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女孩的故事
有很多女同胞會找與自己同性的勵志故事來看,那麼關於女孩的勵志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你敢有什麼樣的夢想
和許多女孩一樣,自信沒有伴隨著我成長。我懷疑自己的能力,對我的潛能與個人價值沒有信心。如果取得了好成績,我認為是我運氣好。儘管我很容易交到朋友,卻擔心一旦他們瞭解了我,友誼便維持不下去。當萬事順利時,我想只是碰巧天時地利人和罷了。我甚至拒絕接受表揚和讚美。
對自我的低認知反映在我所做的選擇中。在十幾歲的時候,我吸引了一個同樣低自信的男人。不顧他的火爆脾氣與我們之間不穩固的關係,我決定嫁給他。至今我猶記得,舉行婚禮那天,當父親挽著我的手步入教堂時,他輕聲對我說:“還不晚,蘇,你可以改變主意。”我的家人知道我正在犯一個嚴重的錯誤。短短几周內,我也知道了。
婚後,我丈夫一直對我實施身體虐待,我的生活一片狼狽。但是,我仍然返回我們的婚姻,希望哪一天情況能好轉。
在兩個女兒降臨後,唯有她們的愛使我度過了一個個痛苦漫長的夜晚。我知道我必須做出改變,不為自己,也要保護兩個可愛的女兒。
這之後,有件事情給予了我作出改變的勇氣。因為工作需要,我參加了一系列職業發展研討會。有一次,主持人所談的主題是《將夢想變成現實》。這對我來說很困難,即使是夢想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都很難,但談話裡的一些資訊促使我用心地傾聽下去。
主持人讓我們思考兩個重大問題:“如果你可以成為任何人、做任何事、擁有世界上的任何東西,而且你知道不可能失敗,你作何選擇?如果你可以創造理想生活,你敢有一個什麼樣的夢想?”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的生活開始發生了改變。我開始有了夢想。
我想象,我勇敢地帶著孩子搬進一間我們自己的公寓,從頭再來;我想象,女兒和我生活得無憂無慮,過得更好。我夢想,自己成為一個國際勵志演講家,像研討會的主持人一樣激勵人們。我看到,未來的自己在撰寫啟迪他人的自傳故事。
我為自己人生的新成功進一步勾勒更清晰的畫面。我想象,我身穿紅色西裝、手提公文皮包、步伐穩健地走上飛機——這對我來說是相當遙不可及之事,因為那時的我還買不起一套西裝。
不久之後,改變開始了。我與兩個女兒搬進一個小公寓,因為每週收入只有98美元,我們吃大量的花生醬,開一輛破舊的汽車。生活雖然簡樸,但我們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和安全。我盡職盡責地賣力工作,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我“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有一天,我接到一個邀請我在即將舉行的公司年會上做演講的電話。我接受了邀請,那次演講非常成功,讓我獲得了多次升職,並且最終成為一名全國銷售培訓師。接著,我建立了自己的演講公司,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做巡迴演講。我“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已經變成了現實!
從我重塑人生的經歷來看,我深信,所有的成功都開始於展開翅膀——相信自己的價值、相信自己的眼光、不斷提高豐富自己、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制訂個人發展規劃的策略。然後,連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也能成真!
