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學生不愛學習怎麼辦初中生不愛學習的表現
依靠學生、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綜合治理,探索糾正初中學生不愛學心理的對策,下面就讓小編來給你科普一下初三學生不愛學習解決方法。
初三學生不愛學習解決方法
1、 讓學生了解學習的意義和價值,矯正學習方法。
首先,我們應先讓他們認清一個事實:興趣是後天培養的,對任何事情的興趣也都是可以培養的。只要勤奮努力,再加上良好的學習方法就能取得好成績,有了好成績,就有了成就感和愉悅感,也就有了興趣,所以他們應該努力培養學習興趣。
2、 學校要重視激發,培養學生自尊心與自信心。
教師的作用不只是教書,還有育人。如何育人?應當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當這些優點被別人認可並讚揚時,他便會擁有很強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這樣,他才能嚴於律己,勤奮學習。試想,如果學生在教師眼中都一無是處,他還有什麼動力推動他學習呢?教師應該更為關注處於弱勢的學生,真心地幫助他們,孜孜不倦地誘導他們走出陰影。創造成功機會,滿足學生高層次需要。信心是前進的源泉,進取是成功的根本。在學習上,氣可鼓而不可洩,教育的技巧就在於如何創設成功機會,滿足學生高層次需要,不愛學習者的顯著特點是喪失了信心,若老師適當地降低學習要求,創設情境,讓學生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滿足他們尊重的需要。信心、期待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動機,增強信心,克服自卑,糾正不愛學習者的心理。
3、 欣賞學生,讓學生獲得快樂的積極體驗。
有一段這樣描述不愛學習學生的話:“對於不愛學習的學生,他們先前的學習生活經驗往往是失敗的,又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消極評價,他們認定自己永遠是一個失敗者,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濟於事。這些學生大多自卑多疑,自我概念低,態度消極,對自己沒信心,學習時漫不經心,對學習無興趣。他們對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持懷疑和不確定的態度,傾向於制訂較低水平的學習目標,往往不能給自己確立恰當的目標,以避免獲得失敗的體驗。與其他學生相比,他們更多想到的是自己在學習活動中失敗的情況,遇到挫折時,他們往往沒有自信心,不加努力便會放棄。在他們心目中,對於失敗的恐懼遠遠大於對於成功的渴望,尤其是經歷多次失敗之後,他們往往不再指望自己獲得成功。”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發現有以下幾種心理特徵:沒信心、害怕失敗、自卑多疑、態度消極、自暴自棄,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與動力,產生厭學情緒。但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長期所遭受的挫敗感,使他們有了習得無助感。自我效能感理論告訴我們,只有當人們勝任某些活動、認為自己在這些方面是有能力的,才會產生對這些活動的內在動機。反之,當人不斷地受到挫折,便會感到自己對一切都無能為力,喪失信心,這種心理狀態叫習得無助感。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本性是偏愛積極,要讓人獲得足夠的積極情緒的體驗。積極情緒包括高興、興趣、滿足、自信、自豪和愛,積極情緒有助於消除消極情緒。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應該給每個學生設定適度的期望,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肯定,用激勵或讚美的語言幫助他們找到自信,而不能僅看學業成績,重要的是看他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與自我實現。不僅如此,教育工作者還應多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一次又一次的小成功,增強自我效能感,進而增強學習的動機。
4、 引導學生,培養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
中學生是不成熟的發展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快樂自信地學習和生活,幸福地感受現在和樂觀地面對未來。我們不僅要積極有效地評價學生,將積極心態、積極情緒傳遞給學生,而且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評價,覺得自己能行。如果老師和家長給他們傳遞的是積極的心態和情緒,可以說,他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就會更樂觀、堅強、快樂,更容易接受挑戰和挫折。積極心理學相信人是一種“正在成長過程中的存在”,人人都有積極的心理潛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長能力,具有自我完善的傾向,能夠克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限制,完善和發展自我。主張儘可能地激發人的積極心理需求,使之具有積極的意向、願望、動機、抱負、興趣、信念、價值觀等。積極心理品質對身心處在發展中的中小學生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堅決反對以分數作為唯一教學評價指標的錯誤行徑,而應把學生當作是充滿潛力的個體,把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作為教育的最終目的,這才是徹底消除厭學心理的根本途徑。
