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地圖

  海口市,中國海南省省會,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海口簡介

  海口市,中國海南省省會,位於北緯19°32′-20°05′,東經110°10′-110°41′,地處海南島北部,北瀕瓊州海峽,土地面積2304.84平方公里,是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樞紐。

  海口市地處熱帶,熱帶資源呈現多樣性,富於海濱自然特色風光景觀。自北宋開埠以來,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海口於1926年12月9日建市,1950年4月23日解放。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2002年,海口、瓊山兩市合併,海口市的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

  海口擁有“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城市”等榮譽稱號,曾獲2004年度“中國人居環境獎” ,2012年入選“中國魅力城市200強”,是中國海濱城市。

  二、歷史沿革

  海口起源於漢代,開埠於宋末元初。“海口”一名最早出現於宋代,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歷史上隸屬瓊山縣,名稱沿革有宋代的海口浦,元代的海口港,明代的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的瓊州口等。

  秦末屬南越國,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元鼎六年***,海口地屬珠崖郡,屬交州刺史管轄 ,三國時期屬廣州,西晉時,屬交州 。隋屬揚州。唐屬嶺南道,後屬南漢,宋屬廣南西路,元時先後屬隸屬湖廣行中書省、海北海南道、廣西行中書省 。公元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以後隸屬廣東省 。

  1858年6月27日,正式簽訂中法《天津條約》,另有《和約章程補遺》,增開瓊州、潮州等六口 。

  1926年12月9日,海口從瓊山縣劃出,獨立建市,稱海口市政廳。

  1929年8月23日,海口市政廳改稱海口市政局。

  1931年2月13日,撤銷海口市政局,地域劃歸瓊山縣管轄。

  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

  1956年,國務院將海口市劃為廣東省的地級直轄市。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海南建省,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

  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覆海口、瓊山兩市合併,成立新海口市 。

  三、地理環境

  位置

  海口市位於北緯19°32′-20°05′,東經110°10′-110°41′之間,地處海南島北部,北瀕瓊州海峽,隔18海里與廣東省海安鎮相望;東面與文昌市相鄰;南面與文昌市、定安縣接壤,西面鄰接澄邁縣。海口市東起大致坡鎮老村,西至西秀鎮撥南村,兩端相距60.6公里;南起大坡鎮五車上村,北至大海,兩端相距62.5公里。全市土地面積2304.8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海口市地形略呈長心形,地勢平緩。海南島最長的河流——南渡江從海口市中部穿過。南渡江東部自南向北略有傾斜,南渡江西部自北向南傾斜;西北部和東南部較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北部多為沿海小平原。全市除石山鎮境內的馬鞍嶺***海拔222.2米***、舊州鎮境內的舊州嶺***199.9米***、甲子鎮境內的日晒嶺***171米***、永興鎮境內的雷虎嶺***168.3米***等38個山丘較高外,絕大部分為海拔100米以下的臺地和平原。馬鞍嶺為全市最高點。地表主要為第四紀基性火山岩和第四系鬆散沉積物,呈較大面積分佈,濱海以濱海臺階式地貌為主,西部以典型的火山地貌為主。全市地貌基本分為北部濱海平原區,中部沿江階地區,東部、南部臺地區,西部熔岩臺地區。

  氣候

  海口市地處低緯度熱帶北緣,屬於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這裡春季溫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多臺風暴雨,冬季不冷但寒氣流侵襲時有陣寒。 全年日照時間長,輻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以上,太陽輻射量可達11到12萬卡。年平均氣溫24.2℃,最高平均氣溫28℃左右,最低平均氣溫18℃左右。極端氣溫為最高39.6℃,最低2.8℃。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的雨日有150天以上。年平均蒸發量1834毫米,平均相對溼度在85%。常年風向以東南風和東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4米/秒。

  

看過的人還:

1.海口至三亞自駕遊

2.初中地理教學研究小論文範文

3.八年級地理黃河教案

4.高考地理的解題步驟

5.初中地理湘教版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