:《美國流浪少女成功進哈佛》
莉斯·默裡的故事是如此的令人心靈震撼,以致於被拍成電影並獲得大獎。一個生活在無家可歸者家庭的女孩,父母雙雙感染上艾滋病,但這個女孩沒有放棄人生的希望,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命運挑戰,最後踏入了哈佛大學的學術殿堂。
由於父母都染上了毒癮,默裡8歲開始乞討、15歲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從此默裡流落街頭。她在17歲決定回到學校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雖然小小年紀就無家可歸,但在她的身上卻充滿了優雅的氣質和真摯的性情,她的執著、不向命運屈服、堅強的意志和不斷地進取鼓舞了成千上萬美國人,人們從這個女孩的身上看到了如何跨域艱難與困境障礙的一種精神、一種面對人生自我選擇的動力。
有些人出生以後就具有反叛性,默裡就屬於這種型別的孩子。她的父母吸食可卡因成癮,家庭的收入幾乎都被父母用來滿足他們的毒癮上,默裡和她的姐姐從小就被父母忽略,缺少食物和保暖的衣服。但在15歲以前,小小的默裡並無太大的追求,過著貧困的生活,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在她看來,長大後能有一份工作,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
默裡10歲時,她的母親被檢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此後默裡一直照顧在病魔中掙扎的母親。默裡不願母親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也不願走上同母親一樣的生活道路。默裡的母親在她15歲時過世,這把她帶入了噩夢般的生活,但也讓她清醒,開始尋求自己的人生之路。默裡在母親過世後向自己發誓,她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她不會像母親那樣輕易地放棄對人生目標的追求,她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默裡看到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回到學校,接受教育,接受更好的教育。
默裡終於明白,不管怎樣,人是不能向命運低頭的,世界在不停的運轉,生活仍在繼續,不會因為你的失落與沮喪而改變,一味的傷心只會堵塞自己前方的路途而使自己更加沉淪,於是她決定堅強,堅強的開始新的生活。
默裡在一次演講中談到,我是屬於一個自我教育型成長起來的孩子,當我無家可歸時,沒有人來指導我,引導我。那時,我會到自助書店去偷我喜歡看的書。當然,今天我會原諒自己年青時的行為。在一次被我偷過書老闆主持的演講會上,我作為主講人對他說,我想我欠你25美元。
默裡說,在人的一生中,感恩應是一個人首要的特質,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感恩的心從我記事時起就深含在我的內心。我能有今天,我感激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其次,不論環境如何,我都有自己的選擇。當我住在大街上時,我在思考人生的價值,我知道當我克服每天遭遇的這些障礙後,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擋我邁向自己的目標。
當然,在我的生活中,我有過無數次的抱怨,我抱怨到了晚上不知要睡在哪兒?我抱怨一無所有,我抱怨為什麼是我要流落街頭?
默裡談到,然而,我知道我需要改變,我沒有了媽媽,但我卻有我自己。面對人生你可以選擇怨恨也可以選擇感恩。我選擇了回到學校學習,我穿著髒兮兮、散發著臭味的衣服,一家家學校去申請入學。我向學校發誓,每一門功課我都要爭取拿到A,校方問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我問校方,如果我十二分的努力,它會改變我的人生嗎?
17歲那年,默裡終於回到高中讀書,學校的每一個人都不知道她是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在高中,她選早上的課、下午的課、晚上的科、選獨立研究的課,她每天要做一個小時的地鐵到學校,還要去打工養活自己。
默裡說,我盡一切努力來學習,這是我對自己的承諾,我必須要完成承諾,很快我成了學校學業成績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在這過程中,我感到生活是殘酷的,我也想到退縮,但我想起了自己的承諾,我不能放棄。
默裡堅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計劃開始了她的高中學習生活,雖然依然是缺衣少食。默裡進入高中的一個兩年畢業的加速班,每天晚上她依然要露宿街頭,只能在馬路邊的樓梯角藉著路燈看書、做作業。但她卻在讀書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是那麼地喜愛讀書,結果默裡用兩年的時光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每門學科的成績都在A以上。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績和頑強克服困難的經歷獲得《紐約時報》獎學金,獲得獎學金1萬2000美元。而當她的故事在報紙上披露以後,讓冷漠的紐約人也十分感動,民眾捐獻出20萬美元,資助默裡上大學。
默裡談到,高中畢業前,我的老師帶著我和其他9名學校最優秀的學生來到哈佛校園,站在哈佛校園,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是一個超出你的預料的夢想可能變成事實時的那種驚奇、那種難以言表的時刻。她又一次問自己“這些人和我有什麼區別嗎?為什麼他們能夠在這裡學習?是命運還是因為他們的出身?人的出身真的有很大區別嗎?如果不是出身又是什麼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呢?