5、 愛護學生,給學生創造一個積極的社會環境。
積極社會環境主要研究人類幸福的環境條件***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影響天才發展,創造力的體現、培養、發揮等社會環境因素上。積極心理學認為,個人的經驗獲得與成長是在與環境的積極互動中得到體現的,良好的環境塑造積極的人類經驗。社會文化、學校、家庭乃至語言環境等都是影響個人成長的環境因素。研究表明,當孩子們的周圍環境和師友提供了最優的支援、同情和選擇時,他們最有可能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反之,這些孩子容易出現不健康的情感和行為方式。如果父母經常無休止地吵鬧,將會使孩子的精神受到嚴重的創傷,形成孤僻、冷漠、自卑、衝動、報復、人格偏執的不良心理,導致厭學情緒的發生。父母濫施懲罰、打罵孩子,讓孩子感覺不到家庭的關愛和溫暖,將會在他們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投下濃重的陰影,也會讓孩子在學習上產生逆反心理,最後導致不愛學情緒的發生。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氣氛對於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的。和諧的家庭關係,有助於培養子女優良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於學校方面,教師、教材、教學方法手段、教學評價等諸多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構成影響,如緊張的師生關係,單調枯燥的教學方法,沉重的學習負擔等,這些都可能成為學生不愛學的原因。要想“從根本上消除中小學學生的不愛學情緒,必須建立起以人的發展和自我實現為核心,以激勵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培養健全人格為內容,以科學教育原則和科學評價體系為途徑的有效教育系統”。
6、 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
師生情感的融洽,不僅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而且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與主動性。課上是老師,課下是朋友,變傳統的師生關係為平等、互尊互愛的師生關係。老師真誠地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充分挖掘其閃光點並給予充分的肯定,給予鼓勵與表揚,這樣的老師也必定能夠得到學生的尊重與認可,使學生專心致志地聽課,以積極的態度,積極配合各項教學工作。
7、 提高教師素質,改進教育方法。
教師的素質直接關係著教學效果。優秀教師上課,能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知識水平,運用啟發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不僅動腦,還要動手動口。因此,能夠緊緊抓住學生,引起探索,培養訓練學生的能力。這樣的教學,不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將出現的是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學習局面。
8、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十分重要,作為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應積極與學生家長聯絡、配合,使雙方的資訊得到及時地反饋,發現學生有不愛學情緒應想方設法積極進行心理誘導,決不能任其自流,也不能實行強制管理,這樣更會加重學生的不愛學心理,使問題更加難以解決。作為家長,應努力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瞭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儘量避免或減少孩子心靈上的創傷,家長不是永遠都對,自己有錯不要羞於承認,家長主動承認錯誤有利於父母與子女建立和諧的關係。學校應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行為上過於放蕩的學生按規定給予適當的處分是必要的,也應考慮學生的想法,運用多種形式,進行啟發式誘導,想方設法增強學生抗禦挫折、精神壓力的能力,以增強學習信心。
爭取家長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因此,在幫助學生糾正不愛學心理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作為學生來講,要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訂家教週刊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導孩子的學習,如何指導孩子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承受挫折,培養自控能力等,並大力宣傳優秀家長的身教言教並重,自身如何熱愛學習的事蹟,宣傳一味溺愛、打罵、體罰、放縱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導家長與學校配合,幫助學生消除厭學心理。總之,排除不愛學心理是一項長期、艱苦、複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長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科學、尊重人材的社會大環境,深化改革,確實減輕學生負擔,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給孩子以科學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不愛學情緒的蔓延,使學生健康的發展。
