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數學的複習方法技巧

  高三是複習的階段,那麼你知道高三數學是如何複習的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高三數學複習方法,來欣賞一下吧。

  高三數學複習方法

  一輪複習的重點永遠是基礎。要通過對基礎題的系統訓練和規範訓練,準確理解每一個概念,能從不同角度把握所學的每一個知識點、所有可能考查到的題型,熟練掌握各種典型問題的通性、通法。第一輪複習一定要做到細且實,切不可因輕重不分而出現“前緊後鬆,前鬆後緊”的現象,也不可因趕進度而出現“點到為止,草草了事”的情況,只有真正實現低起點、小坡度、嚴要求,實施自主學習,才能真正達到夯實“雙基”的目的。

  運算能力是學習數學的前提。因為高考並不要求你臨場創新,事實上,那張考卷上的題目你都見過,只不過是換了數字,換了語句,所以能不能拿高分,運算能力佔據半邊天。而運算能力並不是靠難題練出來的,而是大量簡單題目的積累。其次,強大地運算能力可以彌補解題技巧上的不足。我們都知道,很多數學題目往往都有巧妙地解決方法,不過很難掌握。可那些通用性的方法,每個人都能學會,缺點就是需要龐大的計算量。再者,運算迅速可以節省時間,也不會讓你因為粗心而丟分。此外,複習數學也和其它科目一樣,也不能忽視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的運用。

  再有,本階段要避免特難題、怪題、偏題,而是抓住典型題,每道題都要反覆想,反覆結合考點琢磨,最好是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藉助典型題掌握方法。

  高三數學各階段複習要點

  1.第一階段,即第一輪複習,也稱“知識篇”,大致就是高三第一學期。在這一階段,老師將帶領同學們重溫高一、高二所學課程,但這絕不只是以前所學知識的簡單重複,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對舊知識產生全新認識的重要過程。因為在高一、高二時,老師是以知識點為主線索,依次傳授講解的,由於後面的相關知識還沒有學到,不能進行縱向聯絡,所以,你學的往往是零碎的、散亂的知識點,而在第一輪複習時,老師的主線索是知識的縱向聯絡與橫向聯絡,以章節為單位,將那些零碎的、散亂的知識點串聯起來,並將他們系統化、綜合化,側重點在於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融會貫通。

  2.第二輪複習,通常稱為“方法篇”。大約從第二學期開學到四月中旬結束。在這一階段,老師將以方法、技巧為主線,主要研究數學思想方法。老師的複習,不再重視知識結構的先後次序,而是以提高同學們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為目的,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用“配方法、待定係數法、換元法、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方法解決一類問題、一系列問題。

  3.第三輪複習,大約一個月的時間,也稱為“策略篇”。老師主要講述“選擇題的解發、填空題的解法、應用題的解法、探究性命題的解法、綜合題的解法、創新性題的解法”,教給同學們一些解題的特殊方法,特殊技巧,以提高同學們的解題速度和應對策略為目的。

  4.最後,就是衝刺階段,也稱為“備考篇”。在這一階段,老師會將複習的主動權交給你自己。以前,學習的重點、難點、方法、思路都是以老師的意志為主線,但是,現在你要直接、主動的研讀《考試說明》,研究近年來的高考試題,掌握高考資訊、命題動向。

  數學學習方法

  概念理解

  老師們發現,新初一出現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是概念理解。很多新初一的孩子喜歡用以前的概念理解數學問題,對新概念有一些排斥,對繞一點彎的概念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

  比如,初中引入了平方計算,有的孩子理解不了平方的演算法,會把3的平方算成6。

  比如,初中引入了負數,也有絕對值和相反數的概念,但是有的孩子分不清絕對值和相反數的概念,如果不能理解題目的要求,就會寫錯結果。

  比如,1-3=1+-3,減一個數等於加上它的相反數,並且要加括號,或者反過來要去括號,有的孩子不理解這個過程,就會在計算中犯錯。

  那麼概念理解出問題該如何加強呢?

