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詩兩首預習提示

  這一課選了兩首現代詩: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詩兩首預習提示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發表於1927年大革命失敗之後,當時產生了較大影響,詩人也因此被人稱為“雨巷詩人”。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藉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抒情主人公“我”是在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中孤獨地ㄔ亍著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懷著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這種心態,正是大革命失敗後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政治低壓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於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

  《再別康橋》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蟄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菸與文化》***可以說,“康橋情結”,也就是徐志摩所說的“自我意識”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也貫穿在《再別康橋》中。

  賞讀這兩首詩,建議採用下面的方法。

  1.把握詩歌結構上的特點。

  這兩首詩都是首尾迴環的結構:兩首詩都是七節,第1節與第7節基本相同,形成首尾照應;第2~6節則是詩人情感、思緒發展變化全過程的概括。分析兩首詩的結構,有助於整體把握詩歌,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詩歌的意象特點。

  鑑賞詩歌的根本目的,就是透過語言窺視詩人的內心***即所謂意境***。但詩是一種吞吞吐吐、遮遮掩掩的文學,詩人既想要表現自己又想要隱藏自己,因此它必須藉助意象來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意象對於意境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讀者進入詩歌的意境總是從感受意象開始的。鑑賞詩歌時,抓住意象並反覆揣摩、體味,是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而順利進入詩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雨巷》 詩中有兩個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梅雨季節,江南的小巷陰沉潮溼,兩邊是寂寞的人家,間或有人匆匆走過。這一形象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二是丁香姑娘。丁香是古典詩詞裡常見的意象,往往用來代表孤高、美麗和憂愁。詩人將這種美賦予姑娘,“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姑娘象徵什麼呢?對這個意象的探討,有助於窺視詩人內心的祕密。

  《再別康橋》 詩人徐志摩將自己多年“沉澱”在心靈深處的感情,濃縮在凝練的詩句中,融化到一些富有個性特色的意象之中。那河畔夕陽中的柳條,那柳陰下波光瀲灩的清泉,那在清泉中招搖的水草,詩人乘著一葉小舟,向著青草萋萋的小河深處尋夢,還有沉默的夏蟲,沉默的康橋,這些意象構成一種夢幻般的深邃意境,生動地描寫了徐志摩的“詩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