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浮生六記有感

  《浮生六記》是一個自傳性質的散文作品,該書真實記錄了沈復平凡而又艱難的一生,以及生活中令人難忘的片段。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讀罷此書,感覺像是無意間獲得了一枚質量上乘的溫涼好玉,放在手裡細細摩挲、端詳,熨帖踏實的觸感便從掌心一直傳達到心底。起初,將作者感情慢慢咀嚼,只覺得口齒纏綿生香,到後來竟也有了微苦的味道。方知,這部顛沛流離了兩百年,而仍舊散發芬芳書香的珍貴記錄,貴在沉重,貴在悲愴,貴在深情。

  謫仙人詩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本書作者沈復,出於此詩及自身經歷的感慨,即落筆作文,取書名為“浮生六記”,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與“養生記道”。其中的閨房記樂,道盡了沈復與妻陳芸間動人的愛情,以及難能可貴的知己一般的默契,讓讀者歡喜讚歎,暗自欽羨;而坎坷記愁,則訴說了作者生活的艱辛與苦澀,字裡行間透出的無奈,更是讓人不勝唏噓。

  伊始,沈復用清麗溫柔的筆墨,勾勒出了一個嬌憨清秀的女子形象——“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這女子如此平凡,美得恰到好處,舉手投足間盡是知書達理的落落大方;她又如此非凡,你的身影落在她水靈的雙眸之中,頓覺清爽,彷彿感受到了一股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是了,她叫陳芸,是長他十月、會照顧人的好姊姊,他兒童伶俐,每每都親親熱熱喚她一聲“淑姊”。時光不緊不慢地滑行,天公將她對他的好、他對她的情,悉數看在眼裡,於是成全一樁美事,讓她順理成章地成了他的妻。從此,二人飲茶論詩,遊山玩水,夫妻間的生活趣事,更是俯拾皆是。

  他是青衫磊落的書生,他邀她暢談古今。她淺笑,抬首答:“杜***甫***詩錘鍊精絕,李***白***詩瀟灑落拓;與其學杜之深嚴,不如學李之活潑。”全然不是平時小女兒的忸怩姿態,而是自信地、堅定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他歡喜不已。

  他是疏朗好玩的夫君,他請她遠出郊遊。她巧扮男裝,見外人便解釋說是他的表弟,卻哪裡藏得住眉間的秀麗風姿?他暗歎,眼前一亮。

  他與友人於外觀花,發愁飯菜冷熱。她“靈機一動,從城中僱來餛飩擔子,推來烹茶暖酒熱飯。酒餚俱熟,坐地大嚼,各已陶然。”他的朋友由此對她讚不絕口:“非夫人之禮不及此!”他含笑,毫不謙虛地接納,心道:“好一個秀外慧中的芸娘!”

  然而,這命中註定的好姻緣,卻被早早地收回。芸娘素懷頑疾,加之沈復家境並不十分寬裕,夫妻二人生活得艱辛,卻又因心思單純而幾次三番地被人欺侮。沈復的父親鐵石心腸不肯施援手,而芸娘向來不討婆婆的喜歡,二人跌跌撞撞,終於無法改變這窘迫的境地。最終,陳芸因病逝世,將沈復留在這反覆無常的冷漠人世,從此,悲歡都只能獨自下嚥。酒,只能自酌,身邊沒了那個臉色酡紅的美好女子,周圍的一切人事都成了難以忍受的寂寞。

  不禁愴然。

  這時候,便想起簡嫃的話。“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讀已死來句讀。”似乎每一場催斷人腸的生離,都只能以死別作為結束。生命脆弱如此,哪堪更別離?在歷經滄桑之後,沈復渾濁的眼裡,也生出了浮生若夢的辛酸悲苦,憶起當年與陳芸相知相伴的點點滴滴,悲傷一如一場暴烈的雨,在春寒料峭的日子裡,重重地、直直地砸進心裡。自此,陰陽兩隔,知交零落,黃昏裡燃一封永遠寄不出的家書,清明時節擁抱冰冷的墓碑聊以慰藉,彷彿靈魂已隨她遠去。而在夢裡,她緩緩歸來的倩影,對著他泣不成聲。

  他驚覺:用情不勝深。

  原約定要踏遍祖國河山,而如今,人世間哪一條路,他都不能與她同行。

  篇二

  初識沈復是在初中學《童趣》,覺得這位作者的玩法很新穎。讀到“張目閉日,明察秋毫,見渺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沈復日後定學有所成,做了大官,或是成了智慧的古代科學家。

