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重要考點

  掌握地理的考試知識點,會讓你的學習成績更上一層樓。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我國的氣候

  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地區一年內的盛行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冬季風寒冷乾燥,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風溫暖潮溼,形成了我國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外,習慣上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界,把我國劃分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我國的氣候型別,主要包括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以及高原山地氣候。

  我國氣溫分佈特點我國溫度帶的劃分:

  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異很大。1月℃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佈。冬季最冷的地方為黑龍江的漠河鎮。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區外,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夏季最熱的地方為新疆吐魯番。我國由北向南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高原氣候區。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我國溫度分佈特點:

  我國氣溫分佈特點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異很大。1月℃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佈。冬季最冷的地方為黑龍江的漠河鎮。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區外,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夏季最熱的地方為新疆吐魯番。我國由北向南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高原氣候區。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我國降水界限的劃分:

  1.800mm年等降水量線,它大致經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然後折向東,沿秦嶺??淮河一線,此線以東、以南地區年降水量大於800mm,為溫潤區。是我國主要的水田作業區,農業以水稻生產為主;此線以北為半溼潤區,以旱作農業為主;

  2.400mm年降水量線,此線大致沿大興安嶺?長城一線到蘭州,向西南,經青藏高原到岡底斯山一線。此線是我國半溼潤區和半乾旱區的大致分界線,也是我國農耕區與畜牧業區的分界線;3.200mm年等降水量線:大致經內蒙古中部??賀蘭山??祁連山經青藏高原一線。此線大致是我國半乾旱區和乾旱區的分界線。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區,多為荒漠地區,除有灌溉水源的綠洲以外,自然環境惡劣,人煙稀少,十分荒涼。

  我國雨帶的推移規律及影響:

  1.鋒面雨帶的形成:當夏季風的暖溼氣流登陸北上時,與從北方南下的冬季風的冷幹氣流相遇,較輕的暖溼氣流被抬升到冷空氣之上。暖溼氣流在上升過程中,氣溫不斷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鋒面雨,從而在我國東部地區冷暖氣流交匯的地帶出現一條降水較多的鋒面雨帶。

  2.鋒面雨帶的移動:五月,雨帶徘徊在南嶺一帶;六月,雨帶移到長江流域以後,在江淮之間擺動一個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帶開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達華北、東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兩廣地區還受西南季風影響

  :新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疆”,古稱西域。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府,東漢魏晉改都護為長史,唐代設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州北庭兩個都護府17世紀中葉以後清朝平定了準噶爾部叛亂在天山南北設伊犁將軍光緒10年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省,意為“故土新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處亞歐大陸腹地,位於中國西北邊疆,面積166萬平方公里,約佔國土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又成為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截止2004年底,新疆人口為1963.1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佔60.5%。新疆的少數民族有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錫伯族、滿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達斡爾族、塔塔爾族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理資訊:

  1.地位和位置:新疆位於我國西北邊陲,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鄰國最多的省區。省會是烏魯木齊。是一個以維吾爾、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

  2.地形特徵:地形特徵是高山與盆地相間分佈三山夾兩盆,它們自北向南依次是阿爾泰山脈、準噶爾盆地、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崑崙山脈。

  3.氣候特徵:由於遠離海洋,周圍又有高大山脈環抱,來自海洋的氣流不易到達,所以降水稀少,氣候乾旱,為溫帶大陸性氣侯。這裡有我國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4.富有特色的綠洲農業:

  1盆地邊緣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區分佈著眾多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

  2這裡夏季高溫、光照充分熱量充足和光照強烈有利於瓜果著色,如西紅柿、石榴和枸杞,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糖分的積累,適合多種農作物的種植。水源來自山區降水和冰雪融水;

  3修建引水渠、灌渠、尤其是著名的坎兒井引水工程;

  4小麥、玉米和高粱是主要農作物,基於新疆特有的光熱條件,棉花夏季炎熱乾燥的氣候和穩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為我國優質棉花生產基地、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新疆的人口城市集中分佈在綠洲地區。

  5.能源、資源開發:

  1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儲量約佔全國陸地總儲量的三分之一。主要分佈在沙漠廣佈的塔里木盆地。

  2西氣東輸工程路線:起點輪南——終點上海,經新、隴、寧、陝、晉、豫、皖、蘇、滬影響:西部地區—資源優勢變經濟優勢;迅速增加當地財政收入;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東部地區—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短缺問題;由於天然氣是清潔能源,所以西氣東輸可以改善東部環境;此外還會改善沿線地區因薪柴砍伐而帶來的環境和生態壓力。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又稱甘肅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故稱河西走廊,他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以來是內地連線新疆的重要通道,為古代“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國同西方世界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國際通道。

  河西走廊的區位特徵:

  1、行政區劃:

  地域上包括甘肅省的蘭州和“河西四郡”:武威古稱涼州、張掖甘州、酒泉肅州和敦煌沙州及安西瓜州。西漢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即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2、氣候:

  河西走廊冬春二季常形成寒潮天氣。氣候為乾燥少雨因距海遙遠屬於溫帶沙漠氣候,但夏季可利用祁連山的雪水進行綠洲農業。夏季降水的主要來源是侵入本區的夏季風。氣候乾燥、冷熱變化劇烈,風大沙多。自東而西年降水量漸少,乾燥度漸大。如武威年降水量158.4毫米,敦煌36.8毫米;酒泉以東干燥度為4~8,以西為8~24。降水年際變化大。夏季降水佔全年總量50

  3、民族:

  民族有漢、蒙古、藏、裕固、哈薩克、回、滿等。以漢族為主,主要在綠洲區從事農業。藏族、裕固族、哈薩克族、蒙古族則從事牧業。

  4、地質:

  河西走廊屬於祁連山地槽邊緣拗陷帶。喜馬拉雅運動時,祁連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來的洪積、沖積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現南山北麓坡積帶、洪積帶、洪積沖積帶、沖積帶和北山南麓坡積帶。走廊地勢平坦,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沿河沖積平原形成武威、張掖、酒泉等大片綠洲。其餘廣大地區以風力作用和乾燥剝蝕作用為主,戈壁和沙漠廣泛分佈,尤以嘉峪關以西戈壁面積廣大,綠洲面積更小。

  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圍,由山區河流搬運下來的物質堆積于山前,形成相互毗連的山前傾斜平原。在較大的河流下游,還分佈著沖積平原。這些地區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引水灌溉條件好,便於開發利用,是河西走廊綠洲主要的分佈地區。

  河西走廊氣候乾旱,許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連山冰雪融水豐富,灌溉農業發達。

  5、土壤:

  河西走廊的耕地主要分佈在山前平原上。沖積扇上部組成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