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友情的故事精選

  朋友不是書,它比書更絢麗;朋友不是歌,它比歌更動聽;朋友應該是詩——有詩的飄逸;朋友應該是夢——有夢的美麗;朋友更應該是那意味深長的散文,寫過昨天又期待未來。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莫逆之交

  文傳學與賀國華是一對好朋友,確切地說,是一對好兄弟,兩人好得簡直可以合穿一條褲子。 說來,這裡面還有一段故事:文傳學是一個貨車司機,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車禍,傷得很重,恰巧賀國華路過這裡,打電話報了警,文傳學被及時送到醫院,從鬼門關上逃了回來。甦醒後,文傳學知道是賀國華救了自己,十分感激。一來二去,兩人成了莫逆之交。

  這天,賀國華和往常一樣找到文傳學,約他一起吃飯。來到餐館。賀國華一連點了好幾道貴得離譜的菜。還叫了一瓶五糧液酒。文傳學連忙阻止他:“你瘋了吧,點這麼貴的菜?一般的菜就行了。”賀國華一揮手,說:“我們兩兄弟出來吃飯,哪能吃便宜的?服務員,快上菜。”

  兩人喝得興起時,賀國華突然似醉非醉地說:“文大哥,小弟問你一件事,現在,不,這輩子你最想做的是什麼事?”

  文傳學聽後。臉色突然沉了下來。他放下手中的酒杯,沉默了一會兒,說:“這輩子有兩件事令我不能忘懷。第一件事,就是你救了我,讓我繼續活在世上;第二件事,就是在那一次車禍中,和我撞車的那對夫妻死了。後來我才知道他們有一雙兒女,我去看過那對姐弟。他們成了孤兒,我真的很內疚,若不是我超速駕駛,那對夫妻不會死,兩個孩子也不會失去雙親。這全都是我的錯,所以我這輩子最想做的是能報答你的救命之恩,給那對姐弟一大筆錢,讓他們過上好日子,這也算是我對他們的一點點補償。”賀國華聽完,沒有吭聲。文傳學反問他最想做的是什麼?賀國華笑了一聲:“能有什麼,就是多賺錢,做有錢人唄。”這點文傳學早就清楚,賀國華做夢都想發達,並且他還嗜賭如命,裡裡外外欠下了一屁股的債。

  和文傳學吃完飯後,賀國華回了家。躺在床上,他心潮起伏,難以入睡。過了許久,他突然從床上跳起來,下定決心說了一聲:“幹!”

  賀國華開啟電腦,上了聊天室,找到一個叫“人生驛站”的網友,對他說:“你拜託的事。我幹!”

  賀國華迷上網路聊天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有一次,他在聊天室裡遇到了一位叫“人生驛站”的網友,兩人隨便聊了起來。誰知越聊越投機,到後來他們竟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賀國華把他救文傳學的事也說了出來。“人生驛站”說他也認識一個叫文傳學的人。兩人一對,他們認識的文傳學竟是同一個人。“人生驛站”突然說:“我給你二十萬,請你殺死文傳學,你願不願幹?”賀國華說:“你開玩笑吧?”過了一會兒,那頭說:“我是認真的。只要你殺了他,二十萬元就是你的。為表誠意。我可以先給你五萬。如果你反悔,後果自負。”賀國華立即打了一行字:“你神經病!文傳學是我兄弟,我怎會殺他?”但令賀國華想不到的是,這個月他倒黴到了極點,不僅輸光了所有的錢,還欠下了一大筆債。追債人威脅賀國華如果不按期還清這筆錢,他就等著到閻王那裡報到。賀國華嚇得半死,百般無奈,這才想起“人生驛站”說的話。他也曾想過跟文傳學借錢,但文傳學自從那次車禍後,已經是一窮二白,哪兒有閒錢借給他還債呢?賀國華猶豫不決,一面是和自己親如兄弟的文傳學;另一面是自己懸在半空的小命,哪一樣他都不願捨棄。最後他想通了,反正文傳學這條命是我賀國華幫他撿回來的,就算我要了他的命,也不為過吧?

