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菸基礎知識

  香菸是菸草製品的一種。製法是把菸草烤乾後切絲,然後以紙捲成長約120mm,直徑10mm的圓桶形條狀。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香菸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吸菸對各種疾病的影響

  1、 冠狀動脈疾病:每年約有十萬人在美國因吸菸死於冠狀動脈心臟病,而吸菸者引起冠狀動脈心臟病者為不吸菸者之8倍左右。

  2、 腦血管疾病:吸菸也是引起“中風”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

  3、 粥狀動脈硬化疾病:吸菸者其末梢血液迴圈不良情形及惡化程度均明顯比不吸菸者快。

  4、高血壓:吸菸雖不是直接引起高血壓之因素,但卻會使高血壓惡化而直接引起死亡。同時吸菸也會干擾抗高血壓藥物之療效,使高血壓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5、糖尿病:吸菸會使血糖上升,同時會干擾胰島素的吸收,所以對於糖尿病控制有不利影響。

  6、慢性肺疾病:長期吸菸造成慢性肺疾病,最後形成慢性心肺衰竭。

  7、吸菸者受孕機會下降,同時會延遲胎兒在子宮內生長,使胎兒平均重量少170克,出生後幼兒成長及智力發展均會受到影響。

  8、吸菸會干擾胃粘膜修護,故吸菸者其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機會均較不吸菸者高。

  9、惡性腫瘤:吸菸容易罹患肺癌、口腔癌、喉癌、泌尿器官癌等。吸菸對人類真是“百害無一益”,不管本人或吸二手菸者,均會造成身體莫大的傷害,因此奉勸癮君子們,為了自己及別人的健康著想,請即刻戒菸吧!

  香菸對人體危害

  菸草對大腦的影響:尼古丁通過肺黏膜和口腔黏膜擴散到全身,進入大腦之後,尼古丁能模仿乙醯膽鹼這種中樞神經傳遞物質作用,同許多神經元表面的尼古丁受體結合在一起。尼古丁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刺激作用,在“獎賞迴路”內作用由為明顯。它能通過啟用相關神經來釋放更多的多巴胺。而菸草中所含的的哈爾明和降哈爾明則能通過一直分解酶的活動,使神經突觸內的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保持在高濃度水平。隨著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保持的作用得到強化,人的清醒程度就更強、注意力更為集中,從而更能緩解憂慮忍耐飢餓。菸草可導致噁心、眩暈、頭痛。

  耐受性和依賴性:經常吸菸會使大腦中的尼古丁含量始終處於很高水平。神經原受體對尼古丁越來越不敏感,對多巴胺釋放的刺激作用也出現減弱,原來的煙量再也不能滿足吸菸者的快感,吸菸者由此對尼古丁產生耐受性。當吸菸者停止吸菸數小時***睡眠時間***後,體內尼古丁含量出現下降,神經元受體變得異常敏感。此時乙醯膽鹼的活性超出正常水平,使吸菸者變得煩躁,並很想抽菸。這時候如果能夠吸一支菸就可以過度刺激神經原受體,並促使多巴胺大量釋放。通過這一現象,我們可以明白為什麼每天的第一支菸能給“老煙槍”帶來莫大的快感,吸菸者也因此陷入煙癮增強的惡性迴圈。

  第一個把菸草當作藥物的大使——1560年,當時菸草還不流行,法國駐葡萄牙大使讓·尼科把菸草作為治療許多疾病的藥物寄回國。幾百年後,化學家們終於揭示出菸草中的所誤用能治病的藥物是有害物質,並取名為尼古丁。

  第一篇指出菸草有害的文章——1924年,美國《讀者文摘》刊載一篇文章,題目是“菸草損害人體健康嗎?”

  第一位撰文提出吸菸致癌的醫生——1927年,英國醫生弗·伊·蒂爾登在醫學雜誌,《手術刀》上撰文:他看到或聽到的每一個肺癌病人都有吸菸。

  第一位提出被動吸菸有危害的人——1986年,美國衛生官員西·埃弗裡特·庫普提出:生活在煙霧中的不吸菸的人,面臨嚴重的健康危險。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在“煙文化“的薰陶下,伴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煙”似乎成為具有男人魅力的象徵之一。現代人類隨著工業文明的推動,物質文明在極大豐富的前提下,壓力也越來越大,許多女性對“吸菸”也趨之若鶩,人們彷彿在“煙氣”中尋找到了一絲解脫,當他們意識到其實“煙”的危害非常大的同時,也知道它正一步步的吞噬著我們的健康,但卻永遠擺脫不了它的誘惑。我國吸菸人數為3、5億,居世界各國之首。

  目前市場上陸續出現的戒菸產品始終無法真正解決戒菸的問題,人們總是戒而***。香菸中有2540多種成分,燃燒後發生複雜的物理化學變化,產生的煙氣中有400多種致癌物質,還有10多種會促進癌發展的物質,其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是菸鹼、焦油、一氧化碳、***及放射性物質。

  香菸還會對兒童造成很大的影響。

  香菸對健康的影響

  在各種可預防致死原因之中,吸菸佔最大部分。吸菸大為增加肺癌的機會,而肺癌是死亡率最高最難治療的癌症,80%至90%的肺癌是由吸菸引起,30%由癌症引致的死亡是出於吸菸。其他肺病像肺氣腫亦與吸菸有關。吸菸增加心臟病的機會。懷孕時吸菸增加流產及嬰兒體重不足的可能。吸菸者看上去比不吸菸者年老,因為香菸會增加面板的皺紋。同時由於吸菸會增加新陳代謝的速度,所以吸菸者體重會下降。

  尼古丁是香菸內的主要有效成份,能刺激人體,亦會令人上癮。尼古丁能減少食慾。三分之一菸民戒菸後體重都會增加。

  吸菸引致肺癌的機會隨著吸食的方法和頻率,香菸的種類而定。據統計,一個普通吸菸者得到肺癌的機會為11 至 17%,比非吸菸者高出10至20倍。吸菸時進入體內的氣體有毒及會致癌,當中包括具有放射性的氡及鐳-226。現時美國用以種植菸草的土地,大部分都因為長期使用磷肥而被放沾染。據美國在八十年代進行的某些研究,懷疑放射才是吸菸導致肺癌的主因,而不是煙內的焦油。吸菸者的骨骼內含有鉛-210及釙-210,二者都是鐳衰變的產物。

  多年以來菸草工業發表不少關於香菸上癮及致病的研究結果。事後發現部分由菸草商贊助的研究方法並不嚴謹,出現預設傾向和結果偏差。另一方面,部分研究二手菸的研究亦出現選樣偏差、資料不足等毛病。

  無論如何,現時世上很多國家和地區政府都已禁止在公共地方吸菸。在美國,很多地方政府禁止在公共場所,包括所有辦公室、以至在街道上吸菸。美國亦有越來越多的地方全面在餐廳及酒吧內禁菸。很多發達國家都已訂立法例禁止香菸廣告,菸草商贊助體育活動亦有所限制;香菸包裝上強制要加上警告字句,提醒購買者香菸可引致的健康影響。多數地方的政府亦禁止將香菸售予未成年的青少年。

  在臺灣,除了禁止在公共場所吸菸、禁止將香菸售予未成年的青少年外,也在2006年開始徵收煙品健康福利捐,以期降低吸菸人口;在中國,當局已在2000年4月立法於沙士期間終止於車身、機場、巴士、渡輪和鐵路車站傳銷菸草產品廣告,以捍衛公共利益。百害無一利。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