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考要點

  在中考地理考試複習過程中,你掌握了哪些重要知識點?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上海

  上海,簡稱“滬”,四大直轄市之一,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心的長江入海口,東臨東海,隔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共同構成以上海為龍頭的中國第一大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圈”。

  上海是中國的經濟商業中心,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在大中華區城市中居首位,最重要的產業為商貿流通、金融、資訊、製造等。上海是中國的鐵路與航空樞紐,其港口為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上海正在致力於建設成為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及國際航運中心。

  上海主要地理資訊:

  1.上海地處長江三角洲前緣,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浙江兩省,北界長江入海口,正當中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廣闊,位置優越,是一個良好的江海港口。

  2.上海境內全為坦蕩低平的平原,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

  3.上海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溼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

  4.崇明島是由長江攜帶下來的大量泥沙沖積而成,現在東西約80多公里,南北寬約10-15公里,面積為1041平方千米,是中國的第三大島和世界上最大的沖積島。

  5.現今的上海是中國大陸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第三產業在上海的經濟佔了一定比重,其中最主要的產業包括了金融業、房地產業、保險業以及運輸業等。

  6.上海港是西太平洋地區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中國最大的港口。2008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5.82億噸,比上年增長3.6%,連續第四年位居全球第一。

  上海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

  1.位置:沿海城市,長江入海口,中國大陸海岸線的中點,地理位置優越。

  2.交通:陸海空交通樞紐,交通極其發達,鐵路方面京滬線、滬杭浙贛線等在上海交匯,水運方面上海是河港兼作海港,航空方面上海是亞洲乃至世界重要的航空港。

  3.勞動力: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口密集勞動力眾多,且上海及周邊的江蘇浙江等省教育發達,故來到上海的勞動力數量很多而且素質過硬。

  4.歷史文化基礎:上海在19世紀便被西方列強所開發,西方的先進技術首先由此進入中國。工商業氣息濃厚,居民受西方海派文化影響,熱衷於發展經濟、科技與文化。

  5.科技教育:上海知名高等學府和科研地區雲集,大量人才湧入上海,使其科學技術處於領先。

  6.市場:上海面向的市場非常廣闊,消費群體龐大,由於其交通便利,故即可以將產品銷往內陸地區,也可以通過海運空運銷往國外。

  7.政策:中央政府給了上海特殊的政策如保稅區、免稅區等等,這些政策有利於上海吸引外資和經濟的發展。

  :長江

  長江,亞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古代文獻中,“江”特指長江。它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流經三級階梯,自西向東注入東海。長江支流眾多,長江流域東西寬約3,219公里,南北寬約966公里,長江全長6397千米,流域總面積1,808,500平方公里,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5。

  長江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幹流沿途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區。注入東海,為我國最長、年徑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頭到湖北宜昌為上游,主要流經了我國地勢的第一、二級階梯,接納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為中游,長江中游流經平原區接納了鄱陽湖,洞庭湖,漢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荊江河段九曲迴腸,易氾濫成災;江西湖口以下為下游,下游流經平原地區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於水量大,地勢低平,防洪任務艱鉅,長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等,其中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

  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壩三峽的上游幹流、丹江口漢江、安康、二灘雅礱江、龔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巖清江、五強溪沅江、烏江渡烏江、在三峽的西陵峽中三鬥坪正在建設世界最大的三峽水利工程樞紐工程。

  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位於中國的腹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迄湖北宜昌的南津關,跨重慶奉節、重慶巫山、湖北巴東、湖北秭歸、湖北宜昌,長二百零四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自西向東主要有三個大的峽谷地段:重慶瞿塘峽、重慶巫峽和湖北西陵峽,三峽因而得名。三峽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三峽是由於這一地區地殼不斷上升,長江水強烈下切而形成的,因此水利資源極為豐富。

  長江三峽,它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用武之地;這兒有許多名勝古蹟:白帝城、黃陵、南津關孫夫人廟等。他們同旖旎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長江三峽是世界大峽谷之一,以壯麗河山的天然勝景聞名中外。

  三峽全長193公里千米,兩岸懸崖絕壁,江中灘峽相間,水流湍急,唐代大詩人李白乘舟經過這裡留下了優美的詩句: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令人難以忘卻。

  長江三峽不但有已經建成的葛洲壩,還有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工程??三峽工程。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歷史記載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專案。而由它所引發的移民搬遷、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三峽水電站的功能有十多種,航運、發電、種植等等。

  :地圖的應用

  地圖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地圖能夠反映不同的資訊,根據使用目的,正確選擇地圖,才能及時、準確地獲取有用的資訊,常用的地圖包括:政治地圖、地形圖、公路交通圖、城市交通旅遊圖、電子地圖等。地圖被廣泛的應用於交通,勘察,軍事,農業等多個領域。

  如何利用地圖分析地形:

  1.地形成因分析:運用地質作用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風、海浪、冰川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等與板塊運動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及板塊的碰撞或張裂來解釋判讀分析與地形有關的地理知識

  2.分析某地氣候特點,應結合該地地理緯度,地勢高低起伏,山脈走向,陰、陽坡,距離海洋遠近等進行綜合分析。

  3.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結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勢,結合迎風坡、背風坡、降水狀況、等高線高差及地貌型別的差異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徵。

  4.地形型別判讀:第一步看等高線形狀,等高線平直,則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線閉合,則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線的註記,平直等高線註記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為平原,平直等高線註記500米以上的可能為高原;閉合等高線註記內低外高的地形為盆地或窪地;閉合等高線註記外低內高,且註記在200??500米之間的地形為丘陵,註記在500米以上的地形為山地。在剖面圖中判讀地形型別,一定要看剖面形狀和對應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參照上述方法進行。

  地圖的主要型別劃分:

  1.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地形剖面圖

  2.其他地圖:政區圖、交通圖、氣候圖、人口圖、軍事地圖、資源分佈圖

  3.歷史地圖

  地圖功能的詳細介紹:

  1.交通線路選擇: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既要考慮距離長短,又要考慮路線平穩間距、坡度等,一般是在兩條等高線間繞行,沿等高線走向延伸方向分佈,以減少坡度,只有必要時才可穿過一、兩條等高線;儘可能少地通過河流,少建橋樑等,以減少施工難度和投資;避免通過斷崖、沼澤地、沙漠等地段。

  2.水系特徵:山地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成為水系分水嶺。

  3.農業規劃: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來的地形型別、地勢起伏、坡度緩急、結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農林牧漁業合理佈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區發展耕作業,山地、丘陵地區發展林業、畜牧業。

  4.城市佈局形態與地形:平原適宜集中緊湊式;山區適宜分散疏鬆式。

  5.地形特徵的描述:地形型別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勢及起伏狀況;主要地形區分佈;重要地形剖面圖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