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愛的初一作文

  愛是春天的陽光,是夏天的蒲扇,是秋天的果實,也是冬天的溫泉.在一個人的生命裡,不能離開愛這個溫馨的字眼.愛能夠讓人感到溫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愛

  “愛”這個渺小的字,傳遞了多少人間神聖、純潔的感情:母愛、父愛、愛心、忠愛、仁愛……正因為這些詞中的每一個愛字,所以才感天動地,讓人們擁有歡笑與淚水、堅強與脆弱,才有堅持下去的勇氣!

  而在我們的周圍,一直有許多的愛等著我們去發現、尋找。

  比如,爸爸媽媽給予我們的關心與疼愛。那是1995年的8月24日15時50分,我在麗水市人民醫院中出生了。媽媽經歷了漫長的十個月,忍著生我時的劇痛,生下了我,讓我來到這豐富多彩的世界,賦予了我生命。之後,爸爸又給我取名為“鍾婧”,希望我能成為一位有才華的女子。

  在以後的成長歲月中,爸爸媽媽不僅在學習上幫助我 ,而且還關注我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人們常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

  也許有人會說,爸爸媽媽的愛是親人給予的,那與我們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呢?是否也對我們付出了愛。

  是的,他們也有人對我們付出了愛。從一年級開始,範燁與我便是好朋友。講到我倆的友誼還不得不說起這事。那是五年級時的“六一”兒童節,我們班在學校舉行慶“六一”活動。原本大家都玩地非常開心,可就在活動快結束時,天卻下起大雨。我不安地望著窗外,只見雨水像斷了線的珍珠,不停地落下,窗戶上也已滿是雨水。

  “這可怎麼辦呢?”我心中不免有些焦慮,“今天,爸爸媽媽都上班,我又沒帶傘,雨下得這麼大,我該怎麼回家?”我在心裡默默地祈禱,“讓雨快點停吧”。

  範燁彷彿看穿了我的心事,把雨傘遞給我。我愣了一下,問道:“你要把傘給我嗎?”她點點頭。

  我連忙一邊搖頭,一邊擺手:“這怎麼行呢?你把傘給我,自己就要淋溼啦!”

  範燁把傘鄭重地放在我手上,對我說:“別傻啦,給你就拿好。再說我是騎車來的,有傘也會淋溼,不如給你。”

  就這樣,活動結束了。我撐著她的雨傘,目送她騎車遠去。天依舊下著大雨,給人以寒冷,可我的心卻暖烘烘的。

  我想著就是友愛吧!

  我覺得只要善待別人,給別人幸福,溫暖別人,別人也會賦予你愛。如果每個人都多一份愛,就會多一份溫暖;多一份溫暖,也就多一份快樂。

  愛,使我們慢慢成長;愛,使我們懂得感恩;愛,使我們選擇堅持;愛,使我們有支撐生命的力量!

  讓你我伸出溫暖之手,讓冰冷的世界變得溫暖,讓生活中到處開滿“真、善、美”的花吧!

  愛

 

  “媽媽,媽媽,我要吃小紅燈籠!媽媽聽了我的叫喊,皺著眉頭,奇怪地問:“什麼是小紅燈籠呀4歲的我,還不知道那種水果的名字,只好拽著媽媽進了水果店:“你瞧,就是這個小紅燈籠!”媽媽笑了:“哦,原來是草莓呀。 媽媽一手拎著草莓,一手拉著我往家走。我心裡盼望的全是快點吃上草莓,於是趁媽媽不注意,我的手從她背後伸過去,想偷一顆草莓出來先解解饞。突然,媽媽扭過頭來,把我嚇了一跳,我慌忙縮回了手。“小饞貓,草莓還沒洗呢,吃了會不舒服的!”媽媽陰沉著臉警告我。我嚇得連連後退。 回到家,媽媽馬上洗草莓,望著盤子裡水靈靈、紅豔豔的草莓,我早就咽口水了。草莓一端上桌來,我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媽媽在邊上微笑著說:“慢慢吃,慢慢吃,沒人和你搶。別噎著了!”我邊吃邊連連點頭。我發現,又大又紅的草莓特別好吃,很甜。可媽媽為什麼專挑小的吃呢?我把一個大草莓遞到媽媽跟前,就像在她面前掛起了一盞小紅燈籠。媽媽笑了,連連擺手:“媽媽不吃,媽媽怕甜。”“吃吧,吃吧,這顆最好吃了!”我把小紅燈籠硬送到她的嘴裡,她只好“從命”了。她吃得津津有味,還不住得點頭,嘴裡說著:“好吃,好吃。”我想:媽媽一定也喜歡吃大草莓,她不吃,是想讓我多吃點。 那大大的草莓,像一盞盞小紅燈籠,散發著愛的溫暖,掛在我成長的道路上……

  所以我這才知道小紅燈籠是神馬東東!

  身邊的愛

  如果愛是一棵常青樹,那麼澆灌它的必定是愛的淚水;如果說愛是一堵城牆,那麼築起它的必定是愛的結晶;如果說愛是一束火焰,那麼燃燒它的必定是愛的事蹟。

  今天週末,我決定坐車去奶奶家。我剛上車不久,便上來了一位大叔和他的孩子。孩子手上拿著一筒薯條,他們穿著簡樸,頭髮蓬鬆,看起來並不富裕。那位大叔找到了一個座位,把男孩子抱在身上,只見孩子望了望手裡的薯條,又說:“爸爸,媽媽在醫院躺著,我們一人吃三根薯條,其它的讓給媽媽吃好嗎?”

  “好!”大叔笑眯眯地說。

  “不,不,我們一人吃兩根,這樣媽媽可以吃得多點了,對吧?爸爸!”

  “對,對!我們家明明最乖了!“大叔依舊笑眯眯地。

  男孩又改變了主意了,只聽他純真地說:“爸爸,我決定了,我不吃,都留給你和媽媽吃,這樣,媽媽的病才會快點好起來,爸爸也會越來越強壯了!”

  這一次,大叔不再笑眯眯的了,只見他淚珠在眼眶裡打轉,然後抱住他的孩子說:“明明,爸爸也不吃了,留給媽媽一個人吃吧!你說行嗎?”

  “行!行!都給媽媽吃!”男孩開心地回答。

  一筒薯條分來分去,雖然平凡,但卻包含了他們對母親,對妻子的愛。我也堅信,愛,不曾走遠,它一直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