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能量勵志故事

  只有創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實的生活,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打敗亦或戰勝

  一天,有朋友去拜訪德國哲學家康德,並親眼見到康德給兩人解惑。康德跟第一個人說,你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你自己打敗了自己。接著,他又跟第二個人說,你之所以勝利,是因為你自己戰勝了自己。

  朋友不解地問:“自己打敗了自己,與自己戰勝了自己,都是自己與自己在鬥爭,您能告訴我,什麼叫自己打敗自己,什麼又叫自己戰勝自己呢?”

  康德說:“自己打敗自已,就是自己與自己的缺點,身處的惡劣環境作鬥爭。比如缺點有:懶惰、懦弱、凶殘、貪婪、嫉妒等,比如惡劣的環境有:貧窮、病痛、爾虞我詐等。”

  朋友又問:“那麼,自己戰勝自己呢?”康德說:“自己戰勝自己,也是自己與自己的缺點。身處的惡劣環境作鬥爭。比如缺點有:懶惰、懦弱、凶殘、貪婪、嫉妒等。比如惡劣的環境有貧窮、病痛、爾虞我詐等。”

  朋友問:“這麼說,自己打敗自己,與自己戰勝自己,不就是一樣的了?既然是一樣的,那為什麼前一個人,你說他失敗,而後一個人,你卻說他勝利呢?”康德說。“雖然他們需要打敗和戰勝的,是一樣的,但結果卻不一樣。”

  朋友又問:“哪裡不一樣?”康德說:“前面那個失敗了,而後面那個勝利了。”朋友再問:“我們又怎麼知道哪個失敗了,哪個勝利了呢?”康德說:“失敗了的那個,呈現在眾人面前的是一個醜陋、萎縮的面貌;而勝利的那個,呈現在眾人面前的則是一個積極、美好的面貌。通常的情況下,失敗者,醜的那一面便變得異常強大,美的那一面便變得異常弱小;勝利者,則是美的那一面便變得異常強大,醜的那一面便變得異常弱小。”

  最後,康德說:“人生中,自己打敗自己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勝自己則是最可貴的勝利。”

  2: 毛竹剖金子

  從自己最熟悉的手藝入手,一根毛竹也能撬起億萬財富

  毛竹是徐先豪最熟悉的“朋友”。一根毛竹,它的年齡和直徑,能破多少篾,能編多大的席,能打幾個筐……無須任何測量工具,徐先豪看一眼就知道。

  徐先豪是福建莆田人,19歲開始跟篾匠師傅學手藝。三年後,他成了師傅手下技藝最好的篾匠。師兄弟幾個,有的繼續留在師傅身邊,有的去別的鄉村攬活,只有徐先豪選擇北京作為他人生奮鬥的第一站。師兄弟們笑他,京城哪有農民,有誰要用籮筐?

  師兄弟們說得沒錯。徐先豪來到北京,連續6天都沒攬到活,而身上只剩20元錢,回福建的路費都不夠。

  北京什麼地方需要竹編制品呢?想了一個晚上,得到的結果是籠屜。北京吃饅頭的人多,籠屜用量一定很大。他用僅剩的錢買了5根毛竹,做了一套四屜一蓋的籠屜,走進一家石油公司的食堂。可北方人用慣了木製籠屜,食堂的師傅們對他的產品不感興趣。

  徐先豪說:“我這籠屜比木製的密封,熱氣不容易跑掉,用它蒸饅頭肯定熟得快。而且非常耐用,你們兩個人站上去都不會塌,不信試試?踩壞了不用賠。”

  兩個大胖子師傅見他說得認真,果真站上去。奇蹟,竟安然無恙。

  師傅們當即請示領導,向他訂做40套竹籠屜,每套260元。

  徐先豪的第一桶金,就賺到了師兄弟們不敢想象的高價。

  第一筆生意,也讓徐先豪撬開“以竹代木”的財富之門。他想,只要用我的手藝把竹子做得跟木材一樣,那麼速生的竹材比木材便宜,原料又充足,一定大有市場。

  按照這一思路,他發現,磚瓦廠製作磚瓦時用的一種託板,得用上好木材才能達到耐磨要求。那麼,竹纖維比木纖維硬得多,能不能用毛竹來代替?從三維圖紙的設計到裝置的製造,從原材料的選用到竹片打眼加栓,每一項工序他都認真研究,反覆試驗。他還特製了一把刀,可以方便地把竹節削平。幾天後,竹託板研製成功。由於竹託板比木託板便宜三分之一,很快在天津、北京找到市場。僅這一項,就給徐先豪帶來了六百多萬元的收益。