默裡決定申請哈佛大學,她說,我是如此地喜愛哈佛大學,這裡的教育會使人與眾不同。最終默裡被哈佛大學錄取,在接到錄取通知書時,默裡喜悅地表示,我感到如今就好像身上插上了翅膀,我可以做到我想做的事。
對於童年時代的境遇以及父母壓在她生活和精神上的重負,默裡回答她既不感到痛苦也不感到憤怒。雖然父母染上不良嗜好,但她的父母依然是愛她的。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父母染上了可怕的疾病,父母也儘量避免傳染給她。默裡說,人的一生無法割斷童年,童年的記憶會伴隨自己成長,重要的是從往事的經歷學到人生的道理。
默裡說,我愛我的媽媽,自始至終,自始至終,儘管她吸毒,儘管她沒有照顧女兒,而一直是我在照顧她,好像她變成了我的孩子。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勁的媽媽,就算在世人的眼裡你是人見人怕的癮君子,媽媽,我依然那麼地愛你。如果可能,我願意放棄我所有的一切,來換取我家庭的完整。
默裡的童年對她而言是不幸的,也是無助的,小小的孩子是從哪裡獲得力量的呢?默裡說,是愛。儘管父母染上毒癮,但我還是能夠感受到他們對的愛,我的叔叔就想教父一樣,他十分關心我。學校的同學對我也很關心,他們成為我最好的朋友。
默裡說,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接受很多東西,但他們可能不知道,不論發生什麼事,父母都會與孩子站在一起。小時候我雖然得不到父母的照顧,就像許多父母忙於工作而忽略了對孩子的照顧一樣,我必須面對被父母忽略的這一現實,但父母的愛是永存的。我從小很早就開始讀書,我的父親常帶我去圖書館借書,他是紐約大學心理學博士候選人,早年他有著很好的人生,但毒品毀了他。
默裡在哈佛大學三年級時,她的父親也成為艾滋病重症患者,默裡休學回到父親身邊照顧他。父親過世後,默裡又重新回到哈佛就讀,並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2009年,默裡再度進入哈佛大學攻讀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
默裡談到,我極度渴望成功,想進入哈佛大學,想獲得《紐約時報》的獎學金用來供自己讀書,我得到了這一切,當我坐在哈佛大學學生宿舍時,我突然感到孤獨,因為儘管我獲得了這一切,但我的母親卻離我而去。我意識到,任何的成功如果沒有履行職責那就是一種失敗,我的職責是要作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人一生可以獲得很多,但如果要彌補自己身上的創傷,需要自己去正視它。成功是一種對選擇的滿足,即使沒有名利,一個人也會做到成功。
當回答記者提出的“你曾經睡在街上,流浪,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很可憐”這一問題時,默裡說,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為什麼不能做到?
默裡說,我的人生之路走到今天,下一步是要為更多的人服務,我願意去幫助他人,傾聽他們的心聲並盡我所能來幫助他們。這是我的人生目標,每一個人都有他的人生追求,重要的是這種追求是來自你的內心。我會記住媽媽曾同我說的一句話,生活並不會停留在那等候每一個人,你的生活永遠都不會晚,生活之路就在你的面前、你的腳下。
波什在電影《風雨哈佛路》中飾演默裡,她曾和默裡一起呆過兩個星期,她說,默裡並不是在告訴我無論處境如何艱難都要振作,絕對不是告誡或教訓你要鍥而不捨。這樣說有些奇怪,但默裡不斷努力的目的只是像她說的那樣她已經很糟了,生活對她來說已無退路,那麼她就要看看生活到底還會有多糟。這點也正是默裡故事的價值之一,它不是簡單對你進行勵志的說教。
:你的路,你做主
有一天,我在臺南縣新榮中學演講,全校師生千餘人,把大禮堂全都坐滿。在演講結束前,我對學生說:“有沒有人願意到臺上來,把自己的夢想和大家分享?”
