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讀後感範文

  初三準備升學了,而作文佔據了語文很大一部分。我們多看,也是學習的一種。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準備的,僅供參考!

  篇一

  《莊子》中曾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命的開始是死亡的開始,生命的結束卻是重生的輪迴。我們活著一秒,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向死亡邁進一秒?生與死,無法逃避,無法拒絕。面對生,人們總是充滿了希望;面對死,恐懼會佔據我們的內心

  《入殮師》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場關於生與死的故事。做為大提琴手的小林大悟所在的交響樂團解散之後,不得不回到家鄉,成為一名入殮師。期間事態的變化,小林心態的變化,也讓影片的主旨漸漸清晰。

  若要用音樂來詮釋生命,大提琴無疑是最好的樂器。電影要請來著名的NewAge作曲大師久石讓為此片配樂。

  這部電影延續了久石讓以往唯美、簡樸、純淨的音樂風格,可聽性極強,即使沒有看過影片也會深受感動。大提琴深沉,極具感染力,複雜卻帶著質樸,用它詮釋生命這一複雜而又簡單的概念,是最為貼切的。因此,久石讓在配樂時就以大提琴為主奏樂器,貫穿全劇。而大提琴手就成為了主人公原來的職業。

  電影前半段都透著一種悲傷哀沉的情緒。色調也多是灰,白,黑,棕色,營造了一份失落、傷感的氣氛。鋼琴在低音區不斷重複,則代表了男主人公內心的掙扎和矛盾。在妻子詢問自己事業時,音樂變化的烘托,更將小林內心深處的緊張和怕別人看穿時的惶恐、猶豫刻畫了出來。

  久石沒有簡簡單單地只呈現這一首名為Momery的大提琴演奏曲,而是通過轉調的方式連線上了電影主題音樂Okuribito,全曲一氣呵成。單聽這一曲,就好似經歷了整個生命的旅程。

  這曲子第一次出現是在小林在參加完第一個入殮儀式後。漫漫長夜,輾轉難眠,白天的經歷在眼前揮之不去,它拉起了兒時的大提琴,同時出現的還有那塊寓意深刻的石頭。深情款款的琴聲,悠長深遠的旋律,打開了沉寂已久的記憶。小林本是恨父親當初拋下他和母親,可卻在親自見證了一次生離死別之後,他拉起了父親最愛的曲子。隨著音樂的深入,畫面中出現了小林兒時練琴的場景,河邊尋石,母親的笑容,父親模糊的臉……這些都為後面的故事埋下伏筆。

  聖誕節的那段音樂,可以說將電影第一次推向了高潮。旋律如絲如縷地述說,將三個有故事的人都帶入了各自的思緒中。之後,主題音樂又再一次加入,鏡頭不停地切換著小林各種忙碌的工作場景,有笑聲,有哭泣,同時,也暗示隨著小林對自己工作的不斷深入,更理解了入殮師這個職業對於一個失去親人的家庭的重要性。

  石頭在電影中包含著父與子的親情隱喻,那是在小林記憶裡唯一可以觸控到的關於父親真實的存在。父親留給他的大石頭,後來他又送給妻子的小石頭,都說明在內心深處小林一直對父親是有所牽掛的,也似乎意味著最後時刻他對父親的原諒。父親死後,小林來到父親身邊。看到這兒,我本以為那一箱箱小林父親的遺物全是小林父親在離開這麼多年間想給小林的石頭。然而最終當小林為父親做入殮儀式時,從父親手中緊握的那顆當年小林給他的小石子滑落,這一個鏡頭,這一顆石子,就足夠體現父親對小林的愛有多深。此處也是導演的匠心獨運之處。

  小林心頭一震,音樂再次適時響起,猶如父子二人超越時空無言的對話,將影片帶入了另一個境界。這時,一切都不再重要,唯有愛是永恆。之後,記憶中父親模糊的臉的臉漸漸清晰明朗,音樂退去後,一切怨恨已不復存在。