  於是賀國華請文傳學吃飯,想套一套他有什麼心願,準備替他完成,也好減輕心中的罪惡感。當賀國華聽說了文傳學的心願後,決定在幹掉他之後,幫他照顧一下那對姐弟。說實話,賀國華開始並不十分相信這個“人生驛站”。當他說肯幹後,那頭說:“好,給我一個賬號,你明天查一查錢。”賀國華忐忑不安地過了一夜,天亮後到銀行裡一查,賬戶上果然多了五萬元!賀國華一陣狂喜,把錢全都提了出來。

  賀國華收到錢,開心過後,卻是無盡的煩惱。他想不幹,卻已經不能回頭了。這一夜,賀國華悄悄找到文傳學的貨車,在剎車上做了點手腳。

  做完小動作後,賀國華回到家,又找到那個“人生驛站”,問他為什麼要置文傳學於死地。“人生驛站”說:“實話告訴你,文傳學撞死的那對夫妻就是我的哥嫂,我恨死他了,這才叫你幹掉他。你現在清楚了吧?”賀國華沒有說話,下了線,腦海裡浮現的全是文傳學的身影。

  第二天賀國華什麼也不做,整天在床上睡覺。晚上,他開啟電視機,電視上正在播一則車禍新聞。新聞說:今天上午,一輛大貨車由於剎車失靈,撞上了一根電線杆,貨車司機當場死亡。賀國華看得雙眼模糊,那輛貨車的車牌正是文傳學的。

  當晚賀國華上網尋找那個“人生驛站”,可他卻一直沒有上線。隨後幾天“人生驛站”都沒有上線,賀國華蒙了,心想這人一定是要賴賬了。

  又過了兩天,賀國華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竟是一家律師事務所打來的。電話那頭說,有些事情要他親自過去辦理一下。

  賀國華惴惴不安地來到事務所。接待他的律師說:“賀先生,今天叫你來,是要你處理一下文傳學先生的遺囑。由於文傳學先生買了一份人身意外保險,如遇意外身亡他將獲得五十萬元的賠償。文先生在遺囑裡清楚寫明,他將這筆賠款分十五萬元給你。而其餘賠款連同他的所有財產送給一對姐弟。還有他吩咐我見到你,將這封信交給你。”賀國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戰戰兢兢地接過信,顫抖著把信開啟:國華,當你看到這封信時,我已經含笑離開了這個世界。早在車禍發生前,我就知道自己患上了癌症。那天。從醫院出來後,我感到非常絕望,於是開快車想尋求解脫。但我萬萬想不到因為我的魯莽毀滅了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我萬分內疚,心想自己早晚都是死,不如就死得有價值一點吧。我買了份人身意外保險。打算以車禍的方式結束我的生命。網上那個“人生驛站”就是我。我知道遲早有一天,你會深陷賭博之中不能自拔。我讓你殺死我,是想讓你明白:賭博能讓你出賣最好的朋友。我知道你現在很內疚,但如果我的離開能喚回你的良知,這很值得。我給了你十五萬,加上原來的五萬,你應該可以還清賭債了。你救了我的命,我兌現了我的承諾,最後誰也不欠誰了。還有那一對姐弟,得到這筆錢,就算是我還了自己的良心債,我這一生終於可以無悔了。最後我想對你說,我本無意試探你,但你已不能和我再做兄弟了。

  信紙無聲地滑落到地上,賀國華雙手捂著臉,痛哭起來。

  篇二:女孩的杯子

  一個好女孩和一個善良的男孩分手了。男孩子很小心地問她:“我們還可以做朋友嗎?”女孩先是沉默,後來她只對男孩說了一句話:“感情就像是一隻玻璃杯,碎了就碎了。”因為她很清楚地知道無法挽救的東西,失去了就再也尋不回來了。

  分手後的那段時間,倆人都很憂鬱。女孩是為了她的初戀而傷感,男孩則為了失去一個朋友而無法釋懷。

  有一天,女孩不小心失手碰倒了一個自己很心愛的杯子,萬幸的是杯底只震裂了很細微的小縫,水是裝不了了。她拿在手裡不忍丟棄。這一切剛好被姐姐看見了。姐姐對她說:“不能裝水就裝別的東西吧。”接著姐姐把杯子用布擦乾,放了幾隻筆進去,後來這個杯子一直放在電話機旁,當筆筒使用。