  首先,要幫助孩子建立起重視概念理解的意識。因為很多問題的產生,都是理解不到位引起的。

  其次,注意孩子理解的情況,是與哪一種他以前學習的概念或者相似概念混淆的,比如把乘法和乘方弄混,要仔細講解這二者從形式上到計算結構上的差別。幫助孩子建立,看到什麼形式要用什麼樣處理方法的“條件反射”。

  比如,初中引入了平方計算,有的孩子理解不了平方的演算法,會把3的平方算成6。

  比如,初中引入了負數,也有絕對值和相反數的概念,但是有的孩子分不清絕對值和相反數的概念,如果不能理解題目的要求,就會寫錯結果。

  比如,1-3=1+-3,減一個數等於加上它的相反數,並且要加括號,或者反過來要去括號,有的孩子不理解這個過程,就會在計算中犯錯。

  再者,因為這個時候孩子還不能很好地自己做總結,所以我們要幫著孩子總結課本上的重要概念,及概念運用的經典案例,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引導孩子及時複習,直到最終在腦海中建立正確的概念。因為剛上初中,新的概念還不多,所以一開始家長最好能盯得緊一點,孩子進入正軌之後,就能夠比較好了。

  習慣

  出現的第二個大問題,來自於習慣。有些習慣在小學養成,小學題目比較簡單,還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但到了初中,難度逐漸上升以後,這些習慣會有很大危害。

  習慣裡面又分三個經典問題:解題不愛用草稿紙,不會的時候乾瞪眼不翻筆記,以及知識掌握一知半解就比較懶散不記不練了。

  小學的知識學習,難度低一些,這些習慣影響不大,不容易被發現。但到了初中,家長們要注意一下,一定要早發現,早糾正。因為早的話,可以為後面的學習提升效率,鋪平道路,反之,晚發現會讓知識漏洞越來越多,知識體系越龐大反而越脆弱,再補起來就會很棘手。

  筆者發現,很多剛上初中的孩子,在解題的時候,習慣不用草稿紙,幹盯著題口算答案。這對於小學簡單題目時,還可以保持較好的正確率,但是初中推理步驟長了,再瞪眼口算,錯誤率會大大增加,這個時候,必須要使用草稿紙,並且要告訴孩子為什麼要用草稿紙,以及幫助他養成用好草稿紙的習慣。開學的一兩個月裡,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

  剛上初中,講解的內容比較簡單,筆記記錄不多,但這個時候,要有意識地鼓勵孩子,去更好的記錄筆記。同時,一些記了筆記的孩子,還會發生一個新的問題,就是題目不會做的時候,會幹瞪著題想,不知道去筆記上翻例題、公式,然後再解。雖然我們不能讓孩子形成不背公式看筆記做題的習慣,但是,我們也希望孩子,在沒有老師在身邊時,能夠形成自己找到學習資料,找到解題辦法的意識和能力。

  懶

  第三個問題是“懶”。

  老師們發現,很多剛上新初一的孩子,小學運算律是會的,交換律、結合律等等,但是“做題不熟”,需要他自己加強練習,可是孩子往往因為“會了”其實還沒“做到家”而停下不去做足夠量的練習,導致一些計算不夠快,或者步驟稍長就容易出錯。這裡,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初中與小學學習很大的一個區別就是,會有很多推理,會有很多計算線索更長的推理,對小學運算的熟練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需要加強訓練,才能做到家的。咱們家長對於“懶”一點的孩子,一開始要多關注一下,注意檢查孩子,是否用心去做了,是否達到了合理的訓練量,從做題正確率、速度就可以反映出來。這點上,可以讓孩子自己理解自己當前的情況,然後設定正確率目標,有意識地一點點提升。

  有些孩子計算出的問題,可能是很基礎的,比如抄錯數,或者抄錯加減號,這樣的孩子,要讓他形成檢查習慣,做完題目後,檢查這些環節是否發生問題,發現則修改。有的孩子,可能是因為小學的知識模組性強,初中的題目綜合性強,比如一些去括號的運算等,這個一方面,讓孩子認識到綜合性強的題目錯誤率高是正常現象,但也要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綜合解題能力,慢慢提升對推理線索長、難一些問題的解題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好的習慣,夯實對概念的理解。

  最後,在正式的考試中,初中與小學相比,更加強調解題的規範性,包括思維過程的規範性和書寫步驟的規範性,這一點上,要讓孩子引起重視,把基本功打牢,未來才能夠迎接更大的挑戰。對於家長而言,也重視多去看一些相關的資料,幫助孩子做好學習規劃。因為孩子目前規劃意識還比較弱所以需要家長幫助,建立起對所學科目與小學的差異、知識體系、學習方法、等的整體把握,從而更好地讓孩子在初一,能學得更輕鬆,學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