  影片結束,小林在一片草地上拉奏著大提琴。影片色調也變得明麗輕快,從白雪皚皚的場景轉換到了春意盎然中。曲子的下段也完全顯現了出來,音色的轉化也帶著情緒的轉變,形成了一個高潮段落。這是象徵著一段美好的旅程,不僅通往天國,也延續著生命的意義。像畫面中的草一樣,冬日的枯竭,卻是為了春天的新生。死亡不是離別,逝去也不是終結。這時的情緒已不同於之前的哀怨低沉,悲傷凝重,而是有著不斷前進的推動力,影片在此時已不再是簡單地闡述如何面對死亡,而是對未來的暢想。音落,結尾處輕緩。那是將一切看開,迎接未來的暗喻。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沒有哭,因為我會覺得那是一種失敗。只有真正理解生命意義的人,才會與失去親人的人感同身受,才會同他們一樣悲傷,一同落淚。大概是因為我還沒經歷過生離死別,所以自己沒法理解那種刻骨銘心的傷痛吧。

  寫這篇文章不是說我已對生命十分了解了。而是在看過這部電影后,自己對生命有了一份思考。生與死是一種在自然,也是一種必然,無法改變。然而,請記住,在生於死之間還有一段旅程,叫做生活。這段旅程美麗與否,精彩與否,都看你的選擇。

  篇二

  空氣凝固,風欲起而未能。屈原,你最終還是來到了邊。你臉色憔悴,形容枯槁。面對無理的誹謗、不公的流放、坎坷的人生,你最終選擇了縱身投進的這條大江。 用盡了力氣,拂不去悲傷的回憶。你——屈原,楚懷王的左徒,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相當年,你是多麼的精明能幹,你是多麼的擅長言辭,又是多麼的明於治亂。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你主張抗秦,卻遭受到楚國佞臣們的迫害。他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們以小人之語謗君子之為,他們以小人之技蔽君子之才。

  於是,你漸漸被君王疏遠了,被流放了,直至看到你心愛的祖國滅亡了! 在寂寞的風中,你在行走,伴隨著夜的精靈,你賦《離騷》。沒想到當年大名鼎鼎的楚國大夫,卻遭到受盡誹謗的後果! 你竭忠盡智,但終日被謗,你的心裡又怎能無怨無恨呢?理智是冰冷的慰藉。你最終選擇了汨羅江為長眠之地。這一天,你出現在汨羅江邊。憔悴枯槁的身心,就連漁夫都能看得出你那沉重的心。 你寧願赴江流而葬身魚腹,也不願蒙受塵世之汙濁。 這就是你,華夏大地上堅挺而自豪的脊樑。你,就在這一年的這一天,縱身一躍,以轉瞬即逝的生命,表達了對楚王的憎;以高尚的情操,表達了對楚國的愛。即使成為魚腹中的佳餚,你也要與楚國永在一起,永不分離! 這時,在那一段沉淪歷史的長夜中,熠熠生輝的只有這汨羅江中的一顆不屈的心! 啊,屈原!

  篇三

  合上課本,我眼前不禁浮現出德諾瘦小的身影,是啊,德諾才十歲就因為輸血而染上了世紀殺手——艾滋病,這是多麼可悲啊!

  課文主要講了:在德諾十歲那年因輸血染上了艾滋病,夥伴們全都離開了他,只有艾迪依然和他玩耍,和他求醫,伴他走過人生的最後旅程。

  什麼是友誼?德諾和艾迪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所謂友誼,就是一顆心裝在兩個身體裡,它使歡樂倍增,使痛苦減半。友誼是寧神藥,是興奮劑,友誼是大海的燈塔,是沙漠裡的綠州。大量的友誼使生命堅強,愛與被愛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文題“生命的藥方”指的是普通的藥方還是另有所指?我剛讀課文時以為是指那種普通的藥方,其實不然,我錯了,真正的生命藥方指的是友誼!

  艾滋病固然可怕,但是艾迪卻不怕這人人避之不及的可怖疾病,是什麼力量支援著他?是純潔的友誼!是愛!

  德諾染上了艾滋病可以說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還有艾迪這個朋友!

  在德諾死去後,艾迪與德諾的媽媽結伴回家,兩人一路無語,到了最後,艾迪才吐出了他的心聲,為他沒能為好朋友找到治療疾病的藥方表示了深深的歉意與自責。德諾的媽媽的回答讓所有人為之動容,她的兒子死了,她哭了,在這些淚水中包含著傷心的淚水,包含著感動的淚水,更包含著欣慰的淚水!因為艾迪全然不顧艾滋病這可怕的疾病,冒著染上疾病的危險,依然和她的兒子玩耍,讓她的兒子在最後的日子裡不再孤獨與寂寞,享有了快樂和愛!

  患上艾滋病的德諾就是一片被烏雲繚繞的土地,而艾迪就是一縷燦爛的陽光直射他的心田!

  讀完全文,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愛”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據著何等的地位!