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可以艾灸療法嗎

  胃病艾灸療法怎麼做?胃病在年輕人中甚多,飲食不當,小小年紀就被胃病纏住。胃病會引發很多疾病,需要重視。艾灸是治療胃病的方法之一,胃病艾灸療法怎麼做?下面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胃病艾灸療法

  中醫學認為,胃痛多由過食生冷,寒邪犯胃,寒積於中,陽氣被遏;或飲食不節,中焦失運,內蘊溼熱,氣機阻滯;或憂思惱怒,肝氣鬱結,橫逆犯胃,氣滯日久,血行瘀阻,瘀血內結,不通則痛,久痛傷胃絡等因致氣機不暢,從而胃脘疼痛。氣機運化失常,“不通則痛”是發病的核心。

  1、艾灸治療胃病穴位:中脘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足三裡穴。

  2、艾灸治療胃病方法:選準穴位後,點燃藥用艾條,在中脘穴、一側足三裡穴上各懸灸10分鐘,以穴位上面板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立即緩解。使用時要注意力集中,艾火與面板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面板。

  3、效果:艾灸足三裡穴能使胃痙攣趨於弛緩,胃蠕動強者趨於減弱;又能使胃蠕動弱者立即增強,胃不蠕動者開始蠕動。因此,除胃潰瘍出血、穿孔等重症,應及時採取措施或外科治療外,其他不論什麼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及胃神經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時止痛。

  胃病食療配方

  1、砂仁羊肉湯:將砂仁10克,白胡椒3克,生薑數片及適量羊肉共煮湯,熟後放入適量食鹽服食。每週3次。其中砂仁溫中化溼、行氣和中;白胡椒、生薑辛溫理氣;羊肉辛溫補虛、養胃散寒。砂仁羊肉湯具健脾散寒、溫胃止痛的作用,特別適合胃病中醫辨證屬脾胃虛寒者,患者常表現為胃脘隱痛、喜暖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溫、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細。

  2、山藥百合大棗粥:將山藥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適量共煮粥。每日2次服食。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苡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具滋陰養胃、清熱潤燥的作用。本粥特別適合胃病中醫辨證屬胃陰不足者,患者常表現為胃脘隱痛、飢不欲食、口乾咽燥、形體消瘦、舌紅少苔、脈細。

  3、玉竹粥:鮮玉竹30~60克,粳米60克,冰糖少許。先將鮮玉竹洗淨,除去根鬚、切碎,加水1000毫升,煎取濃汁約500毫升,再加粳米煮為稀粥,加少許冰糖即可,每日分3~4次分服。適用於胃火熾盛或陰虛內熱、容易餓的胃炎患者。酸水、脘悶腹脹等症。

  4、椒麵餅:蜀椒6克,白麵粉60克,蔥白莖。將蜀椒去閉口者,去椒目,焙乾研末,與麵粉拌和,加水揉成小餅狀。將水燒沸,下椒麵餅,煮熟後,放入蔥白,並加味精、香油、精鹽等調味。吃麵餅喝湯。適用於寒凝氣滯導致的胃脘冷痛、脹悶不舒、食慾不振等症。

  5、老薑茶:紅茶6克,老生薑10克,蜂蜜適量。將紅茶葉與老生薑加清水煎茶,待溫時,調入蜜糖飲用。溫中散寒,健胃消食。適用於寒邪所致胃痛。溼熱型胃痛不宜用。

  胃病的飲食原則

  1、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2、少吃醃製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症。

  4、規律飲食: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

  5、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3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飢或過飽。

  6、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

  7、細嚼慢嚥:以減輕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8、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晨起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1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用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9、注意防寒:胃部受涼後會使胃的功能受損,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0、避免刺激:不吸菸,因為吸菸使胃部血管收縮,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應,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誘發胃病。應少飲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1、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發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