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現代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閱讀題在高考語文科目中佔有重要位置,需要同學們在平時訓練語文閱讀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高考現代文閱讀訓練題,歡迎大家閱讀訓練。
高考現代文閱讀原文
人生在世,究竟為的什麼?究竟應該怎樣?這兩句話實在難回答得很,我們若是不能回答這兩句話,糊糊塗塗過了一生,豈不是太無意思嗎?自古以來,說明這個道理的人也算不少,大概有數種:第一是宗教家,像那佛教家說:世界本來是個幻象,人生本來無生;“真如”①本性為“無明”②所迷,才現出一切生滅幻象;一旦“無明”滅,一切生滅幻象都沒有了,還有什麼世界,還有什麼人生呢?又像那耶穌教說:人類本是上帝用土造成的,死後仍舊變為泥土;那生在世上信從上帝的,靈魂昇天;不信上帝的,便魂歸地獄,永無超生的希望。第二是哲學家,像那孔、孟一流人物,專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大道德家、大政治家,為人生最大的目的。又像那老、莊的意見,以為萬事萬物都應當順應自然;人生知足,便可常樂,萬萬不可強求。又像那墨翟主張犧牲自己,利益他人為人生義務。又像那楊朱主張尊重自己的意志,不必對他人講什麼道德。又像那德國人尼采也是主張尊重個人的意志,發揮個人的天才,成為一個大藝術家、大事業家,被叫作尋常人以上的“超人”,才算是人生目的;什麼仁義道德,都是騙人的說法。第三是科學家,科學家說人類也是自然界一種物質,沒有什麼靈魂;生存的時候,一切苦樂善惡,都為物質界自然法則所支配;死後物質分散,另變一種作用,沒有聯續的記憶和知覺。
這些人所說的道理,各個不同。人生在世,究竟為的什麼?應該怎樣呢?我想佛教家所說的話,未免太迂闊。個人的生滅,雖然是幻象,世界人生之全體,能說不是真實存在嗎?人生“真如”性中,何以忽然有“無明”呢?既然有了“無明”,眾生的 “無明”,何以忽然都能滅盡呢?“無明”既然不滅,一切生滅現象,何以能免呢?一切生滅現象既不能免,吾人人生在世,便要想想究竟為的什麼,應該怎樣才是。耶教所說,更是憑空捏造,不能證實的了。上帝能造人類,上帝是何物所造呢?上帝有無,既不能證實;那耶教的人生觀,便完全不足相信了。孔、孟所說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算是人生一種行為和事業,不能包括人生全體的真義。吾人若是專門犧牲自己,利益他人,乃是為他人而生,不是為自己而生,決非個人生存的根本理由。墨子的思想,也未免太偏了。楊朱和尼采的主張,雖然說破了人生的真相,但照此極端做去,這組織複雜的文明社會,又如何行得過去呢?人生一世,安命知足,事事聽其自然,不去強求,自然是快活得很。但是這種快活的幸福,高等動物反不如下等動物,文明社會反不如野蠻社會;我們中國人受了老、莊的教訓,所以退化到這等地步。科學家說人死沒有靈魂,生時一切苦樂善惡,都為物質界自然法則所支配。這幾句話倒難以駁他。但是我們個人雖是必死的,全民族是不容易死的。全人類更是不容易死的了。全民族全人類所創的文明事業,留在世界上,寫在歷史上,傳到後代。這不是我們死後聯續的記憶和知覺嗎?
照這樣看起來,我們現在時代的人所見人生真義,可以明白了。我敢說道:“個人生存的時候,當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並且留在社會上,後來的個人也能夠享受。遞相授受,以至無窮。”
①真如:佛教術語,一般解釋為不變的最高真理或本體。②無明:“煩惱”之別稱,指不通達真理與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狀態。
高考現代文閱讀題目
1.下列對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我們應該思考人生的真義,不能糊糊塗塗地虛度一生。
B.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人對人生真義的看法各不相同。
C.所有宗教家、哲學家、科學家都沒有準確回答人生真義。
D.人生要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傳遞後人以至延續無窮。
2.下列對各家觀點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3分****** ***
A.佛教家認為世界和人生都是虛幻的,人的生滅只是“真如”本性為“無明”所迷產生的幻象。
B.孔、孟認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人生的真義,人要為自己而生,更應為他人而生。
C.尼采主張人不應受道德的約束,應尊重自我意志,發揮個人的才能,努力使自己成為“超人”。
D.科學家將人類視作一種物質,生死只是物質形態變化,苦樂善惡都由物質界自然法則所支配。
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
A.宗教家認為世界是個幻象,人生生滅無常。應順從上帝。作者不贊同這一觀點,認為這話太迂闊。
B.相比較孔孟、老莊、墨子、楊朱、尼采,作者對老莊、楊朱和尼采的否定明顯超過對孔孟與墨子。
C.科學家認為人類是自然界的物質,沒有靈魂,既沒有上帝,也沒有來世,因而也不存在人生真義。
D.作者分析了宗教家、哲學家和科學家對人生的看法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歸納出自己的觀點。
高考現代文閱讀答案
1.D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B
試題分析:B項比對範圍即可,原文“孔、孟所說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算是人生一種行為和事業,不能包括人生全體的真義”,不能包括“真義”,選項擴大範圍了。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B
試題分析:A項比對物件,“太迂闊”說法是針對佛教而言的,並不是針對所有的宗教家。C項比對分句位置,屬於強加因果,科學家只指出了人類的物質性,沒有否定“人生真義”。D項比對結論,屬於無中生有,作者的觀點是與前三類相比較而言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於文無據。
- 高考現代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 諸葛亮用兵下一句歇後語
- 二十年同學聚會致辭3篇
- 屬狗處女座男生性格如何
- 張仲景的人物生平
-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五課放小鳥教案
- 最新幼兒園教師離職申請書範文
- 如何應對雅思閱讀中的陌生詞彙
- 紫茉莉的花語
- 大學生社會實踐事蹟心得精選
- 周公解夢夢到種樹的含義
- 有關初三班主任工作計劃模板五篇
- 公共廁所裡扔石頭歇後語的答案
- 卵巢養生的方法是什麼
- 全世界最大的挖掘機
- 五年級英語故事比賽文字稿本
- 張敬軒青春常駐歌詞
- 媽媽寫給初中孩子的信範文
- 大學學生會文藝部學期工作計劃
- 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論文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