  杯子裝不了液體,但可以裝一些固體的東西,流體容易流失,而固體卻可以永存,事實上很多事情都沒有自己想像得那麼壞,女孩從杯子得到感悟。她突然發現,她和男孩之間的感情其實也可以換為另一種方式進行交往。

  後來,女孩和男孩成了真正的朋友。女孩對她所有的朋友說:“當你放開胸懷豁然面對感情時,你會發現什麼都會變得美好起來,你的世界將不再只是灰色。”

  有時候,我們確實應該豁達地面對一些事情,或許可以以另一種角度看問題,你將會得到你想像得到的更多,甚至是更可貴的東西——

  正如女孩的杯子,也正如女孩透過杯子所得到的友情。

  篇三:換顆心又如何

  一個是電腦公司的總裁米先生,一個是該公司大廈的看門人老波比,他們兩個提出要交換心臟,並且因為醫生拒絕手術而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法院頒令強制醫生執行。

  其實故事發生於五年前,那時波比還是一個流浪漢。在一個下雪天,米先生見到他,沒有給他錢,卻帶他去喝了一頓熱湯。那是他們第一次交談,說起足球,說起往事,原來他們在高中時曾參加過同一場球賽。

  從那一天起他們真正成了朋友。米先生介紹波比進了自己的公司做門衛,並沒有刻意照顧,不過是讓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薪水微薄聊以餬口。唯一與其他員工不同的是,每個星期三,他們仍會相聚,共進一頓午餐。整整五年,週週如此。直到一個月前米先生因為心臟病而失約,波比才知道他的老朋友的心臟岌岌可危,隨時都會停跳,即使給予最好的醫藥治療,也最多可維持兩三年。於是,他提出來要與朋友交換心臟。

  他向法庭陳述了自己的理由“他有家庭,有妻子,兩個孩子,還有整個公司上千人在等他開工吃飯;而我,一個流浪漢,一無所有,無家無業,無兒無女。他的價值遠大於我,如果我能有什麼可以給他,與他交換,我很樂意。我會因為終於有機會做一件重要的事,而覺得不枉此生,這會是我在人世間創造的最大價值。”

  律師問“如果你是總裁而他是門衛,你還會願意跟他交換心臟嗎?”“不,如果我是總裁,未必會帶他在寒天喝熱湯。”老波比說,“五年中,他曾經給予我很多,而我唯一能給予他的就是,友誼與我健康的心臟。”

  然而沒有人願意相信這友誼是真實的,這恰恰是因為他們的身份太不對等了,人生的價值也太懸殊。律師因此認為有理由質疑米先生在這場交往中的獲益——除了那心臟——倘若不是為了換心,那麼他最初與一個流浪漢的循序漸進的友誼到底意義何在?

  米先生回答:“在我的周圍,人人視我為老闆,但是沒有人肯與我推心置腹,當我是朋友。只有他,波比,他從不奉承我,固執己見,稍不如意就對我暴跳如雷,但他卻真正當我是朋友,平等、自由的朋友。當他向我提出換心的要求的時候,我答應了。這並不是因為我是總裁而他是門衛,我的考慮僅僅是因為我有兒女,不想讓他們失去父親。這裡面沒有金錢交易。如果你們質疑這友誼,認為我在安排波比進公司時就在計劃換心,那麼不是侮辱了我,而是侮辱了我的朋友波比。”

  法官最終還是宣佈他們敗訴——基於眾生平等的無上原則,沒有一條法律可以強制要求以一個生命的結束來換取另一個生命的延續。

  老波比十分沮喪,米先生卻淡然地說:“我早知道是這樣的結局。我知道法庭根本不可能頒佈這樣的強制令,我也根本不會接受你換心的要求。可是我知道,如果不讓你出庭,你無論如何都不會甘心的。”

  波比驚愕道:“你答應出庭只是為了讓我說出那些慷慨激昂的話,讓我當一回英雄?”

  米先生答:“不,是你令我成為英雄。這樣,我以後就可以無比驕傲地告訴兒女,不要以我的成功和職銜炫耀,而應該引以為豪的是:你們的父親,曾經擁有一個像老波比這樣的朋友。人人都說為友誼應該兩肋插刀,然而只有他真正做到,他竟然願意,把自己的心臟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