9、 家長要更新觀念,正確認識教育的意義。
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現實的世界中,如果孩子的成績提高了,家長的臉上就有光。其實,任何一個孩子在我們生命中的位置都不應該取決於他們在學歷方面的能力。最好的家庭景象應該是這樣的:晚飯過後,大人陪孩子聊天,詢問孩子今天在學校過的是否開心,聽聽孩子講述學校里老師和同學如何喜歡自己的故事,打算明天怎麼過?有什麼計劃?今天的家長教育必須圍繞四種基本的學習能力來重新設計組織。這即是教育的“四大支柱”:第一、學會認知;第二、學會做事;第三、學會共同生活;第四、學會生存。因此家長們應重新認識教育的意義,教育不是應付考試,也不是某種職業的訓練,它是培養學生公民素質和繼續學習的能力,它是讓學生掌握認識的手段,更是注重能力的培養。
初中生不愛學習的主要表現
針對初中學生不愛學習的原因調查,大多數研究者把它歸結為社會因素,如讀書無用論影響,校外遊樂場所影響等;學校因素,如教學內容枯燥、教學評價單一、教師素質不高、學習負擔過重等;家庭因素,如家長教育不當、不良的家庭環境等。故而研究者多從社會方面、學校方面、家庭方面探求解決中學生不愛學習問題的策略,如優化社會文化環境;更新教育觀念,修正學校教育目標,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寓教於樂;加強家長與學校的聯絡,使家庭教育科學化、合理化;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 喪失學習興趣
這部分學生大多數是學習成績不好的。他們感到學習是一件苦差事,甚至是活受罪,完全喪失了學習興趣,但迫於形勢和家長的要求,不得不每天揹著書包到學校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學習無精打采,缺乏積極探索的意向,上學就是為了拿到一紙文憑。上課老師講的內容他們似懂非懂,下課作業不能獨立完成,有時乾脆拿別人的抄一遍。他們最頭痛的事就是考試。因為每次考試都會在心靈上蒙一層抹不掉的陰影。他們煩悶、苦惱,有時又無所事事。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不是讀書升學的材料,盼望著早點畢業,以求早日得到解脫。
2、 根本不學習
這部分學生終日渾渾噩噩,雖然每天揹著書包上學,但實際上是為了消磨時光。他們的興趣在於玩耍、逛街、打遊戲機、看錄影,經常遲到、早退、曠課。課堂上老師講課根本聽不懂,也不想去弄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一些無關的事。他們對考試抱一種無所謂的態度,自暴自棄,破罐破摔。有的輟學流失,也有的被社會上的壞人拉攏利誘,走上犯罪的道路。
3、 學習動力不足
在這部分學生中,既有頭腦清醒,對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學習不錯的學生;也有學習能跟上進度,但時常擔心自己的考試名次後移的中等學生;還有學習有些吃力,但自己尚知努力的學業稍差的學生。面對學校中激烈的競爭,他們普遍的內心感受是,學習沒意思,迫於形勢又不得不學,可學著又覺沒勁。
學生不愛學習形成的自身因素
1、 學習中,失敗體驗過多,學習無望,產生不愛學心理
聲音:“讀書太無聊了,悶死了。我一點興趣都沒有,再說,我的基礎又這麼差,考試不及格,反正都讀不好,還是放棄算了!乾脆不來讀了!……、”
原因分析:從這個聲音中,我們聽出了學生由於讀書枯燥,激不起任何興趣以及基礎不好而導致不愛學習。
我始終覺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就等於失去了學習的目標,接著他們就會放棄理想和信念,放棄學習。這也是不愛學習心理中最主要的個體因素。而學生一旦沒有了學習目標,他們就會學得很茫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學些什麼,又為什麼要學,進而他們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每天面對著繁重的學習任務,再加上本來就不夠紮實的學習基礎,他們學得越來越力不從心,漸漸的,他們的信心越來越少,動力越來越小,成績也就越來越差,最後對學習完全喪失了興趣,甚至產生了厭倦,最終掉入了“不愛學心理”的深淵。
2、 心理負擔過重,產生不愛學心理
競爭激烈,父母期望值過高,使得孩子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學習負擔過重與心理壓力的增加在不同青少年身上的反應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擔心被提問,以致成為一種心理壓力,但此種擔心在同班級中的大部分同學中卻根本不存在。這說明每個人的心理素質與學習感受是不一樣的,學習素質差的孩子,常感到完成好功課十分吃力,需要加班加點,即使如此,也還是成績平平,從而感到有思想負擔,整天心事重重的樣子。成績好一些的孩子如果稍有放鬆,處理不好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也很容易在激烈的學習競爭中掉隊,產生心理負擔。如學生小紅,小學時學習較好,升入中學後沉重的心理壓力使她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聽課效果差,課外作業得加班加點才能勉強對付,身體也虛弱了,經常感到頭痛,睡眠不好,夜裡常做惡夢。
學生不愛學習形成的客觀因素
1、 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
聲音:“讀書有什麼用?!現在,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我認識的一個人,他初中都沒有畢業,還不是很會賺錢?所以,讀不讀書沒關係,只要會賺錢就好,我才不要讀書呢,這麼累!”