在密密麻麻的同學中,我看見一名女生舉了手,也慢慢地走出來。可是,我愣住了!為什麼?因為她個子很矮,矮到可能只有一百公分不到;但,當我再仔細一看,噢,不,她不是個子矮,而是“她沒有雙腳”!天哪,她竟然是“用雙手走路”!
此時,全校師生都看著這女孩,用雙手穿著拖鞋,一步一步地走到臺上,我將麥克風拿給她!而她,壓抑著緊張,從容地說:“我的夢想是,明年我能考上成功大學!現在,我的成績還不夠好,但我一定會繼續加油……”當她的話還沒說完,全校師生已給了她雷鳴般的掌聲!
那時,我好感動!我從來沒看過有人“沒有雙腳、沒有下半身”,而用雙手來走路;而且她是那麼勇敢,願意第一個舉手,用雙手撐住自己的身體,一步步地走到臺上來。
幾天後,我的網站上有個署名“王心華”的女孩留話說:“你好,戴博士,不知你是否還記得我?那天你到新榮中學演講,見過一位用手走路的女孩,就是我啦!你好嗎?那天對你真的印象很深刻,因為有善心人士送我你的全集,我都看過了,所以那天覺得你好面熟!我住在新營的一家教養院,有空多來參觀……”
過一陣子,我特地開車到臺南新營,找到“心德教養院”,也看到了王心華。聊天中才知道,她十九年前被父母遺棄在電話亭前;她右腳殘缺、左腳畸形,也沒有肛門。後來經過“雙腳截肢”和“施作人工肛門”等四次手術,如今,一直用手代腳來走路。
“現在我什麼事都自己來,洗澡、洗衣服、走樓梯、上下床鋪……都靠自己!”在寢室裡,心華對我說著,也動作迅速地爬上她睡覺的上鋪。
上學時,她坐校車,但遇下雨時怎麼辦?她不能自己撐傘呀!心華笑著對我說:“我下了車,就用跑的!”“啊?怎麼跑?”我問。
“用手跑啊!淋著雨,用手跑,還好,我很少生病!”
雖然心華沒有雙腳,但她現在正努力學習電腦和資料處理,也天天開懷、開朗地唱歌!她對我說:“只要不去比較就好!現在我不會太難過,我不會去想‘我沒有腳’,因為我還可以‘用手走路’呀!以後,我還想成為歌星或演說家呢!”十九年來,心華一直住在教養院裡,她不知道爸爸媽媽是誰。她好想知道,但始終無法如願。不過,幸運的是,教養院中的董事長、院長、老師、院童……就是她的爸媽和兄弟姊妹,每天大家都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上學搭校車時,同學會幫她拿書包,讓她方便“用手爬上爬下”.有時戶外教學,老師看她速度較慢,或引來別人異樣眼光,所以就建議她坐輪椅,但她說:“不要,我要自己走,別人怎麼看我都沒關係,我的心正常就好!”
在教養院裡,我看著心華熟練地用手爬樓梯,也大方地開啟電視,拿著麥克風,唱著一首首她拿手的中英文歌曲。在學校,她曾經拿到全校歌唱比賽第三名,也受邀到電視臺,參加“冠軍TV秀”的歌唱表演。
我看你一直笑嘻嘻的,很開朗!我說。
“對啊,人家也都這樣講,說我很樂觀!我就是要樂觀,心情才會快樂!”
至於考大學,心華謙虛地說,她成績不好,還要繼續加油!不過,她表示,不管未來如何,她絕不怨天尤人,她要靠自己的雙手活出自己!而且,她還想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她說:“我知道,要找到我爸媽的機率很小,但只要我有信心、耐心和毅力,說不定我會找到。我決定再等待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