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就古詩文的童子功閱讀理解答案

  古詩文,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想要練就古詩文的“童子功”,要多讀多記,才會爛熟於心、出口成章。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練就古詩文的童子功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練就古詩文的童子功閱讀材料

  ①看中國詩詞大會,很多人有這樣的感受:自己腦子裡殘存的詩詞記憶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當電視螢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現出來的時候,或許你已記不清詩的作者是誰,也說不出上下句還有些什麼內容,但那些我們小時候背誦過的詩詞,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現於腦海。

  ②可見,小時候熟記的古詩文,長大後也很難忘記,即使長時間不用,但只要一提起,與之相關的記憶便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來。這種紮根在腦海深處的詩詞印象,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積澱,這就是“童子功”的厲害之處。因此,我們要從小誦讀古詩文,讓中華傳統文化內化於心。

  ③古人云,“ , ”。想要練就古詩文的“童子功”,必須要多讀多記,才會爛熟於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內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蓮花。詩詞大會舞臺上,選手們精彩的表現背後,又何嘗不是他們從小的閱讀背誦和長年的儲存積累!

  ④當然,多讀多記不等於死記硬背,理解體會至關重要。在當前古詩文教育中,有些家長只看重孩子背誦的數量和準確度,有些老師“考什麼就教什麼”,這樣的填鴨式灌輸不僅把傳統文化弄得意境全無,也讓學生們在實際運用中“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⑤比如,我們說杜甫的詩歌風格是“沉鬱頓挫”。許多孩子只記住了這四個字,但究竟什麼叫沉鬱頓挫、怎麼沉鬱頓挫的、為什麼沉鬱頓挫卻一概不知,更不用說再進一步去了解杜甫這個人和他背後的時代。某地考試時,出題人出了一首詩:“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明明是賞心樂事,但學生總認為杜甫就應該是沉鬱頓挫的,所以強行歪解,硬要把詩意往愁悶失意上引。如此古詩文教育顯然與文化傳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⑥古詩文的底子要從小打下,更要常讀常新。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它的意義也正在於此。就拿“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來說,小時候我們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許只能明白這是蘇軾借月亮表達對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後,當我們一個人身居異鄉,又恰逢中秋之夜,當我們抬頭仰望圓月,心中再次湧現出這句詩時,自然別有一番滋味,對詞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層。所以,從小打下深厚的古詩文功底會終身受益。

  ⑦當我們從小誦讀古詩文、練就“童子功”時,不妨想想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顯擺炫耀、獲得關注,為了提高成績、尋求加分,還是為了讓我們獲得審美的體驗,為了讓傳統文化得以血脈相傳?恐怕後者才是我們期待的答案。就個人而言,讀古詩文能讓我們成長在一個美的環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讀古詩文能讓我們接續古人的思緒,繼承先人的智慧,讓古今文化互聯互通,從而建立起作為一箇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和自信。

  ⑧中華上下五千年,詩詞歌賦浩如煙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在詩書雅樂的環境中成長,練就一身古詩文的“童子功”,在我們心中刻下傳統文化的基因,如此,中華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氣,才能生生不息。

  練就古詩文的童子功閱讀題目

  24.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2分***

  25.在下列選項中選出最恰當的論據填在選文第③段空格上。*********3分***

  A.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B.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C.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D.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26.選文第⑤段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作用是什麼?***3分***

  27.請簡要分析選文第⑥段的論證思路。***4分***

  28.聯絡生活實際,談談你所煉就的古詩文“童子功”對你的影響。***3分***

  練就古詩文的童子功閱讀答案

  24.我們要從小誦讀古詩文,讓中華傳統文化內化於心。計2分。

  25.D.計3分。

  26.舉例論證,1分,列舉了由於學生不理解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在考試中對他的詩句進行了歪解的事例,1分,具體有歷地論證了“多讀多記不等於死記硬背,理解體會至關重要”的觀點,進而證明了中心論點,有說服力。1分,計3分。

  27.首先提出了“古詩文的底子要從小打下,更要常讀常新”的觀點,1分,然後引用古語作道理論據,1分,再用小時候我們對詩句的粗淺理解和若干年後的深刻理解的事例作事實論據,來證明這一觀點,1分,最後得出“從小打下深厚的古詩文功底會終身受益”的結論。1分,計4分。

  28.答案不唯一。答案要點:影響1分,舉出生活中的例項論證,2分,計3分。

  參考示例:從小打下的古詩文功底,提高了我寫作水平,1分,如:我在作文中引用古詩文,語言簡潔又有文采,作文多次在《校園週報》上發表。2分,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