  沈復自己也說,自己出生時正值太平盛世,又在富貴人家“天之厚我,可謂至矣”。然而最悲慘莫過於“生於安樂,死於憂患”。這際遇和曹雪芹有點相似。年邁的沈復在回憶往事時也感嘆,“人生坎坷,何為乎來哉?往往自作孽耳。”美滿的人生因為自己的性格而一步步書寫為悲劇,中年喪妻,繼而喪父、喪子,求仕無果,負債累累,家庭矛盾重重,女兒嫁為童養媳……沈復也意識到了這個結局,可是他拒絕改變。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用在沈復身上很對。他有文人的才華,他懂得在困境中作樂,懂得審美的情趣,懂得徹徹底底的愛情,甚至還有自由與男女平等的思想萌芽,這不得不讓我輩佩服。可是這些在當時不是走入正道的鑰匙,沈復的個性裡少了一股闖勁,去拼盡全力殺到這個混濁的社會中,好好地殺個淋漓盡致再出來的勇氣。父親介紹他去向名師學習,他因思念妻子而三月即還,還時“喜同戍人得赦”。現世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很多當代詩人都有點這種感覺。可是沈復連“啃老”之計都沒有,和父親鬧掰了,看來還是不可調和的矛盾。以至於多次逐出家門,父親臨死前也沒見最後一面。

  即使是愛情的方式,也是文人的方式。青梅竹馬時藏的一碗粥,洞房前夜偷偷握的一下手,一起討論李杜之詩與各種花前月下。在《閨房記樂》和《閒情記趣》裡滿滿的都是沈復和妻子芸情投意合、恩愛無間、苦中作樂的描寫。芸成了文人心中賢妻的典型:知書達理、心靈手巧、富有情趣。然而事實上,包圍著他們的,不是三徑鬆菊,而是拮据生活與和長輩間矛盾。仔細閱讀,會發現沈復的家長絕對不是《孔雀東南飛》裡的惡毒母親,他們只是受不了兒子的不上進與兒媳的不規矩。芸讀過書無妨,但費盡心機給丈夫尋覓一妓女之女做妾,給公公尋覓一年輕女子做妾,陪丈夫和漁女喝酒嬉笑……或許這都超越了其公婆老人家所能承受的範圍。

  單純看兩人的故事,我其是很感動。只是放在這樣腹背受敵的境遇裡,就只好惋惜了。沈復終於還是沒有超越一個文人,或許他的遊記篇篇佳作充滿勇氣與不羈,卻難以掩蓋生活上的逃避。他的重心在邀友、賞心樂事、把酒當歌上,在去酒船***上***且不止一次***,在和妻子你儂我儂上。關於兩人的未來、子女的未來、父母的養老,他並未在意。以至妻子只能去友人家中養病、丈夫只能典當家產安置亡妻。夫婦倆與孩子們做最後訣別時,是否對當初後悔?文人的情感彷彿積澱了千年,在一刻噴薄而出,書盡心中委曲,卻不能面對短短一世的責任,不能活得安穩。

  “布衣菜飯,可樂終身。”這是芸對沈復的唯一要求。可是他連這個善終也沒能給她。

  晚年的沈復繼續他的遊歷與不羈,懷念著失去的親人,把離思發酵成文思。

  他,千古中華又一文人,記載下他的“浮生”。沉沉浮浮,看似想主宰自己與時代不同的命運、卻最終最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他,一如一根別緻的鴻毛,亦重亦輕。

  篇三

  讀本科時,在朋友推薦下讀過一本叫做《浮生六記》的書,是一個自傳性質的散文作品,時隔幾年仍令我印象深刻。作者是清朝乾隆時期的人,名叫沈復,字三白,是個不紅不紫的畫師。本書真實記錄了沈復平凡而又艱難的一生,以及生活中令人難忘的片段。全書共分為六個篇章,包含了《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四篇文章。另外兩篇《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據說是後人仿寫。《浮生六記》中尤其第一篇章《閨房記樂》用深情的筆墨,描寫了聰明絕頂而又非常不幸的妻子——芸娘。因為這個可愛而又可憐的女人才使《浮生六記》讓世人記住,才得以讓它永遠散發出了人生智慧的無窮芬芳!

