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生物知識點歸納

  生物也是初中開始必學的一門學科。那麼七下生物都有哪些知識點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六大類。

  其中糖類、脂肪、蛋白質能提供能量,它們被稱為“三大產熱營養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貯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質是糖類。構成細胞的主要物質是水、基本物質是蛋白質。無機鹽是調節人體某些組織、器官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蛋白質是人體生長髮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

  2、檢測蛋白質用雙縮尿試劑,呈現紫色反應;檢測維生素C用吲哚酚試劑,呈現褪色反應。

  3、糖的主要來源是穀類和薯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瘦肉、魚、奶、蛋和豆類,脂肪的主要來源是肉類、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維生素A,但含胡蘿蔔素,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動物性食物含維生素A。

  4、夜盲症—--缺維生素A;壞血病—--缺維生素C;腳氣病—--缺維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維生素B2;佝僂病—--缺維生素D和鈣。

  6、人消化系統包括消化管、消化腺兩部分。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膽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塊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從而增加了脂肪顆粒的接觸面積,有利於脂肪的消化。腸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種類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納、磨碎、攪拌和運輸食物。

  7、消化:食物的營養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以及食物經過消化後形成的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過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

  8、需要經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質有澱粉、蛋白質、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腸。經消化後能被吸收的物質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澱粉遇碘會變藍。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質有:水、無機鹽、維生素。

  澱粉在口腔內初步分解為麥芽糖,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在胃內初步分解,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在小腸內先通過膽汁的乳化作用,最終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

  9、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1***消化道中最長一段,環行皺襞、小腸絨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積2***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3***含消化液腸液、胰液、膽汁,可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肝臟;

  消化液:唾液、胃液、腸液、胰液、膽汁;

  消化液排出入的器官口腔胃小腸

  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唾液澱粉酶蛋白酶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

  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無吸收養分的功能 ;

  胃:部分水和酒精;

  小腸:絕大部分的營養物質;

  大腸: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的維生素。

  11、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都屬於營養失調,造成營養失調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飲食結構。

  12、青少年應多吃含蛋白質和鈣豐富的食物。

  :人體的能量供應

  1、食物的熱價是指每克食物在體外充分燃燒時釋放的能量,單位是KJ/g 。食物中各成分貯存的能量的大小:脂肪38KJ/g, 蛋白質23KJ/g, 糖類17KJ/g。

  2、人體撥出氣體與吸入的氣體***空氣***比較:氧氣含量減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3、呼吸作用:生物體細胞內葡萄糖等有機物氧化分解並釋放能量的過程。它的意義在於: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

  4、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肺兩部分。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等器官。呼吸道的作用是:1***氣體進出肺的通道2***能溫暖、溼潤、清潔吸入的氣體。

  肺的作用是:氣體交換的場所。 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氣管和支氣管。

  5、肺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由細支氣管的樹狀分支和肺泡組成。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具有的特點:①肺泡數量多,總面積大 ②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 ③肺泡壁和毛細血管 壁薄,僅由單層細胞構成等,所以很適合進行氣體交換。

  6、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咽是食物和空氣進入體內的共同通道。呼吸時會厭軟骨像抬起的蓋子,使空氣暢通無阻;吞嚥時,又像蓋子一樣蓋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為此,我們吃飯時不能大聲說笑,否則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住喉***,食物進入氣管,容易引起劇烈的咳嗽。

  7、呼吸運動是胸廓的擴大和縮小的運動。

  胸廓是由脊柱、肋骨、胸骨及肋間肌組成,底部由膈封閉

  8、肋間外肌收縮 →肋骨上提並外展,胸骨上移 →胸廓的橫徑加大→

  膈肌收縮 → 膈肌收縮→ 胸廓的縱徑加長 →胸廓容積擴大→肺容積擴張→新鮮空氣由呼吸道進入肺,即吸氣。

  肋間外肌和膈肌舒張→胸廓容積縮小→肺容積縮小→肺泡內部分氣體排出提外,即呼氣。

  因此,是胸廓的變化才引起吸氣和呼氣。通過呼吸運動實現了肺的通氣。

  9、人體的氣體交換過程主要包括肺通氣、肺的換氣和組織氣體交換。

  10、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人體血液中的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以氧合血紅蛋白形式在血液中運輸,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漿中運輸。

  :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

  1、排洩是人體將代謝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餘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的過程。

  2、人體的代謝廢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無機鹽。糞便***排遺***不是代謝廢物.

  3、人體排洩的途徑:

  1***排汗***面板***: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

  2***呼氣***呼吸系統***: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排尿***泌尿系統***:絕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洩途徑***

  4、排洩的意義:1***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2***調節體內水與無機鹽的含量平衡3***維持細胞生活環境的穩定。排糞便是排食物殘渣,不算是排洩。

  5、泌尿系統的組成:①腎臟:有形成尿液的功能 ②輸尿管:輸送尿液 ③膀胱:暫時儲存尿液的功能 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腎臟,構成腎臟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構成。腎臟可分為:皮質、髓質和腎盂。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主要分佈在皮質;腎小球主要分佈在髓質。書61、62頁圖

  6、尿的形成

  1***腎小球濾過作用: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由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經腎小球時,原尿中的有用物質如大部分的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進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質形成尿液。

  7、原尿是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在腎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後形成的。

  8、血液流經腎臟需經過2次毛細血管,分別是在腎小球和腎小管周圍,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沒有發生變化,在後者氧含量發生了變化: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9、腎小球是毛細血管球,它兩端連線的都是動脈。出球小動脈兩端都是毛細血管網。

  10、血漿、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區別:只有血漿中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原尿中沒有大分子物質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沒有葡萄糖。

  11、尿液排出的路徑: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

  12、尿液異常與其相對應可能發生病變的腎的結構:

  尿液中出現紅細胞、蛋白質→腎小球

  尿液中出現葡萄糖→腎小管

  尿量多→腎小管

  13、尿液的形成是連續的,排出是間歇的。

  14、面板包括表皮和真皮

  位置構成厚度結構及作用

  表皮外上皮組織較薄無血管。

  角質層—保護生髮層—分裂產生新細胞

  真皮內結締組織較厚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彈性和韌性

  豐富的毛細血管—-運輸、調節體溫

  神經末梢—-感受外界刺激

  附屬結構:毛髮、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15、一位同學在削鉛筆時不小心劃破了手指,流出了血,那至少傷到了面板的真皮。

  16、排汗不僅起到排洩作用,還可以調節體溫。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導管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