  他還發現,使用板材最多的是建築水泥模板,木模板使用四五趟就無法再用,如果也用毛竹代替,一定更耐用,且成本更低。徐先豪的想法竟然與國家林業局和中國模板協會的政策不謀而合,他們已經委託高校研製出了這種稱為竹膠板的產品,並由湖南一家人造板廠率先生產。徐先豪看好竹膠板的市場前景,立即奔赴湖南,以其經營謀略和廣闊的市場營銷渠道,拿到竹膠板的銷售代理。

  賣別人的產品,不如自己生產。徐先豪回到福建,在竹鄉辦起了多家人造板廠。由於對毛竹特性瞭如指掌,他改進多項工藝並申請了專利,上海世博園、深圳中銀大廈、蘭州世紀大廈、新疆國貿大廈……全國眾多地標建築工地都用上他的產品。

  竹膠板還是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惠民專案,其半成品是手工編制的竹蓆。徐先豪改進了一種破篾機,然後免費配送給農戶,教他們破篾編席,帶動竹農增收。這樣,由他搭起的竹膠板、竹託板、竹箱板等毛竹開發運用產業鏈,現在,每年創造的價值達數億元。

  一位鄉村篾匠成長為企業家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從自己最熟悉的手藝入手,一根毛竹也能撬起億萬財富。

  3:下得山來才算成功

  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的意識裡,事業的峰巔就是成功,兜裡的錢用不完就是成功,有香車美女相伴就算成功,頭上的光環一圈套一圈就算成功。事實上,這遠算不上成功。

  比如,登山運動員登上峰頂算不算成功?在很多人眼裡絕對是成功。這就是慣性思維或者說錯誤思維在作祟。

  一位英國登山者用照片記錄下珠峰所見:山下各式姿態的登山者遺體。從形態上看,有人上行,更多的卻是在下山途中。他們下山時失去了生命,遺體沒有腐爛,如白瓷的塑像一樣。這是成功還是失敗?至於別人給他們如何封上光鮮的稱號,他們也不能知道了。

  假如在“巔峰”放著有“英雄”的榮譽外加100萬美金和下山保命兩種選擇的話,我想那些死者在活著的前夕多少會有人置“英雄”的榮譽和鉅額美金於不顧,毅然選擇下山保全生命的。可問題是他們在上山的時候,為了登上峰頂成就“我為峰”,傾盡了全身力氣,到頂之後再沒有下山的體力了。還有的人,對下山的難度估計不足,錯認為,爬得了山就下得了山。登過山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上山容易下山難。有人登上山頂就興高采烈,得意忘形,卻不知能否安全地下山,還是一個不可預測的未知數。在珠峰上,由於體能消耗殆盡,沒力氣走下山,活活被凍死的登頂者並不鮮見。可以說,從這種意義上講,體力的均衡分配比毅力更重要。

  就登山而言,什麼是成功?那就是既登得上山頂,又下得了山腳。只能登峰巔,下不得山腳,或葬身於巔峰和下山的路途之中,英雄不成成先烈,那隻能是失敗的鋪路石。人生以及人生的其他視野也是同理,有的人只想當大官、創大事業,體力分配欠智慧,不是英年早逝,就是拖垮身體。尤其是英年早逝的“官人”,自己“山登絕頂我為峰”沒過幾年便撒手人寰,實在得不償失。所以,不到“身先士卒”“鞠躬盡瘁”時,一定不要將自己的體力用盡。還有的人,登上巔峰就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找不著北,只認“聲色犬馬”,讓“四大家族”毀了自己,成為晚節不保的典範。還有在生意場上的人,為錢“銷”得人憔悴,前半生拿命換錢,後半生拿錢保命,更是人生的悲劇。

  成功首先就是活得下來,活得痛快,活得健康,活得讓家人高興,其他的不是不重要,而是不是最重要。其次,登上峰頂的人,看他她是否謹慎、謙卑、感恩、敬畏,沒有這些成分在體內支撐,這樣的人十有登得了巔峰卻下不了峰巔。常言道:上山考的是體力和運氣,下山靠的是技術和修養。假如沒有“技術和修養”,就免不了成為上得了山而下不了山的陪葬品了。

  
的人還:

1.青春正能量勵志文章精選

2.青春正能量勵志語錄

3.青春正能量勵志文章推薦

4.青春正能量勵志文章

5.青春正能量勵志文章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