  可能是年齡漸長的緣故,同一本書,同樣的我,不同的時段,不同的年齡,不同經歷過後不一樣的心境又讀出了不一樣的味道,五年前讀此書,似懂非懂,然後又找了其白話本一遍才透徹明瞭,對其中描寫童趣的部分那時記憶深刻,寫得活靈活現,妙趣橫生,童心幼稚可愛的舉動,讀後覺得相當有趣,有些場景彷彿自己也曾經如作者一樣玩過一樣,身臨其境,對其後的遊山玩水一略而過,如今也忘光了;五年後的現在又重溫此書,居然最最喜歡的是第一篇章《閨房記趣》,以《詩經》為模,第一篇章也列閨房趣事為首寫開篇,本篇講與他自己的表姐結為夫妻,可是古代傳統封建的父母卻對這對恩愛夫妻的行為看不慣,對這兒媳也頗有微詞,夫妻倆雖伉儷情深,最後終被趕出家門。兩人生活舉步維艱,甚至經常要到朋友家借宿,但能夠苦中作樂,生活過的很有情趣。可惜後來妻子生病早死,沈復很悲傷,十分懷念妻子,覺得要把這段感情和記憶流傳後世,便寫了這本書。它是中國古代散文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然而它卻被埋沒百年之久。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它的光彩才第一次展現於世人眼前。林語堂、俞平伯等新文學家都極為讚譽這部作品。林語堂曾經說過“芸,是中國文學和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可愛的女人。”他當初把《浮生六記》翻譯成英文,也曾說“應該叫世界知道,一方面以流傳她的芳名,又一方面,因為我在這兩小無猜的夫婦簡樸生活中,看她們追求美麗,看她們窮困潦倒,遭到不如意的折磨,受奸佞小人的欺負,同時一意追求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清福……” 我深深的被文中聰慧,嫻淑,勤勞而又不失情趣,熱愛生活的芸娘所打動,也為很多沈復與芸娘間的夫妻生活小片段流露出來的伉儷情深所感動,因此現在的芳鄰二八的我最喜愛的還是第一篇章《閨房記趣》。文中插花擺設的花藝技巧可看出芸娘不落俗套的生活品味,很有自己的眼光和見地;文中芸娘用六個小碟,五圍一碟合為一梅花狀供陳用不同顏色的小菜待客,可見她蕙質蘭心的靈巧創意;文中與其夫君關於“腐乳與滷瓜”和“茉莉與佛手”小品對話故事,也讓人見識了芸孃的聰明機智過人的頭腦;文中她的“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詞句,以及對唐詩宋詞李白杜甫詩型的精闢分析和見解,可見她又不失才氣;她對婆家尊老敬愛幼,謙和有禮的美好品德也無一不在書中時有體現,這也是我們現代諸多女子身上缺少的隱忍品格;喜愛《閨房記樂》愛的精華所在就是芸娘一身的智慧,芸孃的一身是短暫的,但回憶絕對是綿長的,這也是我讀此書能深受感染的部分,鄉間的做菜種花,男耕女織,怡情小釣,逢時休閒,踏青郊遊等等這些情調和記事,都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女子不能抵抗的所向往美好浪漫生活;芸娘是可憐的,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幼年喪父,辛苦勞作養母供弟維持一個家,青年喪弟失母;出嫁從夫,公婆的苛刻保守固執,導致其夫妻淪落離家,顛沛流離,家徒四壁,甚至有過身無文銀的地步;但芸娘也是幸福的,能夠在最適當的時機遇到自己情透意合的人,並嫁給了這個志趣相投,情深義重的不離不棄的痴情男人,即使死也是合目於自己深愛人懷中,他們攜手走過的幾十載歲月終其一生讓沈復無法忘懷,這也是令人所羨慕的.在這個複復雜雜,紛紛擾擾的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社會要想遇到這麼一個人,有過這樣一段情是何其之難,“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對芸娘,對《閒情記樂》的欣賞和喜愛,才學淺薄,詞枯言寡的我,已到了無以復加,語言不能形容的地步,只能借用林語堂先生的話來作為結語,才不至於毀其形象,沈復與妻子芸娘並沒有榮華富貴的生活,並沒有揮霍無度的享受,並沒有沉湎歡娛的閒情,並沒有風流浪漫的傳奇。但是,我最欣賞、最欽佩、最注目的是他們的:

  一、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坦誠直爽,體恤關愛的夫妻真情。

  二、勤儉淳樸,善處憂患;布衣菜食,可樂終身的簡樸生活。

  三、淡薄名利,與世無爭;恬淡自適,知足常樂的曠達胸懷。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優良品德。

  這也是我這類感性女子所向往和需學習的精髓所在,無論是夫妻相處之道,還是為人處世之道,抑或是生活持家之道。在何種環境下總能過好簡單,質樸又不失情趣的有滋有味生活。無論在人生情感上遭遇愛情、親情、友情的何種誤解和失意,我還是一樣一如既往的向前看、向前走,一如既往的笑對人生,笑看愛情,還是那句話時間是最好的良藥,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寫在這個特殊而又普通的日子,給自己,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