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高頻考點

  隨著地理考試的來臨,你知道哪些是常考的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新型工業化,就是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道路。

  工業化可分為三個階段:

  1、以輕工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像英國等歐洲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過程是從紡織、糧食加工等輕工業起步的。

  2、以重化工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化工、冶金、金屬製品、電力等重、化工業都有了很大發展,但發展最快的是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工業。

  3、工業高加工度化的發展階段。在重化工業發展階段的後期,工業發展對原材料的依賴程度明顯下降,機電工業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這時對原材料的加工鏈條越來越長,零部件等中間產品在工業總產值中所佔比重迅速增加,工業生產出現“迂迴化”特點。加工度的提高,使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而消耗的原材料並不成比例增長,所以工業發展對技術裝備的依賴大大提高,深加工業、加工組裝業成為工業內部最重要的產業。

  以上三個階段,反映了傳統工業化程序中工業結構變化的一般情況,並不意味著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完全按照這種順序去發展。例如,新中國建立後,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就是首先集中力量建立起一定的重工業基礎,改革開放初期再回過來進行發展輕紡工業的“補課”,而現在則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

  總結: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發展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總是與農業現代化和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的,總是以貿易的發展、市場範圍的擴大和產權交易制度的完善等為依託的。

  ***二***

  非地帶性又稱隱域性。是由非地帶性因素引起的無規律分佈。海陸分佈、洋流等非地帶性因素使地帶性分佈規律變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鮮明,使自然環境更加複雜。

  1.海陸分佈:如北半球高緯度的苔原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呈東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現象十分明顯,而南半球相同緯度絕大部分是海洋,故沒有苔原帶和針葉林帶分佈。

  2.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側是多雨的溫帶森林,而同緯度的山脈東側卻是乾燥的巴塔哥尼亞沙漠。

  3.區域性環流和洋流:如信風帶大陸西岸,因受離岸風及沿岸寒流的影響,在海岸帶形成沙漠。又如西歐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緯度範圍到達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4.區域性水分變化:如熱帶荒漠帶和溫帶荒漠帶內的綠洲;區域性水分礦化度的變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溫帶落葉闊葉林中,由於鹽分變大出現的鹼蓬草地。

  5.區域性岩石性質的變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由紫紅色的砂岩、頁岩風化而成的紫色土。

  6.區域性地熱異常:如在冰島,苔原是這裡的地帶性植被,但在熱泉附近卻分佈著草甸。

  7.人為作用:如在沙漠邊緣營造防護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動都可以造成對地帶性規律的改變等等。

  總結:其形成和分佈都不受生物氣候地帶的嚴格制約。同樣,受區域性地形或土壤等因素影響而形成的隱域植被,可分佈在不同的植被地帶內,夾雜在顯域植被中間,不形成獨立的植被地帶。

  ***三***

  鬆嫩平原是東北區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耕地面積大***佔東北區耕地總面積的半數以上。

  鬆嫩平原在東北區農業開發歷史較早,外延開發的潛力已不大:今後主攻方向是深度開發,提高單產。目前糧食單產不夠高主要是由於農田投入不足,耕作管理粗放。本區土壤的自然肥力較高,但長期以來只用不養,地力下降。黑土帶土壤侵蝕較重,土壤有機質含量逐漸減低。化肥施用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農家肥施用量更少,不施肥的白茬下種田約佔全區耕地的1/3,成為低產的主要原因。東部山前臺地,年侵蝕模數約為6000t/平方公里,黑土層越來越薄,水土流失對商品糧基地建設影響很大,需要積極預防和治理。

  搞好商品糧基地建設,必須從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出發,堅持開發利用、保護、治理相結合,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採取綜合治理措施,建立多層次多功能的複合生態結構。今後鬆嫩平原農業的發展,應立足於資源的深度開發,著重解決產量不穩不高的問題,主要是加強水利建設和建立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增強對旱、澇的抗禦能力;合理調整作物品種佈局,避免、減輕低溫冷害;努力培肥地力並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在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強化種植業和飼養業、農區和牧區的結合,加快畜牧業的發展;鞏固提高以玉米、水稻、小麥、大豆、甜菜以及肉、奶為主的農業綜合商品生產基地。

  總結:鬆嫩平原土地資源雖然豐富,但土地生產率不高,土地利用不夠合理。在開發利用土地資源過程中又忽視治理、保護措施,致使生態環境受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