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優秀的端午節日記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下面小編為你帶來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篇二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著小船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篇三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細雨濛濛,連綴成絲。粽香飄萬里,情意暖人心。綠水浮龍舟,千古話端午。——題記

  多少次的期盼,多少次的守望,在這粽香飄香的季節,我們以隨同那屈原的帶領下,一起走進端午節……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端午清晨,人們紛紛踏出家門,到各自計劃的目的地進發,這便是端午人們的一個習俗:踏青。路上人山人海,向遠望去,一片沸騰的海洋。出行的人們,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折一些樹枝,再買一個葫蘆,掛在自己的家門上。這,變成了端午的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走進端午節,踏青遊玩,折下樹枝,憧憬希望。

  “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稱假虎丘。”端午,賽龍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河溪兩邊人山人海,鎖吶聲,腰鼓聲,鼓號聲,大鼓聲,匯成一片,響徹長空。隨著一聲槍響,兩條龍舟猶如離弦的箭飛向目標。湖水飛濺著,人們的心情也隨之飛濺,吶喊加油聲絡繹不絕,一浪賽過一浪。

  走進端午節,龍舟越過,團結一心,齊心協力。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碧綠的粽葉將糯米包裹其中,略帶著些微微的清香。我也動起手來,開始包粽子,將對屈原那深深的敬意凝住其中,彷彿屈原當時那英俊瀟灑的面孔已浮現在我的眼前,隨之咕咚一身,帶著無限的悲憤,投入江中。百姓們紛紛包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會吃掉他的身體。從此,每逢端午佳節,各家都會包粽子,空氣中粽香不曾散去。

  走進端午節,粽香怡人,祭奠屈原,銘記先烈。

  走進端午節,領略傳統文化別樣的內涵,感受傳統節日迷人的魅力,縈繞心頭的是纏纏的暖意,揮之不去的是綿綿的情意。


還會看:

1.端午節作文300字優秀範文6篇

2.端午節作文500字優秀範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