原因分析:從這個聲音中,我們聽出了社會價值取向和輿論導向對我們學生學習心理的影響。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上金錢至上、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潮時刻衝擊著學生的心靈;加上來自某些不良影視作品的直接影響,導致一些學生的價值取向出現了偏差,誘使有些同學自私自利,貪圖享樂,怕苦怕累,不願學習。
另外,無形的網路對他們的影響也極為嚴重。隨著電腦的普及,相對“清淨”的校園現在已不再封閉,網路這個虛擬世界,對於我們同學來說,似乎有著無邊的魔力。在這個世界裡,他們無拘無束,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事情”。於是,很多同學都在課堂上暢想他們的虛擬世界,邊聽課,邊暢想他們的“三國”,暢想他們的QQ ,於是便有人甚至不惜逃課外出上網過癮,有人為了上網而偷竊……
2、 家庭教育偏失的影響
聲音:“讀書,讀書,讀書!天天都是讀書,什麼時候是個頭呀?!……、太累了,不來讀了!” “我爸爸說了讀不讀書沒有關係,只要會賺錢就好!所以,我幹嘛要讀書呢?反正我爸爸,媽媽又不管我讀書。讀書?我不是自己找罪受嗎?!……”
原因分析:這兩個聲音,讓我們聽出了家庭教育觀念對孩子學習心理的影響。縱觀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態度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學習至上”“望子成龍”型的。這些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極高,期望很大。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次次名列前茅,於是就妄加剝奪孩子的自由時間,剝奪孩子的遊戲權利。讓他們的學習永遠都處於一種緊張的學習狀態之中,久而久之,我們的許多孩子由於無法忍受學習的枯燥和繁重的壓力而放棄了學習,對學習失去信心。所謂“物極必反”,就是如此。另一類則正好相反,是“無要求”“金錢至上”型的。這些父母只關心自己賺錢,從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有時甚至在孩子面前貶低學習的價值,在這種家庭環境下,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會慢慢的發生轉變,從而放棄學習。
另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家庭現象,就是“單親家庭”對孩子身心和學習的影響。由於這種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比較孤僻,心理又比較自卑,不太願意和老師、同學交流,久而久之,心裡堆積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慢慢的對學校和學習產生恐懼感,進而放棄了學習。所以,家庭是學生成長中最重要的因素,學生的學習心態很多來源於家庭。
3、 學校不科學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影響
聲音:“分數,分數,分數,什麼都是分數。學校和老師都只喜歡考試,就看分數,只喜歡成績好的同學!我反正都考不好,不讀了!……”
原因分析:從這個聲音中,我們聽出了學校和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態度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影響。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對教學成績的追求一直是無止境的,這也使教師不得不看重分數,並以分數來衡量學生。而這種情況在某一程度上則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極大的“威脅”,讓他們對學習總是戰戰兢兢。雖然現在推行素質教育,實施新課標,但由於“中考指揮棒”的效應還在,使得“重分,不重能力”的現象依然在一些學校存在。於是,有些同學對學習總是“患得患失”,每次考試都似乎處在“浪尖上”。久而久之,部分同學由於受不了這種分數的壓力而不得不放棄學習。一個只重分數的學校,會使得一批學生迎頭趕上,卻會使更多的同學掉下來,甚至使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
初中生不愛學習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