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很差怎麼辦

  孩子學習差,是家長們最頭痛的事。呢?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的方法,供你參考。

  孩子學習很差的原因

  1、一心二用

  注意力分散,12歲以下兒童由於注意力不穩定,不能很好的分配注意力,一心二用是學習的大敵;家長要培養孩子專心致志的學習態度,給孩子講解一心二用的利弊,鼓勵孩子痛痛快快的玩,專心致志的學,特別是家長,要以身作則,表現出對事對人的認真、專一的態度。

  2、語言表達

  語言表達影響寫作和形象、抽象思維發展,父母從嬰兒期就要注重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多與孩子交談,耐心聽孩子將他的故事,引導孩子說完整的、清楚的句子,回答孩子的問題。

  3、依賴家長

  不要包辦孩子學習和生活,讓其養成自己做事的意識和習慣,停止對孩子的過分關心,不要輕易幫助孩子學習,不要直接告訴孩子難題的答案。

  4、貪玩不復習

  學習要堅持先易後難,先少後多的原則,根據孩子的學齡、理解力安排學習內容,同時在時間、學習內容分配上也要注意,不能貪多,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與孩子討論學習中複習的重要性,否則容易導致孩子的厭學心理。

  5、簡單重複學習

  有些家長過多給孩子佈置作業,有些家長在孩子學習出現問題後採用懲罰式方法讓孩子學習,經常讓孩子重複性學習可能導致他認為,學習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活動,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對學習採取敷衍的態度。對此,應採用“跳起來,摘果子”的天花板方法,減少或避免簡單重複性學習,根據孩子的個性、學習理解力逐漸學習難度。

  6、錯誤的競爭心理

  家長錯誤理解競爭,不讓孩子與同學交談學習情況,不讓孩子幫助同學,從而出現“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的情況,影響孩子的學習;家長要告訴孩子,競爭是建立在合作基礎上的。

  7、忽視創造力培養

  家長只知道讓孩子學習學習***維持性學習***,忽略對孩子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家長對孩子過分嬌慣和庇護,對孩子的活動過分限制,或者採取放任的態度對待孩子,這些都不利於孩子創造力的培養;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採用“發現法”,引導孩子獨立性、自主性的增強,促進創造力的發展。

  8、電視兒童

  電視兒童在今天普遍存在,家長對此要忍痛割愛,減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有選擇的讓孩子電視節目,對讓孩子參與活動,培養孩子的興趣,多與小夥伴遊戲,儘量讓孩子少看電視。

  孩子學習很差家長做法

  方法之一:溝通

  隨著現在年齡的增長,家長與子女的溝通、交流越來越少,誤解越來越多。有的家長懷疑孩子有不當行為,就盯梢,偷看孩子日記,不允許孩子和別人接觸,甚至怕孩子出事星期天就把孩子關在家裡學習。你理解孩子的感受沒有?我們都知道關起來養的東西都不好吃,孩子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長的人,需要接觸自然,需要接觸社會。

  父母和孩子必須溝通。有的家長說,我們溝通的時候也不少呀,每天回家就教育他,吃飯時也教育他。溝通不是父母講孩子聽,溝通是雙向的。父母說的多了,孩子說得就少了。高明的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說,讓孩子說,不是讓自己說。少用陳述句,多用疑問句。用提問的方法引起孩子思考,讓孩子回答。多問幾個為什麼,怎麼辦的問題,而不是告訴他應該怎麼辦。

  比如這次考差了。高明的家長會親切地和孩子交流,微笑地鼓勵,考不好不要緊,關鍵是要總結經驗。通過總結,孩子得到了教育,學習也有了希望。

  孩子犯了錯,心裡肯定很內疚,如果父母粗暴地痛斥,孩子就不再內疚,由內疚變為憤怒,由憤怒變為叛逆。犯錯的孩子回家,沒有一個準備與家長吵架。但由於家長怒罵和痛打,孩子負氣出走,再也不回來了。

  母親讓她跟父親說,父親為你找遍了大街小巷,急得高血壓又犯了。女兒心裡很內疚,到父母跟前痛哭流涕,下定決心按時回家。父親說這不大好改吧?你能改得了嗎?女兒立刻說,我改給你看,一定不讓父母擔心。家庭是講感情的地方,用人間最溫暖的親情感化孩子,讓孩子內心主動改變。如果家長沒有一套方法,很難教育好孩子。

  方法之二:閉嘴

  為什麼孩子一到家就躲進房間?孩子怕什麼?怕家長的嘮叨。如果妻子在廚房做飯,丈夫在旁邊嘮叨,要放鹽,要放油,火太大了,菜要洗乾淨,妻子會不會嫌煩?如果你工作時,同事一會說你要這樣,一會告訴你要那樣,你會不會嫌煩?有家長說,每次我都對孩子講道理,他就是不聽,我該怎麼辦?我要問,你講道理有沒有效果?如果醫生治療時沒有效果會不會重新選擇一種方法?同樣,你嘮叨不休,孩子一聽就煩,你有沒有想到過要換一種方法?

  有一位母親咽喉長了結節,手術後,醫生告訴她必須噤聲一個月。孩子考試沒考好,回來告訴媽媽,如果是以前,她一定會大聲批評孩子,並嘮叨不休。但這一次她不能說話,只好摟住孩子,用手撫摸著孩子。孩子第一次發現媽媽沒有嘮叨,而且還很親切,一下子覺得非常幸福。就這樣過了一個月,媽媽沒有抱怨孩子一句,孩子成績居然直線上升。所以有人說一個家庭如果媽媽閉嘴的話,家裡將有兩個人得到解脫:一個是父親,一個是孩子。

  方法之三:賞識

  這是一個萬能的教育方法。有人採訪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問他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原因到底是什麼。他說我要感謝我的母親,然後講了發生在童年時的一件小事。他說,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翻了牛奶瓶,牛奶灑了一地。

  媽媽走過來,蹲下身子撫摸他的頭對他說,孩子你能幫媽媽做事了,你長大了,馬上要變成一個男子漢了。為了獎勵你,我們一起來疊紙船玩,精緻的紙船在潔白的牛奶上飄來飄去,玩得很開心。然後媽媽教我怎樣擦乾地板,怎樣拿牛奶瓶。他說從此我學會了兩點經驗:把沒有用的東西變為有價值的;不要害怕失敗。這兩點對我從事科學事業有著巨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