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日記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最古老的傳統習俗,在春節時期親戚之間交流感情的活動,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下面小編為你帶來內容,希望同學們喜歡。

  篇一

>

  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媽媽到陳阿姨家拜年。在路上,我回憶起幾年前到陳阿姨家拜年的一幕幕情景。

  記得當時,我和媽媽爸爸開車來到陳阿姨家的時候,只看見陳阿姨家的屋頂鋪的只是一些普通的草和破舊的瓦。進到屋中,爸爸媽媽就和陳阿姨一家人談話。我就坐在旁邊我望見桌面放著幾顆糖果。我正想身手去拿的時候,陳阿姨一家猶如和我有深仇大恨似的,眼睛死盯著我,使我不好意思的把手收回去。吃中午飯了,我心裡想:終於有東西吃啦! 我第一個跑到飯桌前,望著飯菜使我大吃一驚,那些所謂的飯菜只是一些吃剩的菜尾,這些飯菜怎麼能吃啊! 我呆呆的坐在飯桌前,我望望爸爸媽媽的神色也像我一樣無奈。我只是吃了一點點白飯就沒吃了。而爸爸媽媽呢?他們也和我“半斤八兩”。所以飯後,我們說了聲再見就匆匆忙忙就走了。

  當我回想起幾年前到陳阿姨家拜年的情景,我已經想叫爸爸停車,但是太遲了,我們已經到達陳阿姨家,我無精打采的走出車,望著一棟三層高的小別墅出現在我眼前,使我大吃一驚。“陳阿姨的家在哪裡?我好奇的問著媽媽。”媽媽笑著說:“就是那座。”我邁著輕快的腳步來到媽媽指著的房屋。我情不自禁地大叫了一聲:“很漂亮啊! ”進到裡面,陳阿姨拿起糖果就往我的口袋塞。使我樂極了! 大家聊了一會兒天,就到了中午飯的時間了,我望著桌面琳琅滿目的飯菜,有魚、蝦、蟹等,真叫人“口水直流三千尺”。飯後,陳阿姨談起她至富的經歷。原來上幾年他們努力研究學習無土栽培的技術。最終,他們取得了該新技術的突破,所種的無土蔬菜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從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從此踏上了至富之路。

  口裡吃著那從陳阿姨家拿的糖果,我口裡甜絲絲的。原來,一次普通的拜年竟無意中令我明白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其中深刻的道理。我想,若果我將陳阿姨這種精神用到我的學習上,我必然能取得像她現在的輝煌。

  篇二

>

  今天過大年,我和爸爸、媽媽去了奶奶家拜年。一進門,奶奶就趕緊端了一大盤子糖,讓我隨便抓了一把,我高興地裝了滿滿兩大口袋,奶奶還給我了有壓歲錢。這時候也來了許多叔叔、阿姨拜年,房間立刻顯得擁擠,我和爸爸、媽媽趕緊出門拜年。

  我們來到對門的爺爺家,爺爺同樣給了我很多糖,我的口袋已經快要裝不下了。我們又去了樓下的奶奶家、阿姨家、叔叔家等很多人家拜年,他們都高興地給了我許多糖和瓜子等很多好吃的,我的口袋再也裝不下一塊糖了,我的肚子也裝不下一塊糖了。感覺自己成了一個糖果精靈了。收穫真不少。但我覺得過年一點意思也沒有。因為我家的糖罐早已經滿滿的了,什麼奶糖、巧克力、棒棒糖還有進口糖,早已對我來說不稀罕了。

  可是,拜年收糖對媽媽小時候來說,卻是一件最令她高興的事。一大早,天還沒亮,媽媽和舅舅就手拉手,趕緊跑出去拜年。可惜去的太早,別人家還沒開門呢。媽媽和舅舅只好在門口耐心地等著,一直等到他們給媽媽一塊或兩塊糖,媽媽才離開,再去第二家拜年。那時候,不熟悉的人家給一塊或兩塊糖,只有關係很親的人家才最多給四五塊糖。如果能給到5塊糖,媽媽高興地跳起來。等口袋裝滿了糖,媽媽和舅舅就急忙跑回家,把糖全部倒出來,一人一頭堆到床上,比一比誰掙的糖多。數完後,再趕緊跑出去,再挨家挨戶拜年。這就是媽媽小時候的拜年和我的拜年。

  篇三

>

  今天是大年初二,我和爸爸、媽媽去上樟給外公外婆拜年。

  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看到漫山遍野都是雪白的李子花,微風一吹,他們好像在向我們招招手。小鳥嘰嘰喳喳為我們歌唱。河流嘩啦啦的,彷彿在給小鳥伴奏,好一派有聲有色的景象。

  一會兒就到了上樟。一下車我就迫不及待的跑進大廳,對外公外婆大聲地說:“外公外婆,我給您拜年了,祝您們壽比南山,萬事如意!”外公外婆聽了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們也高興地對我說:“***,也祝你學習更上一層樓!”收紅包了我興奮的說:“謝謝外公,外婆!”

  要是每天都是過年就好了!”
 

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