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數學一輪複習有效方法

  高三學生在進行一輪複習時就要重視,數學更是如此,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分析試卷:將存在問題分類

  每次考試結束試卷發下來,要認真分析得失,總結經驗教訓。特別是將試卷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分類,可如下分類:

  第一類問題———遺憾之錯。就是分明會做,反而做錯了的題;比如說,“審題之錯”是由於審題出現失誤,看錯數字等造成的;“計算之錯”是由於計算出現差錯造成的;“抄寫之錯”是在草稿紙上做對了,往試卷上一抄就寫錯了、漏掉了;“表達之錯”是自己答案正確但與題目要求的表達不一致,如角的單位混用等。出現這類問題是考試後最後悔的事情。

  第二類問題——似非之錯。記憶的不準確,理解的不夠透徹,應用得不夠自如;回答不嚴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對了,一改反而改錯了,或第一遍做錯了,後來又改對了;一道題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類問題——無為之錯。由於不會,因而答錯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沒有答。這是無思路、不理解,更談不上應用的問題。

  二

  制訂策略:將問題各個擊破

  建議策略是:分步打好三個戰役,即:消除遺憾;弄懂似非;力爭有為。

  第一戰役:要消除遺憾必須弄清遺憾的原因,然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如“審題之錯”,是否出在急於求成?可採取“一慢一快”戰術,即審題要慢、答題要快。“計算錯誤”,是否由於草稿紙用得太亂。建議將草稿紙對摺分塊,每一塊上演算一道題,有序排列便於回頭查詢。“抄寫之錯”,可以用檢查程式予以解決。“表達之錯”,注意表達的規範性,平時作業就嚴格按照規範書寫表達,學習高考評分標準寫出必要的步驟,並嚴格按著題目要求規範回答問題。

  第二戰役:弄懂似非“似是而非”是自己記憶不牢、理解不深、思路不清、運用不活的內容。這表明你的數學基礎不牢固,一定要突出重點,夯實基礎。你要建立各部分內容的知識網路;全面、準確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加強對易錯、易混知識的梳理;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問題的實質;體會數學思想和解題的方法;當然數學的學習要有一定題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舉一反三、運用自如的水平。

  第三戰役:力爭有為在高三複習的第一輪中,不要做太難的題和綜合性很強的題目,因為綜合題大多是由幾道基礎題組成的,只有夯實了基礎,做熟了基礎題目,掌握了基本思想和方法,綜合題才能迎刃而解。在高三複習時間較緊的情況下,第一階段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但平時考試和老師留的經過篩選的題目要會做,要做好。

  三

  適量訓練  學好數學要做大量的題,但反過來做了大量的題,數學不一定好,“不要以做題多少論英雄”,因此要提高解題的效率,做題的目的在於檢查你學的知識,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準,甚至有偏差,那麼多做題的結果,反而鞏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準確地把握住基本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做一定量的練習是必要的。

  1要有針對性地做題,典型的題目,應該規範地完成,同時還應瞭解自己,有選擇地做一些課外的題;

  2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要對做過了典型題目有一定的體會和變通,即按“學、練、思、結”程式對待典型的問題,這樣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是無論是作業還是測驗,都應把準確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也是學好數學的重要問題。

  4獨立思考是數學的靈魂,遇到不懂或困難的問題時,要堅持獨立思考,不輕易問人,不要一遇到不會的東西就馬上去問別人,自己不動腦子,專門依賴別人,而是要自己先認真地思考一下,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其中的某些困難,經過很大的努力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再虛心請教別人,請教時,不要把問題問得太透。學會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難,而且也更重要。

  5加強做題後的反思,解題不是目的,我們是通過解題來檢驗我們的學習效果,發現學習中的不足的,以便改進和提高。因此,解題後的總結至關重要,這正是我們學習的大好機會,對於一道完成的題目,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總結:

  ①在知識方面,題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礎知識,在解題過程中是如何應用這些知識的。

  ②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題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夠熟練掌握和應用。

  ③能不能把解題過程概括、歸納成幾個步驟比如用數學歸納法證明題目就有很明顯的三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