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說課文及知識點

  在學完捕蛇者說這篇課文後,你想複習這篇課文的相關語文知識點嗎?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同學們學習。

  捕蛇者說課文原文: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niè***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xī***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luán wǎn***、瘻***lòu ***、癘***lì***,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dàng***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sì***為之十二年,幾***jī***死者數***shuò***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餘將告於蒞***lì***事者,更***gēng***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cù***。殫***dān***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xǐ***,飢渴而頓踣***bó***,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lì***,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huī***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視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sì***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dàn***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餘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sì***夫***fú***觀人風者得焉。

  捕蛇者說課文知識點:

  柳宗元因王叔文關係,被貶為永州作司馬。在永州近十年,寫了不少文章。我們過去曾讀過的《小石潭記》就是 當時寫的《永州八記》之一。今天學的《捕蛇者說》一文也是那一時期所寫的。

  柳宗元受到排擠,貶居永州,在政治上很不得意,但困苦的生活經歷和黑暗的社會現狀,加深了他對現實的認識,使他對人民的疾苦有所同情。這篇《捕蛇者說》就是通過記述一個捕蛇者的悲慘生活,突出“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個中心思想。

  關於“說”

  “說”是一種文體,主要為了說明一個道理。本文是通過記事來說理,即通過對“捕蛇者”蔣氏的遭遇的述說說明“賦斂之毒”這個中心。

  本文以記敘為主,結合適當議論、抒情。開頭由蛇毒寫到捕蛇,引出捕蛇者,然後詳記捕蛇者的話,最後推出結論,提出題意。文章前兩部分是記敘,後一部分的議論則是前面記敘的必然歸結。

  學習本文,默讀課文的全部註釋,掃清字詞障礙,再默讀一遍課文,瞭解課文概貌。

  思考

  1、文章開頭,作者為什麼要如此強調“異蛇”之毒?

  這是作者設定的一個懸念,為下文埋下伏筆,暗示了當時的世上還有比毒蛇更毒的東西,使讀者產生了急切讀下去的願望。

  這一段重在寫“毒蛇”之異,從三個方面加以描繪:一是顏色之異,二是毒性之異,三是用途之異。

  注意首句的省略句“觸草木,盡死”,“盡死”前省去的主語應是“草木”,其餘皆省去“毒蛇”。

  小結:寫“異蛇”劇毒,而“永之人爭奔走焉”。

  2、蔣氏的自述反映了什麼?文章在這一段著重寫什麼?

  如果說第1段是概述,從第2段開始便轉入到具體的描述。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蔣氏。先寫蔣氏三代捕蛇之“利”,繼而寫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於是”,有的“幾死者數矣”。一個“且曰”,將寫“利”轉為寫“害”,再寫蔣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極其生動地寫出了“捕蛇”並非好事,“爭奔走焉”實屬無奈,字裡行間,深含悲苦。“利”與“害”關係,跌宕有致。

  3、作者是怎樣描寫蔣氏“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的?

  文章通過對“捕蛇”、“賦斂”之間“利”與“害”的一系列對比,說明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積累:

  關於下列句中的“是”字的用法。

  吾祖死於是        ***代詞,代捕蛇這件事***

  吾嘗疑乎是        ***代詞,代“苛政猛於虎”這句話***

  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指示代詞,這種***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     ***指示代詞,這個,代“永州之野”***

  關於下列語句中的“之”各指代什麼?

  太醫以王命聚之      ***代蛇***

  問之           ***代蔣氏***

  言之           ***代情況***

  餘悲之          ***代他的境遇***

  君將哀而生之乎      ***代蔣氏自己***

  謹食之          ***代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