世界上的人已經那麼多,我們寧願不要自己的孩子,也要去幫助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把他們從困境中解救出來。這是一種多麼博大的愛心,犧牲、捨棄自己,去成就、普度他人。這才是真正的善!當然,善有善報,當薩羅找到親生母親,給養父母打來電話說:我找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但這並不會改變你的身份,我愛你,我的媽媽;我愛你,我的爸爸!真是“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

  第四,真實事件,見證成長。

  影片最後,放映了真實事件中的男主角薩羅小時候的照片,還有成年後薩羅帶著養母回到故鄉與親生母親相見的視訊,這一段也實屬催淚炸彈!這份真實感讓整部電影更具震撼力。尤其是字幕中出現:男主人公其實從小就把自己的名字唸錯了,他並不叫薩羅,而是瑟魯,而這個名字的真正含義是——雄獅!這段字幕不僅僅是點題之筆,更讓我們通過電影見證了一個男子漢的成長之旅!

  第五,質樸表演,堪稱驚豔。

  不得不稱讚的,還有本片的兩位男主演。飾演小薩羅的小男孩那黑葡萄一樣的大眼睛,明亮閃爍,飽含著善意與童真,任誰看到都會被其融化;他小小的一個人在加爾各答大街上漫無目的的遊走,在餐廳外面拿著勺子學著餐廳內用餐客人吃飯,在少年救助站無助且絕望的回眸望著領養機構工作人員,平靜的問:你真的幫我找我的媽媽了嗎?哎呀……有孩子的人,看到這一幕幕真是受不了!

  而戴夫帕特爾作為成年薩羅,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如果不說,你肯定認不出他就是當年奧斯卡大熱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的青蔥少年,其在本片中周身撒發出的雄性荷爾蒙實在讓人著迷,一個大眼睛的小可愛成長為一個肌肉壯碩的萬人迷,不僅令人欣慰,更從側面體現出這個收養家庭給予他的關心與愛護。而在辛苦繁雜的網上搜尋過程中,戴夫帕特爾所表現的不堪重負、幾近崩潰,也讓人心疼。找尋前的陽光樂觀,找尋後的敏感憂鬱,恰恰表現出戴夫帕特爾這個演員驚人的可塑性和對角色的駕馭能力。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